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傳統手藝
“嗚嗚——”
洪熙三年臘月二十,在火車的汽笛聲中,一支隊伍緩緩走進了鳳陽火車站內。
站內,身穿綢緞的商賈們瞧見這支隊伍,紛紛開始躲避起來,全因隊伍之中站著身穿鴛鴦戰襖的軍士。
火車從出現在民間到如今,也有足足四年餘三個多月了,加上兩京鐵路已經從北京修到了中都鳳陽,故此使用火車貿易的商人並不算少。
儘管洪熙二年時,朱高煦已經將商賈的衣著限製放寬,但為了避免麻煩,他們還是會下意識的躲避官家的人。
“殿下,火車已經為您協調好了,現在就可以上車。”
不多時,火車站的站長小跑而來,卑躬屈膝的對人群之中的一人獻媚。
能在城外隨意走動並被稱呼殿下的,也隻有在軍校讀書的朱瞻壑了。
二十歲的朱瞻壑此刻穿著素色的圓領袍,身旁跟著太子妃沐氏,而沐氏身後跟著幾名少女與一名三十左右的豐腴宮女。
宮女懷中抱著一個還在繈褓之中的嬰兒,顯然是朱瞻壑與沐氏的孩子。
麵對朱瞻壑的詢問,站長露出幾分尷尬笑容。
“臥鋪就是有臥室和房間的車廂,為了殿下住的舒服,這車廂提議將三個臥房改為一個,十分寬敞,殿下請進。”
不多時,隨著汽笛作響,這輛拉著太子與太孫的火車開始向著北方駛去。
“殿下,這是今日的報紙。”
“也有,但都是坐幾站,很少有坐完的,畢竟這票價確實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隨意負擔的。”
不說彆的,單單說控製輿論這塊,一期報紙勝過數十名江南大儒談天說地。
以他的見聞來看,每輛機車每個時辰基本能發一班車,一班車是五百人。
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而言,膽大的總歸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偏向保守,坐船前往北京對他們來說雖然慢,但更便宜實惠。
“既然準備好就出發吧,耽擱太久也不好,三月初我還得去燕然都司任職,早去早好。”
除了煤水車廂外,這火車便隻有一節車廂。
對此,站長分彆作出解釋。
“倒是不錯……”
當然,這隻是指白天的卯時到晚上的亥時,亥時以後隻有到站,沒有出發。
朱瞻壑頷首,同時詢問道:“這個臥鋪是最新弄出來的嗎?”
隔間內有上下左右四張床鋪,與他在軍校的床鋪一樣。
朝廷雖然放寬了路引政策,但去到北京不能及時找到工作,那就隻有留宿街頭了。
站長獻媚的示意朱瞻壑走入,朱瞻壑好奇走入車廂,看到的是一條不足三尺寬的小道,另外還有一個個敞開的隔間。
一名兵卒遞來報紙,朱瞻壑接過後,當下便打開報紙翻閱起來。
算下來,一天時間中,鳳陽府可以走八班車,人數在三千五到四千左右。
當然,這還是因為兩京鐵路沿途聚集了大明三分之一人口所致。
兩京鐵路運行的客運和貨運機車是三十二班,一年在二百四十萬貫左右。
在他身旁的沐氏見狀,當即抱著孩子側過身去哄了起來。
這一張全票,就是一個普通力夫二十天的收入,能買一百斤大米,吃整整一個多月。
沿途一路上朱瞻壑都在觀察窗外,他並非不知農事的人,故此也看到了時不時出現的一些新作物,諸如番茄、花生、紅薯是其中佼佼者。
從鳳陽前往北京有三十個站點,每個站點十文的情況下,需要三百文才能從鳳陽坐車到北京。
“剛剛推出不到兩個月。”站長解釋著,朱瞻壑又追問了其它問題,例如現在火車的客運量如何,以及票價如何,還有臥鋪和坐車的票價如何。
“以後我也要讓百姓能坐上便捷的火車。”
另外,每年都有官員出錢包車來帶親眷家具北上,這也是收入的大頭。
似乎是上次乘坐留下了陰影,故此上車前朱瞻壑特意詢問:“這火車這般,時速多少?”
“臥鋪?”朱瞻壑愣了愣,他不知道他兩年沒回家,火車都有臥鋪了。
打開門,裡麵擺放著一張五尺寬的床,旁邊還有可以坐著泡茶的桌椅板凳,以及單獨的廁所。
廁所比較狹小,但總比沒有好。
按照這個速度,兩京鐵路最起碼要三年半才能回本。
在站長的帶路下,朱瞻壑來到了車廂中間的位置,而這裡是車廂內唯一有門的隔間。
朱瞻壑看著自己麵前的房間,暗自許下心願,隨後便招呼沐氏進入房間休息。
年紀漸長,加上軍校四年的磨礪,朱瞻壑對於報紙的態度也越來越重視。
要知道如今的南直隸普通力工工價也不過二十文,山東、河南、北直隸隻有十五文,唯有兩京稍高,也不過每日三十到五十文不等。
朱瞻壑頷首在隊伍護送下走出站點,一輛被特意安排出來的火車出現在他們眼前。
“百姓坐車的多嗎?”
