“滇西有隴川伯,故此臣才想前往車裡。”
陸愈身為狀元,自然第一個作揖發言。
不過對於他的話,朱高煦卻皺眉道:“車裡雖然是朝廷很重要的戰略和經濟要地,但當地漢人根基淺薄,而且戰事還未平定。”
“伱現在前往雲南,恐怕還需要在昆明或臨安府待上一年半載,才能前往車裡任職。”
“即便任職,以朝廷的消息來看,車裡漢人也不過百來戶,相比較漢人,當地土民卻人口數十近百萬,你以為要如何治理?”
朱高煦提出了問題,要知道車裡府的管轄麵積可比後世的西雙版納大出了一倍。
當地基本都是熱帶雨林氣候,地形也十分複雜,想要治理這種地方,還真得花費大代價和大力氣。
“如答卷般,在車裡均田地,種植適合當地的作物,發展屬於當地的手工作坊,招撫移民。”
陸愈三言兩語說完了自己的想法,但這並非是他真心想說的所有。
他的心思,被朱高煦看得一清二楚。
說到底,車裡對於大明朝控製八百大甸和老撾宣慰司都十分重要,因此朝廷肯定會投入足夠的資源來發展當地。
車裡的鐵礦儲量很高,不管是出口給老撾還是暹羅、甘孛智等國,亦或者是用作雲南的鐵路建設,都能變相帶動車裡的經濟。
為了發展車裡,遷徙人口是肯定的,而當下漢民少土民多的局麵也會被改變。
陸愈是抓住了這些重點,才敢選擇前往車裡任職。
麵對他的小心思,朱高煦也不揭穿,隻是頷首將目光投向了江淮。
感受到目光,江淮也將自己準備做的事情交代出來。
“臣以為,治理隴川與陸狀元的思念差不多,而隴川為臣所出生的地方,當地完全可以種植桑樹、甘蔗來發展紡織、糖業和酒類商品。”
“隴川沒有直達蠻莫的驛道,隻能繞道南甸和乾崖,依靠西江鎮進入蠻莫,如此一來距離便有四百餘裡。”
“可若是修建一條直通蠻莫的驛道,兩者距離就能縮小到不足一百裡。”
“如此一來,隴川就能依靠蠻莫的大金沙江進入小西洋,進而將商品販賣到天竺、河中、帖木兒及昆侖洲等地。”
“此外,臣聽說了鐵路的事情,如果朝廷可以支持隴川修建一條直通蠻莫的鐵路,那隴川也會成為雲南賦稅大縣,對朝廷控製三宣六慰有極大幫助。”
江淮的野心比陸愈還大,或者說江淮不善隱藏,對於自己的想法,他完全信任朱高煦,將想法全盤而出。
以他過往的經曆,朱高煦不相信江淮不善隱藏,也不覺得他野心很大。
他之所以敢於提出修建鐵路的事情,恐怕身後有王瑄這廝的身影。
“這個夯貨……”
想起王瑄那憨厚樸實的臉,興許隻有朱高煦和楊展知道這廝有多腹黑。
“你們的提議各有道理,朝廷也會給予一定的支持。”
“不過在此之前,你們還是暫時返回驛館好好休息,等待四月初的朝廷任命吧。”
朱高煦話音落下,當即便端起了茶杯,二人見狀也知道這是逐客,於是紛紛起身作揖:“臣告退……”
在朱高煦隱晦的注視下,二人緩緩退出了春和殿。
在他們離開後,身旁的亦失哈這才開口道:
“殿下,這江淮身後估計有王瑄的影子,倒是那陸愈心思縝密,奴婢有些看不清。”
“嗯。”朱高煦應了一聲:“這兩個都是有才乾的人,隻要駕馭好了,對朝廷還是有利的。”
“對了,雲南左右布政使有人毛遂自薦嗎?”
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聞言點頭道;“廣西參議徐碩毛遂自薦左布政使,至於右布政使則是無人自薦。”
“我記得他,調他去做雲南吧,另外四川的蹇義也是時候拔擢了。”朱高煦回應道:
“南京需要一個留守的尚書,拔擢蹇義為南京戶部尚書,兼南京吏部尚書,負責江南考功及稅收。”
“另外空下來的四川右布政使,調派楊士奇前往擔任。”
朱高煦提起了楊士奇,這個他故意放過,卻有把柄在他手上的江西官員。
自解縉被殺,胡廣等人遭受打壓,楊士奇毫無疑問成為了江西官員官職最大的幾人,並得到了推舉。
這樣的情況,正是朱高煦想要看到的。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需要扶持幾個能對付楊士奇的人。
按照曆史上的情況來看,楊士奇足足活了八十歲,而如今他不過五十一。
因此能夠對付楊士奇的人,自然要比他活得長,這樣才能保證江西不會再次抬頭。
在朱高煦的打算裡,四十歲的孫铖是一個,三十九歲的王驥是一個,而現在……
朱高煦目光看向了陸愈與江淮消失的方向,顯然這兩個人也有一定的才乾,也可以倚重。
但具體的,還是得看他們能在雲南乾出什麼樣的政績才能做出決定。
想到這裡,朱高煦詢問道:“王驥在交趾乾的怎麼樣?”
