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60章(2 / 2)

“我想,在以往的期刊中,NS方程的近似解都能單獨發一篇論文,那麼光滑性、解的存在性、精確解、通解等等主題應該更具有獨立成篇的價值。”

言下之意就是,你個門外漢少特麼來指手畫腳,要麼你就把以往抓NS方程枝節的論文都拿來批一遍,不然你沒資格說我水論文!

“你是在哪家期刊被拒稿的呢?”外國記者繼續問道,他實在是不能相信頂刊的編輯裡會有這樣的蠢貨,懷疑這隻是季知行的借口。

季知行兩手一攤:“不愉快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事實上我可能還得向拒絕我論文的那位編輯道謝,要不是他我也不能一下子成為論文暴發戶。”

台下此起彼伏地響起笑聲,好些記者都為季知行的促狹鼓掌。

比起苦大仇深地痛斥學術編輯的有眼無珠、控訴曾經遭遇的不公,這種帶點蔑視的含笑以對其實是應對挑刺的最好辦法。

在歡樂的氛圍中,那個外國記者悻悻地放下話筒,不甘心地坐下了,他再執著地揪著不放隻會凸顯自己的不懷好意。

其他記者笑過之後,在心裡各自思量。季知行雖然沒有明說,但大家一聽也都猜出來是哪家期刊了。

四大數學頂刊偏偏三缺一,此前就有很多人表示有點小小的遺憾。一些科研黨更是為季知行惋惜得捶胸頓足,明明投給《》的那篇完全可以投到《數學新進展》嘛!

如今看來,這裡頭還藏著事啊。記者們紛紛決定回去以後一定要好好八一八其中不為人知的曲折,再湊一篇報道出來。

外國記者區又站起來一個記者,他看起來比先前那個友善多了,提問的時候都是帶著笑意的。

“季先生,根據克雷數學研究所製定的規則,你可以借NS方程的成就獲得一百萬美元的獎金。請問你打算怎麼使用這筆錢呢?”

季知行還沒想過這個,他說道:“現在考慮這個還為時過早了。根據克雷數學研究所製定的規則,任何一個千禧難題的解答,都必須經過兩年的驗證期才能受到真正的認可並獲得獎金。”

“哦?那你會不會為這個規則而覺得有些遺憾呢?”

“當然不!”季知行總覺得這話有點綿裡藏針,好像在暗示他的研究成果可能撐不過兩年就會被挑出致命錯誤以至於失去獲得獎金的可能,也好像在暗示他見錢眼開。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想多了。

NS方程的通解與推導過程必然要經受來自整個學術界的質疑、辯難、詰問,才能受到廣泛的認可,季知行此刻也不打算把話說得太滿。

他避重就輕地說:“說到獎金,我想向我的母校廣陵大學表達誠摯的感謝。”

前幾天他從研究所回來後,主任拉著他說了好幾件要緊事,第三件就是學校決定給他頒發獎金的事。

各大高校對於科研成果、包括SCI論文的獎勵方案都略有不同。

有的學校以論文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為主要依據,有的以期刊分區為主要依據。獎金跨度也比較大,從幾千到幾十萬都有。

在廣陵大學,SCI論文的獎金分為五個梯度,第一梯度在50萬上,第五梯度在1萬以下。

此前,季知行、顏久升、趙毅、孫珥上稿《》和《Nature》,學校就為他們頒發了每人2萬元的獎金。

這其實不算少了,因為他們畢竟不是獨立科研立項做出成果的。

但是,季知行這回發表的論文不適合以常規方案來計算,因為他的選題實在可以稱得上是驚天動地。

學校為該給季知行頒發多少獎金特地開了一次會,從校長到各院院長都一致認為可以破例一回。

大家圍繞獎金的數額討論了整整一個上午,考慮到季知行這回帶來的深遠影響,最後決定向克雷數學研究所的獎金看齊。

按照當下的彙率,100萬美元換算過來就是675.22萬元左右。

校長一咬牙,抬到了800萬元!