南北走一趟,正常下來刨除人工和成本,基本能賺二百貫左右,貨運也基本差不多。
“這是最新版的火車,隻拉一節的話,最快的速度是每個時辰一百二十裡左右,按照當下的情況,大概十四個時辰才能抵達,故此這車是臥鋪車廂。”
他手裡拿著《大明報》,目光在報紙上翻閱有用信息。
其中關於修建鐵路、介紹火車與新作物的篇幅並不少,畢竟修建鐵路這一項就涉及到了數以百萬計工人的生計。
單就兩京鐵路來說,從北京修到鳳陽,每日用工人次在五至七萬人浮動,一年下來就是上千萬人次,發出去的錢近百萬貫。
這些錢都落到了工人手中,工人們用雙手養活了自己的親人。
單單這一舉動,便使得兩京鐵路沿邊諸省經濟繁茂。
以工惠民,這是大明不斷搞大工程還能越來越富裕,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此之外,朱棣與朱高煦兩人不催工的態度才是工人能舒服工作的主要原因。
“這報紙上說,朝廷準備在兩京鐵路竣工後開始修建京津鐵路和中原鐵路。”
“這要是修通了,那秦嶺長江以北的商品就能流動起來了。”
朱瞻壑笑著評價報紙上的新聞,沐氏聞言好奇道:“商品流通能怎麼樣?”
“嗯……就拿糧食來說。”朱瞻壑選了一個好例子:
“湖廣的糧食很便宜,每石不過三百文,而山西、陝西有的地方糧食卻能達到每石五百文。”
“朝廷有常平倉,如果能從湖廣買數百萬石糧食運往陝西,那陝西的百姓就能吃便宜的米了。”
“可陝西的農民怎麼辦?”沐氏不由詢問,朱瞻壑見她這麼說,也笑著指著報紙說道:
“這裡寫了,朝廷在陝西弄了很多礦場和手工作坊,一些農民可以入廠打工,一年下來收入比種地高出好幾倍。”
在機械化的農業社會下,農業確實不算特彆辛苦,但在這個時代,種地無疑是苦累的代名詞,尤其是降水線東移,產量並不高的西北地區更是如此。
畝產一石,在陝西絕大部分地區就已經算是好田了,如此來說,累死累活種五畝地才能堪堪養活自己,勉強買點油鹽醬醋。
與之相比,陝西的工價雖然不如北直隸和東北的高,但比起種地來說,那可真是輕鬆太多了。
如今的許多礦洞已經用上了混凝土和軌道以及礦車,乾起活來比起以前輕鬆許多。
之所以這些東西能出現,也得益於蒸汽抽水機的出現。
蒸汽抽水機的出現,不僅讓運營礦洞的成本降低,也讓工人不用再泥濘的礦坑中摸爬滾打,不用再忍受雙腳泡在水裡一整天的苦楚。
沒了積水,鋪設軌道和拉拽礦場就輕鬆許多了。
雖然說環境依舊惡劣,但比起同一時期的任何國家,大明的礦工都是最輕鬆且工價最高的。
例如在石見銀礦開采銀礦的日本礦工,乾一天活頂多能買三斤粟米,勉強養活兩口人,甚至還不夠吃。
反觀大明的礦工,哪怕是陝西的工價,足夠他們買十斤米外加一隻肥雞,舒舒服服的回家與家人吃上一天。
由於國營礦場提工價,導致民營的許多礦場都得跟著提工價。
洪武年間,山西的煤礦工人基本在三十文的工價,四十文便算是極好了。
如今官營介入市場後,一百三十文的官營工價壓得這群黑心煤場不得不提高工價。
如今的山西,低於一百文的礦工工價都被視為羞辱人的手段。
大量的民營煤礦因為低利潤而倒閉,隨後被官營接手,繼續擴大生產。
“這江南的煤價啊,幾乎是隨著兩京鐵路和西北鐵路的修建而越來越便宜。”
“我記得十年前這個時候,一百斤煤炭還要一百三十文,如今卻隻有一百文了。”
“等兩京鐵路和西北鐵路竣工,我估計這煤價會低到八十文去。”
朱瞻壑興致勃勃的說著,但說著說著不免歎氣道:“隻可惜這江南的富戶們喜歡用柴火做飯吃,我看那柴火的價格非但沒有便宜,反而越來越貴了。”
“江南還好,你是不知道在燕山以北……”
朱瞻壑說過很多次的漠東、漠北情況,每次沐氏聽後都覺得自家殿下有些杞人憂天,隻是一想到這些事情都自家公公所說,便也不敢太放肆。
“爹說的沒錯,罪犯殺了可惜,但我覺得與其流放,倒不如讓他們給我植出一個獵場!”
他臉上露出笑容,目光也看著窗外的景色而唏噓:“幾百上千年前,這些地方也是綠樹成蔭的青山綠水,可如今……”
沐氏聞言看向窗外,雖然說有農田而綠色,但放眼看去基本瞧不到一棵樹木。
朱瞻壑沒了興致,拿起報紙便繼續皺眉起來,其中一條新聞讓他臉上露出笑意。
在新聞一角,他看到了朝廷準備在隴川修建一條可以通往蠻莫的鐵路,儘管隻有三百多裡,但卻讓他看到了許久不見的某個名字。
“江淮,好好乾,等我參軍實習一年回來就去你那看看去。”
現在的朱瞻壑已經對於自己被安排的人生沒那麼抵觸了,他反而有時候羨慕自己可以體驗許多旁人無法體驗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