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核心在於八個字:“不立文字,教外彆傳”!
所謂的“不立文字”並不是不寫文字或不利用文字,而是強調不執於文字,不被文字所誤導的意思。
因為文字不佛法,更不是學佛之人所追求的真諦或者“大道”,文字的本身隻是一種工具,起到有所傳承的目的。
所以讀佛經,最正確的辦法,就是清歡小沙彌說的那句“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隻管念經,無需去思索去理解經文的意思。
能悟的就是教內之人,不能悟是教外之人,所以佛法講究“以心傳心,以心印心!”
不立文字,教外彆傳。
……
岐山大師肯定了清歡小沙彌的說法,轉頭對觀蓮道:“這個孩子留在我這吧,你教不了他。”
觀蓮合十低頭,道:“弟子正有此意,勞煩大師了!”
清歡仰著頭,看看自家師傅,在看看岐山大師,下意識的身手抓住觀蓮的僧衣一角,道:“我不想跟師傅分開。”
語氣中的眷念之意,一覽無遺。
觀蓮歎了口氣,身手摸了摸清歡的小光頭,低聲道:“癡兒!在這裡你才能學到真正的佛法!”
清歡不解,問道:“可是師傅,佛法還分這裡那裡嗎?難道這裡有佛法,我們清淨寺就沒有佛法了嗎?”
觀蓮笑了笑,道:“清淨寺有佛法,但那是我跟其他弟子的佛法,卻沒有你要學的佛法!”
清歡還是不解,拽著觀蓮僧衣的手卻不肯鬆開,小臉滿是不願。
岐山大師微笑著道:“在這裡,我不會要求你“四禪八定”的參禪打坐。”
清歡想了想,小臉糾結著道:“大師,參禪打坐雖然枯燥,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呢。”
觀蓮忍不住仰頭望天,一個從小就不安分的沙彌,一打坐就睡覺,難為他說這話了。
岐山大師又道:“在這裡,我也不會要求你戒律守心。”
清歡拽師傅僧衣的小手微微鬆了,越發糾結道:“其實……守戒律是佛門弟子應有之義……”
岐山大師又道:“在這裡,隻要完成我布置的功課,其他的我都不會限製你。”
清歡鬆開師傅的僧衣,小臉肅穆,仰頭道:“師傅,我會經常回去看你的。”
觀蓮:“……孽徒!”
……
觀蓮在爛柯寺隻住了一天,之後便離開了。
清歡依依不舍的送彆了師傅,自此開始了在岐山大師坐下學佛的生涯。
瓦山爛陀寺位於越國,跟月輪國這種以佛為主的國家不同。
月輪國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因為懸空寺的存在,導致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其實是代表懸空寺的白塔寺,整個月輪國,佛家的地位至高無上,有大小寺廟無數,普通百姓隻是佛門下的牛馬。
清淨寺便是其中一座,有屬於寺廟的良田,佃戶,所產所出,需交納大部分給白塔寺,隻餘下少部分留給清淨寺跟佃戶,觀蓮心善,所以清歡從小雖能溫飽,卻談不上吃的多好。
而越國卻非如此,受西陵的影響,越國境內有人信仰昊天,受大河國影響,有人崇尚書法,受齊國跟宋國影響,也有人向往唐國的書院……
當然,因為爛柯寺,因為岐山大師,越國境內信仰佛門的人也不少。
不同的信仰,也帶來了不同的風景。
清歡雖然是個小沙彌,但卻很討厭月輪國那種唯佛至高的氛圍,但卻很喜歡越國這種百花齊放的包容。
所以在完成岐山大師的課業後,清歡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下山頑耍。
……
岐山大師身體很虛弱,據說數十年前,南晉大水,為救南晉萬民,岐山大師跳入洪水中,以大毅力,大修行,以身作堤,阻擋了洪水一天一夜。
南晉萬民因此獲救,但岐山大師也落得個修為儘廢,病體纏綿,壽元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