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大唐北方的東突厥汗庭,義成公主楊歸兒去見了兩個人,一個是蕭皇後蕭美娘,一個是隋煬帝楊廣的皇孫楊政道。
蕭美娘雖已過六十,但風韻猶存,舉手投足之間無不透露出皇家的威嚴。
說起來蕭美娘和李世民的長孫皇後極其相似,也是從小被舅父養大,先是嫁作晉王妃,後楊廣奪嫡成功,成了皇後。
史書記載,蕭氏溫婉端莊、聰慧好學、知書達禮,深得文帝與獨孤皇後之寵,與楊廣的關係也很好。
楊廣登基的時候三十八歲,蕭皇後已四十一歲,在楊廣的奪嫡鬥爭中,蕭皇後出力不少,所以楊廣一直都很尊重蕭皇後。
楊廣的暴虐,蕭皇後不敢直言,隻好寫了一篇《述誌賦》委婉勸誡,對楊廣沒起什麼作用。
她和楊廣兩個兒子,太子楊昭和齊王楊暕,兩兄弟也是相互猜忌。
楊廣死後,她先被宇文化及霸占,後又被竇建德所奪,最後被義成接到了東突厥汗庭定襄,與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一直生活在一起。
因為義成的照顧,反而在草原的七年,成了蕭美娘最安穩的七年。
從年歲來說,蕭美娘比義成大了一倍,從輩分來說,兩人卻是同輩。
“蕭後,已在草原生活了七年,可曾想過再回漢土?”
義成看著十歲的楊政道,縮在蕭美娘身邊,哪有一點楊家的氣度。
蕭美娘自然知道義成來的目的,曾經多少次了,義成那一次來不是為了探她的口風,就是想打著楊政道的旗子,恢複前隋的江山。
畢竟引突厥人南下,無疑引狼入室,沒有一個好的借口怎麼行?
“公主有話就請直說。”蕭美娘對義成心存感謝,說話的語氣一直都溫文爾雅。
來了草原十年,大部分中原的消息,蕭美娘並不知道,隻是從一些周圍人的隻字片語中知道一些。
知道原來的唐國公李淵已經建立了唐,除了梁師都的梁國外,已經統一了前隋的江山。
也知道秦王李世民奪嫡成功,成功複刻了楊廣的曆史,至於李世民登基後,唐的發展便不得而知了。
倒是知道突厥近段時間在李世民手裡吃了一些虧。
“蕭後,今非昔比,李家的江山越來越穩固,再想回到漢土,已是最後的機會了。”
義成已經謀劃好,打著楊政道的名號,借突厥的兵,聯合梁師都,高句麗,光複隋朝。
待大局已定,廢了頡利,找個借口殺了突利,隨便在兩人後輩中找個年幼之人扶持為突厥大汗,從而實際控製草原汗庭和漢土皇室。
至於蕭美娘,到那個時候,年紀大了,生個不治之症不是很正常嗎?
蕭美娘豈能不知道義成的打算,楊政道才十歲,當真是隋朝恢複,垂簾聽政還不是義成說了算。
那時候也是自己的死期,孫子也活不到弱冠。
“與其引外族屠殺我漢人,莫不如公主現在就把我倆人殺了。這個罪,老身擔當不起。”
蕭美娘的態度一如既往的堅決,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十歲的孫子能懂什麼,一切還不是需要她拿主意。
而且她篤定義成未成事之前絕不敢動手。
“哼,我尊你一聲皇後,不是你現在地位有多高,希望你能看清當前形勢。你倆現在的一切都是我給的。”
義成漸露威脅,她實在是等的太久了,整整來了草原二十多年了,從一個十二、三的小女孩到現在的,其中的苦又有多少人明白。
“阿奶,我怕。”楊政道從生下來就是蕭美娘帶著,一切都以蕭美娘為主。而且蕭美娘也從未教過他如何當皇帝。
她隻是希望,有朝一日,兩人能以平常百姓的身份回到漢土。
想當初她還是梁國的公主,不也習慣了梁國滅亡後隋朝的生活,也從未想過要恢複梁國,蕭家重新稱帝。
是不是皇後、皇帝,對她真的不重要,她隻想過平常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