“回殿下……”聽到朱高煦詢問,亦失哈報喜道:
“傅讓領兵進入雲南對臨安府和廣南府、車裡進行改土歸流後,長山之中的黎利集結數萬長山蠻進攻清化。”
“王驥得知消息,當即與交趾城指揮使任禮率騎兵五百疾馳山南,調度兵馬大會諸將,集結戰兵五千交予任禮,任禮不負眾望,率五千戰兵擊垮黎利所部,大破殺數萬,斬首一萬六千餘級,黎利倉皇逃竄。”
“王驥見狀,率十餘名護衛追擊,使用馬槍擊中黎利。”
“按照西廠的消息來看,黎利傷重退回長山,雖然最後沒死,但也落下了病根,需要休養數年才行。”
說起王驥的勇猛,便是亦失哈這樣隨朱高煦南征北戰的存在都忍不住讚歎。
大明朝還從未出現過類似王驥這般勇猛的文臣,對此朱高煦也十分高興,但同時他也對王驥的做法很滿意。
文官不得領兵,這是早早定下的規矩,而王驥雖然調度兵馬,但這都是在與任禮協商過後做出的安排,並不算違反規矩。
清化一戰,王驥比起其它文臣多出了軍功,雖然還不足以封爵,但朱高煦總能想到辦法讓他封爵。
“下教令,賞蘇門答臘銅山一座給任禮、王驥。”
朱高煦毫不吝嗇的給出賞賜,亦失哈聞言也連忙作揖應下。
做完這一切,朱高煦這才將目光放到了西北和海外。
“哈密的煤礦尋到了嗎?”
朱高煦詢問起了關鍵點,亦失哈點了點頭:“平安派哨騎找尋,果然在殿下您標注的地方找到了煤礦,而且開采難度不算大。”
“隻不過哈密人力不足,恐怕無力開采煤炭。”
亦失哈說出擔心,朱高煦卻不在意道:“等抽水機運抵,平安就可以利用坎兒井和抽水機好好灌溉哈密田地。”
“哈密的耕地數量不說增長十倍,但增長幾倍是不成問題的。”
“當地氣候乾燥,儲存糧食也極其方便,按照平安的奏疏,未加工的糧食可以儲存五年之久,這是一件好事。”
“五十台抽水機如今抵達何處了?”朱高煦詢問抽水機運輸的情況,亦失哈聞言回應道:
“五十台抽水機從元宵後出發,如今已經運抵蘭州,頂多七月就能運抵哈密。”
“此外抽水機的事情也傳到了九原,林粟那廝知道了抽水機的事情,也叫囂著讓朝廷給他抽水機,而且一要就是一百台。”
提起林粟,亦失哈忍不住笑了起來,朱高煦聽後也跟著笑道:
“這廝以為抽水機很好生產,倒是真敢開口。”
“不過就河套的情況來看,如果有抽水機配合,那確實解決許多問題。”
河套在這一時期還是以荒漠戈壁植被稀少的草原為主,少數可耕種的地區及其依靠水利設施,更多地方靠機井打地下水,而且可耕地的鹽堿度極高,土地十分貧瘠。
部份可耕種的低降水高蒸發的地區,黃河水灌多了,土地很容易鹽堿化,所以很難開發。
正因如此,除了擁有河流的幾塊地方可以少量開墾耕地,其它地方根本無法種植作物。
哪怕到了土默特入駐河套並修建板升城,蒙古人在河套依舊是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以放牧為主。
不過到了清代,隨著玉米、土豆等作物出現,漢人對這一地方的開發就開始重新步入正軌了。
玉米和土豆已經被鄭和、陳瑄帶回,所以林粟早早就在朱高煦的授意下,在五原、九原一帶種植起了土豆和玉米。
不過對於當地來說,沼澤遍布、地濕苦寒的地區依舊無法耕種。
林粟想要抽水機,估計是想用修建水渠,挖掘水井,然後用抽水機來抽取地下水,通過灌水衝洗、引洪放淤等手段來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鹽分,以此改良土地。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辦法,因此朱高煦短暫的思考後也決定要對河套地區給予支持。
“這個月和下個月的抽水機率先發給林粟,但事先和他說好,我要看到河套的耕地得到提升,不然明年的抽水機他就彆想要了。”
“奴婢領教……”
見朱高煦這麼說,亦失哈笑著應下,隨後安排人給林粟準備抽水機去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