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娘摟著孫子,安慰一句“不怕,你姑奶也是苦難之人。不會為難你的。”
“原來蕭後也知道我是苦難之人。堂堂漢土數千萬人口,竟然要我一個比他大不了幾歲的女子來維係江山。”
“你們在漢土穿著錦衣,吃著肉、喝著酒,一家團團圓圓的時候,有人可曾想過我在北方苦寒之地,沒有一點溫暖、一點尊嚴、一點希望的活著。”
“也許老天也看不過去了,讓我能熬到現在,送走了三位突厥大汗,那些從來不會把我當人看的豺狼。”
“我能有如今的地位,蕭後可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嗎?”
義成越說越激動,仿佛換了一個人,把二十年來的恥辱、委屈、不滿、不甘儘數道來。
蕭美娘察覺到,今日的義成有點不一樣,上一次見她如此是去年的八月,也就是頡利帶兵突入長安的那一次。
難道她又想對漢土大舉用兵了?
“今日至於蕭後答不答應不重要了,政道我就帶走了,你什麼時候把玉璽交給我,什麼時候換你。”
“你敢!信不信,你要是帶走政道,玉璽你永遠彆想見到。”
蕭美娘也急了,才十歲的孫子被義成帶走,不知道後麵會做什麼。玉璽是她能和孫子在一起最後的底牌。
“他李淵起兵的時候也沒有玉璽,我勸你彆把玉璽看得那麼重。如今李唐大局已定,有玉璽更好,沒有玉璽,我也要打。”
之前義成一直想拿到玉璽,無非是要一個師出有名,如今李世民江山越來越穩固,兵力日漸強大,她已經等不起了。
“來人,帶走楊政道。蕭後,你要是想清楚了,隨時來告訴我。”
義成起身甩袖而去,身後來了幾名護衛,向蕭美娘施了一禮“太後,恕我等失禮。”
說完上前分開兩人,抱著楊政道就走。
“你們,不能帶走他。還給我。”
蕭美娘一個六十歲的老婦人,又有什麼法子能阻止這些人,隻能在孫子的哭聲中,眼睜睜看著被抱走。
蕭美娘失神的眼光看向南方,從這一刻起,她迫切希望大唐能領兵滅了突厥。
但是她也知道,就算前隋在國力最強、人口最多、兵力最高的時候,也是拿突厥沒有辦法。
而今的大唐皇帝能有這個能力和魄力做出這樣的事嗎?
“太後,她們都走了。”說話的是貼身丫鬟巧月,一個被蕭美娘從皇宮救出的宮女,一直跟隨著她來到草原。
三十歲的年紀和義成差不多大,很多事都是她在幫蕭美娘辦理。
“巧月,你之前提到的事是當真的?”
蕭美娘問了一句,想起數月前巧月曾經暗示她,南方有人找她接觸。
“太後是想通了嗎?”巧月很是吃驚,自從蕭美娘來了草原後,她是兩方都不幫。
“我就想知道,你做這事是為了什麼?”蕭美娘好奇,不知道巧月願意成為南方的搭線人有什麼目的。
“太後,奴聽說前隋很多官員在大唐一樣受到重用,就算太後的弟弟,也是宰相高官,他也很想太後早日回到漢土。而且……”
巧月突然停住了,猶豫是否說出。
“你繼續,無論你說什麼大逆不道的話,我都不會怪你。我身邊能相信的人不多。”
巧月鼓起勇氣說道“如今太後安好,公主還不會處置奴等小人,如他日太後走了,奴等下人的命怕是不如草原的牛羊。奴不想和公主一樣,被當成牲畜送來送去。”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我能理解。但是南方能放過政道。”
“蕭公也深受皇家重用,奴鬥膽猜測,不說能重用,也不會加害。”巧月這話算是轉達南方來人的原話。
曆史上,李世民不但沒有加害楊廣的後人,還讓楊政道官至尚衣奉禦,楊政道的兒子楊崇禮後來做到戶部尚書,孫子楊慎矜後來投靠楊國忠,權力很大,作死把自己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