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隻是都司,可情況卻比那些有布政使司管理的地方還要富裕,這一切都是政策傾斜帶來的成果。
在渤海,牛羊肉與糧食根本不愁賣,朝廷每年都會從這裡運糧前往大寧和遼東乃至北平。
一旦鐵路通車,這裡將會成為北京的糧倉,每年可以運出近百萬石糧食來緩解北京和大寧的糧食問題。
在這裡,百姓穿絹布是常態,他們不會像南方的百姓一樣,乾活時擔心把衣服磨破而赤膊上身,甚至連布衣都懶得換,穿著絹衣就在田間走動乾活。
雖然隻是三月中旬,當地土地並不好耕種,但閒來無事的人也會去應聘工人,前往礦場工作。
唯有前往礦場時,他們才會穿上不太舒服的粗布麻衣。
渤海糧價每斤僅二文,礦工勞作一日便可獲一百二十文工錢。
若是算上酒肉,那勞作一日足夠一個人在家中吃酒喝肉七八天時間。
渤海僅六十萬人口,算下來也不過才十餘萬戶,而從這裡走出的軍士便多達四萬。
用西廠力士的話,那便是隨便抓一人,興許他的親戚便是某個衛的指揮使,甚至是都指揮使。
麵對這種現象,朱瞻壑並沒有感歎,而是隱隱擔憂。
隻是渤海的政策都由自家父親製定,而這裡也確實是龍興之地,政策傾斜也實屬正常。
經過長春城,昔年廢墟的長春被建立起來後,如今已有數萬百姓居住其中,大多以在就近官營礦場工作為生。
簡單逛了逛,朱瞻壑便北上前往了鬆原,乘船抵達了鶴城衛。
來到這裡,渤海的那種繁華才漸漸褪去。
鶴城衛與幾年前沒有太多變化,唯一的變化可能就是開墾的荒地變多了。
此前朱瞻壑隨朱棣北征時,這裡的耕地頂多出城五六裡便開墾結束,而今卻需要走出八九裡才行。
這是一件好事,代表著它們開始漸漸自給自足,除了作戰還需要依靠渤海運糧外,其餘時候很少需要從外界運糧。
再過幾年,這裡恐怕就可以囤積糧食,供給燕然都司了。
想到這裡,朱瞻壑加快了腳步,最終在三月尾巴抵達漠北東部的海喇兒城。
這是燕然都司過去幾年的駐地,聚集的兵馬為二衛一萬一千二百人。
不出朱瞻壑的預料,他領到的軍籍牌果然是總旗官,而他也將以一個總旗官的身份在這裡渡過一年的戍邊時間。
“陛下,殿下抵達海喇兒城了。”
“我看到了。”
四月中旬,在亦失哈的提醒中,朱高煦將朱瞻壑寄來的家書看完。
信中,朱瞻壑隱晦提出了渤海與其它地方發展的不平衡,對此朱高煦也隻是無奈。
朱瞻壑雖然二十一歲了,但他接觸的權謀卻近乎沒有。
渤海是龍興之地,還是渤海派的老巢,如果渤海都經營不好,那他怎麼去經營其它地方?
“這孩子有些天真,希望戍邊結束,南下雲南後,他能改改這態度吧。”
朱高煦對朱瞻壑的話做出點評,亦失哈也頷首道:
“這些話若是被下麵人聽到,恐怕奏疏是少不了了。”
亦失哈也清楚,自家陛下靠的就是渤海這個基本盤來推行新政,如果朱瞻壑繼續口無遮攔的評價渤海,那難免會引起不少人不快。
說到底,朱瞻壑還是被保護的太好。
朱棣和朱高煦都經曆過少年時被朱元璋教訓的經曆,可朱瞻壑沒有。
朱棣十六歲被朱元璋派遣前往鳳陽了解民生疾苦,又與徐皇後婚娶,二十歲就藩訓練自己的護衛,三十歲突襲乃兒不花。
朱高煦十三歲入京讀書,接受傅友德、馮勝調教,被朱元璋連哄帶嚇改了性情,又被朱允炆軟刀子針對。
十五歲去了渤海就藩也不能休息,征西陽哈,守雞西關,血戰哈剌兀。
十七歲北征兀良哈,搗毀兀良哈禿山。
二十歲起兵靖難並攻破南京,即太子位監國,二十二歲推行永樂新政……
在亦失哈看來,自家陛下的經過,古今往來還真沒人能比肩,同樣的年紀,李世民雁門關救隋煬帝,可自家陛下已經搗毀兀良哈禿山了。
李世民因病而兵敗淺水原時,自家陛下已經虎踞遼東,渡海拿下登萊二州。
李世民柏壁鏖戰宋金剛時,自家陛下已經攻破南京城,扶父即位。
古往今來,還有誰能以同樣的年紀勝過他,這點亦失哈想不出來,甚至覺得今後也不會再有。
拿他對比自家太子對比,著實有些難為人了。
“漠北這幾年不會有什麼戰事,但始終還是防備點好,你和胡綸與王戎、孟章交代一聲。”
“奴婢領命”亦失哈應下,而這時班值太監也送來奏疏。
“陛下,禮部送來奏疏,帖木兒國國主沙哈魯遣其長子兀魯伯、次子依不喇、三子貝孫忽,以及四子蘇玉爾和五子居其出使天朝,使團人數三千餘人,是否接待?”