“這樣大氣一點,不然有零有整聽起來畏畏縮縮的一股小家子氣。”

學校之所以願意掏出這麼大一筆獎金,有好幾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季知行這回的成就實在是舉世矚目,廣陵大學短期與長期都能因此獲益良多。

比如學校的知名度、影響力、群眾認可度,還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教育部的經費傾斜等等,有形無形的好處太多了。

二是為了千金買骨,展示學校對人才的愛惜與支持。一所大學光靠一兩個優秀學者是撐不起來的,要持續性地取得長遠發展,必須能引來源源不斷的人才。

要吸引人才,彆的都是虛的,錢最實在!安家落戶、科研立項哪個不要錢?

三是托閻安瑾的福,學校平白多了一億能自主規劃的經費。一億裡頭拿出來800萬作為獎金,大部分教授還是可以接受的。

雖然校長自己拍板定下800萬的獎金額度,但在寫單子給財務室的時候,還是口含速效救心丸才簽下名字的。

相對於一年幾十億的高校經費來說,800萬是不多,但一口氣掏出來也很肉痛啊!

不過,當季知行當著全國記者和外國記者的麵說出“八百萬”這個數字時,全場喧嘩閃光燈四起,校長發自內心地覺得,這筆錢花得值!

季知行表達了一通對學校的感謝之情,輕飄飄地把那個外國記者的問題給糊弄過去了。

在記者會第三個議程,季知行又收獲了一波驚喜,或者說一筆巨款。

□□代表廣陵市政府向他頒發了100萬元的青年人才獎金!

□□並沒有長篇大論,簡單地表達了對人才的重視與支持,強調了科教興國的基本方針,和季知行在台上拍了幾張合照給新聞提供素材,然後就先行離開了。

作為本市一把手,能抽出兩個小時來聽這個記者會已經很不容易了,市裡還有一大堆政務等著他處理。

第四個議程就不是所有記者都能參加的了,朱仁安排工作人員將大部分記者請離學校,留下的隻有央視一家。

這個議程主要是由朱仁陪同記者到學校各處拍攝一下季知行學習活動的素材,包括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場所。

季知行覺得去實驗室還能再宣傳一波零重力座椅,所以也挺配合。

要知道,央視的廣告費可是以秒計價的,黃金時段甚至高達百萬千萬,這麼一個薅羊毛的好機會怎麼能放過!

央視記者楊適帶著人在教室略拍了一會兒就轉移到圖書館。

“季同學一般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圖書館呢?”

季知行很坦誠地說道:“基本一有時間就來。”

他不想塑造一個舉重若輕的天才形象,因此並不吝於展示自己的勤奮。

天才約等於普羅大眾觸碰不到的奇跡,宣傳勤能補拙、功在不舍才能真正激發大部分學子的向學之心。

研究所之行讓季知行再一次深深地明白建設學術期刊體係的重要性,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事。他迫切地希望大家都卷起來,為華夏學術添磚加瓦。

一交談,楊適就知道季知行不是一個健談的人,於是一直閒聊一般舒緩采訪氛圍,引導他開口。

“我之前在網上看過幾張你在圖書館的照片,好像你對某個位置有所偏好,是嗎?”

“啊,是的,就在那。”

楊適順著季知行指的方向來到沿窗的桌前。

圖書館裡的桌椅都是實木的,顏色是統一的深棕。但是眼前的這張桌子有些不一樣,靠窗的位置泛著淺淺的白色。

楊適不由得回想起他以前去少林寺采訪的一段經曆。

練功房裡的地磚是破碎的,顏色是斑駁的,因為有無數的武僧在這裡鍥而不舍地錘煉筋骨揮灑汗水。

而眼前這斑駁的桌麵是否也昭示著季知行在廣陵大學一千個日夜的勤勉?

楊適極其煽情地問出了這個問題。

“那倒不是,這是太陽曬的。”季知行指著窗外解釋道,“陽光中的紫外線是一種能量比較高的光子,桌麵顏料裡有機分子的某些基團如共軛雙鍵的離域π鍵吸收了紫外線的能量後,就會脫落成為自由基。失去自由基就意味著原本的顏料分子結構被破壞了,顏色就沒了。”

楊適:……

作者有話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