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角斯皮爾伯格想讓湯姆漢克斯演!”
蘇瑤解釋道:“之所以能得到劇本,希望你出演男二號,一個亞裔新聞記者。”
丁誠點點頭,看完劇本早有預感,男主的角色的確也不太適合自己,反而是男二有戲。
“畢竟是奧斯卡黃金三角,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應該是第五次合作,再加上三次奧斯卡影後梅姨,九座小金人聯手……”
蘇瑤笑道:“就算男二也是值得嘗試的潛力股!”
跟丁誠想的一樣,現在票房已經證明商業能力,需要幾部深刻題材證明演技和底蘊,這是一部好開頭。
聯係導演,同意出演男二,很期待跟頂級豪華陣容合作。
兩天後得到一份上百頁的背景資料,不光是自己的角色,基本涵蓋幾大主演和真實曆史,很多甚至是從來沒有對外披露過的機密。
華盛頓郵報當時是一家規模不大的地區性家族企業,掌門人是一位女性女主角梅姨飾演的凱瑟琳。那是女人隻能在茶會裡閒聊八卦,男人們談起政治就要離桌的年代。
掌門人的位置原是由她父親傳給女婿的,孰料丈夫竟然自殺,凱瑟琳才挑起這個大梁。因為經營狀況不佳,華盛頓郵報決定部分上市融資。
在這個關頭,競爭對手紐約時報開始刊發爆炸性的內容後,尼克鬆政府基於國家安全理由通過法庭發出了臨時禁止令,紐約時報被暫時禁言。
華盛頓郵報的主編本布拉德利為首的記者們,通過一番努力,也從泄密者丹尼爾手上拿到這份報告。
這時候矛盾和爭議就來了。如果堅持刊發泄密內容,華盛頓郵報定然會吃來自白宮的官司,而官司會讓上市在即的郵報嚇跑投資者而有破產之虞。而且由於反間諜法,掌門人和主編甚至有進監獄的危險。
郵報的律師們都基於風險堅決反對刊發,而編輯記者們都基於職業良知堅定支持刊發。夾在中間的,是那位新上任的,卻已年屆中年的女掌門人凱瑟琳。
在丁誠看來這個事件的曆史背景雖然複雜,但在影片所聚焦的華盛頓郵報這一頭,其實劇情很短也很直接:冒著吃官司、破產、進監獄的風險,發,還是不發?
時至今日都知道最後是發了,也都知道在今天的美國媒體自由已經是一個吵爛的話題。但這部劇本的沉穩,把現實中的聒噪全然隔離。
沒有舉著標語麵紅耳赤的示威,也沒有激情燃燒振臂高呼的演講。尤其是那一通多方電話,分析股價,分析後果,分析法律風險,雖針鋒相對,卻都坦誠相待。
甚至沒有對紐約時報被禁言而幸災樂禍,而是把競爭對手和自己視為一體,關乎出版業的生死存亡。
這一切都讓觀眾相信,當事人們頂著進監獄的風險,並不是要不顧一切一搏成名。之所以要堅決刊發,不是為了呼喊政治正確的口號。這是出於一種絕對的做人的良知。
另一個亮點就是女性崛起,女掌門人凱瑟琳,身為富家大小姐,40多年從沒工作過,遑論擔負起什麼重大的責任。
在那個男人的世界裡,雖然身居高位,但周圍的男人其實並沒有太把她放在眼裡,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沒有這個自信。
比如在關於上市的投行會議上,她事先準備許久的說辭,卻支支吾吾地說不出來。主編作為下屬多次不期而訪,交談間多有內行人的自得與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