“有朋自遠方來,自然要好生款待。”
朱高煦眯了眯眼睛,他很清楚這是沙哈魯對大明實力的一次試探,故此他開口道:“讓曹國公好好款待使團,另外讓使團走河西、寧夏、河套、大同的路線入京。”
“奴婢領命!”班值太監退下,亦失哈也躬身道:“陛下,這沙哈魯的使團來者不善啊。”
“是來者不善,但若是利用好了,也能讓他繼續老實十幾年。”
朱高煦摸了摸八字胡,同時開口說道:“讓他們看看朝廷在甘肅和寧夏、河套經營的情況,尤其是讓他們了解西北鐵路,好教他們知曉,帖木兒逾越不了的西域,朕輕鬆可定。”
朱高煦這話非虛言,隻要沙哈魯不傻,就應該知道半個月投送十幾萬兵力前往哈密是什麼實力。
大明海上的力量他們已經見識過了,這次讓他們見識見識陸地上的力量。
“東察合台汗國汗國這些年對我們的防備漸漸加深,這些年屢次要求入貢,顯然是在觀察朝廷的動向。”
亦失哈開口說道:“西北鐵路一旦竣工,恐怕他們會將矛頭調轉朝廷。”
“調轉才最好,若是不調轉,朝廷怎麼收複西域?”朱高煦摸著八字胡,靠在椅子上自信張揚。
“適當展示實力,才能更好的治理天朝麾下的藩屬國們,尤其是東北的那兩個家夥。”
朱高煦所指的是朝鮮和日本,而近段時間他們的摩擦也不少。
“朝鮮和日本近來在昆侖洲矛盾越來越大,雙方先後三次增兵,眼下朝鮮有兵九千,日本一萬二。”
“若是雙方打起來,那朝廷是否要管一管?”
亦失哈在詢問,朱高煦頷首:“管是要管,但得看情況。”
“朝弱扶朝,日弱扶日,讓他們把目光放在昆侖洲,而朝廷轉對他們的本土進行商品傾銷。”
“我聽說,這些年來,朝鮮日本兩國多有百姓奔逃進入遼東、隱歧?”
“沒錯。”亦失哈點點頭。
“這是好辦法,讓兩國百姓都向往天朝,那日後一旦他們有不臣之心,天朝也好收拾他們。”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亦失哈為他斟茶。
抿了一口茶水後,朱高煦才繼續道:“老撾的土司不太安定,若不是車裡尚不能補給大軍,我倒是想著手將當地改土歸流。”
老撾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按道理來說朱高煦不該投入兵力來對這裡改土歸流,可架不住當地有瀾滄江(湄公河)通航全國。
有了水運,那地形就不再是難題。
老撾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光朱高煦記得的就有煤炭、銅、金、銀等資源。
在後世當地之所以貧窮,主要還是因為交通不便,以及技術落後和資金不足,所以無法開發出足夠的金銀銅礦。
由於地形問題,當地的土司基本沒有太多聯係,故此拿下這裡並同化並不困難,拿下後大明就能海路連接暹羅、甘孛智和占城,能更好的控製這三個藩屬國,也能讓雲南獲得南洋的出海口。
相較於老撾,緬甸和孟養等地土司就比較難對付了,必須要采取海陸夾擊的形式才能將當地好好收拾。
況且由於平原麵積比較大,當地的人口也比較多,同化較困難。
現在鐵路通不了雲南,便隻有用海運來遷移人口進行同化。
在蒸汽機船還沒能弄出來前,想要對當地海陸夾擊並遷徙大量人口同化還是比較困難的。
當然,比較主要的原因還是老撾土司不聽話,屢次襲擊車裡府的大明百姓。
相比較之下,猛卯一戰讓麓川治下的土司和緬甸等地土司都清楚大明實力,比較大的土司對大明朝還是比較恭順。
至於那些小的土司,王瑄也一直在帶兵收拾,總有一天能清理乾淨。
老撾得收拾,起碼萬象以北的土司都得改土歸流,不過不是現在,最起碼要等到洪熙十年收支平衡後。
思緒落下,朱高煦將目光看向窗外。
望著窗外春色,朱高煦腦中也想起了朱棣。
思前想後,他還是不願意讓朱棣帶著遺憾在榻上離去。
“太上皇這些天還在說北征的事情嗎?”
他詢問亦失哈,亦失哈也點了點頭:“每過一段時間便詢問,但都被搪塞過去了。”
“搪塞……”
朱高煦緩緩閉上眼睛,好似養神,又好似妥協。
“若是太上皇再問北征的事情,你就說等東北鐵路竣工便可北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