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前路陰晦,越行越明(1 / 2)

朝廷調令寫明了速速入京,這讓王守仁不得不儘早動身北上。

當天夜裡,王守仁交接一應政務於縣丞、主簿、典史等,妻子諸氏打包好行囊。

翌日清晨。

吉安知府任儀前來送行,當著縣衙官吏的麵,對王守仁保證:“你雖至廬陵時間尚短,可你推出的廬陵七政深入民心,此處民心大定。隻要本官在吉安知府任上一日,廬陵七政便不會荒廢!”

王守仁感謝任儀後,對廬陵官吏吩咐道:“廬陵七政看似簡單,實則暗藏心學之道。你等切記:仁心不動,教化先行。啟智於民,可破諸難。”

官吏紛紛稱是。

出縣衙,門外已圍了一眾人。

弟子蔣信、劉觀時、劉邦采因家在江西,父母又上了年紀,不能遠行,無法追隨王守仁前往北京,見王守仁將行遠,悲戚滿麵,極是不舍。

劉觀時上前:“先生這一去,我等何時可再聆聽心學之道!”

王守仁的目光看過弟子,看過鄉親,頗有幾分離彆傷感,隻是轉眼間,便恢複如常,溫和地說:“心學要義在你等心中,當勤加揣摩,事上為練。今日雖彆廬陵,他日未嘗不可再見。那青原山是個講學好去處,待到朝廷事了,願與諸位再探討心學之道。”

一路行,一路送。

直至贛水碼頭,王守仁踏船而立。

劉觀時抬起雙手,緩緩彎腰深揖一禮,喊道:“心學弟子,送先生!萬望先生保重!”

“送先生!”

蔣信、劉邦采等人深深作揖。

船動,水流。

王守仁招手,對眾人喊道:“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切記良知之學,終有一日,致良知的心學如日月,亙古不滅。”

是的,我堅信良知心學,不會湮滅!

風來,衣襟飄動。

王守仁看著茫茫前方之路,想起貴州龍場三年的苦難修行,想起即將奔赴的京城,一股豪情油然而生,浩然道:“萬死投荒不擬回,生還且複荷栽培。逢時已負三年學,治劇兼非百裡才。身可益民寧論屈,誌存經國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瀾豈易摧!”

“好一個‘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瀾豈易摧’!”

王守仁轉身看去,隻見船夫摘下蓑笠,露出了一張年輕的臉龐,雙眸明亮,麵容堅毅。

年輕人將撐船的竹竿收起,作揖道:“在下俞青山,廣信府人氏。久聞先生大名,學問不凡,這才前來投奔求學。不巧剛至廬陵便得知先生要前往京師,這才事前上了船等候,願追隨先生左右,聆聽教誨。”

王守仁暼了一眼俞青山左右手虎口上厚重的繭子,凝眸道:“你是軍戶?”

俞青山臉色一變,低頭道:“不瞞先生,我是廣信千戶所軍戶,用雙刀。隻是——所裡長官不將軍士當人看,肆意毆打不說,還當下人奴役,克扣軍餉嚴重,許多軍士連養家糊口都做不到便逃了出去,小子也一樣。”

“讀過書?”

王守仁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