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85章(2 / 2)

建造無菌恒溫恒濕實驗室本來就不便宜,更何況因為他想儘快用上實驗室,所以朱仁請了好幾家廠家來做方案,最後決定使用BIM技術實現工程預製。管道係統100%預製,通風係統50%預製,防火係統80%預製,這就使得工期有效縮短5個月!當然,價錢也隨之走高。

不過,實驗室已經交付了,也順利通過了國家安全檢查與認證,資質齊全,算得上物有所值。

但這還隻是第一個實驗室,為了在部分實驗中隔絕宇宙射線的影響,他還要求在地下100深的地方建造一個外部有聚乙烯、鉛、銅等六重“盔甲”的高純鍺探測器。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施工方如今還在研究氣象、水文、地質資料,等正式動工,不用算都知道肯定花錢如流水。

除了營建實驗室的費用以外,采購儀器也是一大筆花銷。

千萬以下的他都懶得去細算了,千萬以上的如粒子輻射成像探測器1600萬,KJD-3000R氡鐳測量儀2000萬,高能α粒子探測器3200萬……總之沒有兩三個億下不來。後續還得根據需要添置儀器和材料,自己手裡的專利費不知道能燒多久。

都說開源節流,他這邊每一分錢都花得很硬核省不得,隻能往“開源”的方向想。

零重力座椅公司去年營收突破40億,但按毛利率18.42%算,利潤隻有7億多,再扣去稅費和其他七七八八的費用,再分到他手裡,其實也就一個億左右。

當然,這一個小目標對一般人來說用一輩子都綽綽有餘,但用來搞能源研究就顯得杯水車薪了。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以前研究零重力座椅還算順利,沒怎麼感受到經費的壓力。後來跟著閻教授研究防護凝膠、在高霄教授的實驗室研究光子芯片,經費問題反正都不是他要操心的。如今自己自立門戶,才終於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科研有多燒錢。

季知行托著腦袋想了想,決定花點時間來思考零重力座椅的升級,指望這台印鈔機印鈔的速度能更快一點。

他回廣陵後,和林朗、許東陽也聚了幾次,對公司現狀也有一些了解。經過晏如、易戥他們的努力,零重力座椅在材質、構造方麵已經升級了兩次,比第一代產品輕便了很多。

不過嘛,季知行想到了光子芯片。零重力座椅的核心就是包含傳感、控製、服務三個部分的釋壓結構,他們當初優化釋壓結構超級費勁,一個原因是項目理論過於複雜,另一個原因就是傳感運算的速度限製了三個部分的銜接與耦合。

可如今有了光子芯片,光子芯片與傳統芯片的運算速度簡直是天差地彆。

比如2019年穀歌使用53位量子比特計算機運行隨機電路取樣,僅用20秒就完成了結果,而如果使用傳統計算機則差不多得耗時1萬年。

而“華芯一號”的性能比起就更優越了,傳統計算機需要150000年才能解決的問題,搭載光子芯片的計算機隻需要1秒鐘,速度完全碾壓。

說乾就乾,季知行給林朗打了個電話跟他商量升級傳感速度的事。

林朗正帶著研發部門的人開會,討論第四代零重力座椅的升級事宜,升級目標是將座椅體積進一步縮小,使重量由第三代的30kg減少到15kg,以減少物流運輸的巨額費用,提高毛利率。

林朗接到季知行的電話十分驚喜,本來他有心請季知行一起開會討論,但又怕耽誤他的正事,沒想到他主動提起這回事了。

在得知第四代座椅的升級目標後,季知行跟林朗問清了第三代座椅的運算邏輯,掛了電話後就打開電腦開始做芯片設計,以用來升級過渡邊緣傳感器(TES)和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的運算速度。

第一步就是描述電路。其實硬體描述語言(HDL)林朗用得更好,但光子芯片他更熟悉,做RTL設計就比較快。

靜態時序分析……

覆蓋率……

ASIC邏輯綜合……

規劃完成後,季知行把HDLcode放入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EDAtool),讓電腦將HDLcode轉換成邏輯電路。然後對著邏輯閘設計圖驗證並修改,最後將合成完的控製單元程式碼再放入另一套EDAtool,進行電路布局與繞線。至此,看起來紅、黃、藍、綠五顏六色的電路圖就做好了;

至於時鐘樹綜合-CTS、寄生參數提取、版圖物理驗證之類的後端設計就交給林朗他們吧,等他們輸出GDSII文件,就可以交給芯片工廠下單生產了。

季知行把電路圖發送給林朗時,研發部門還在爭論不休,因為有2/3的人認為將重量壓縮到15kg勢必會犧牲一部分零重力效果,為了減少運輸費用而影響用戶體驗,這是得不償失。

“前端都設計好了!”林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搞快點!我指著你們掙錢呢!”季知行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說道。

林朗看著電路圖和設計描述目瞪口呆,如果實際性能能達到描述的水準,那他們在耦合結構上再努把力,沒準能將零重力座椅的體積直接縮小到坐墊大小,而且完美保有零重力效果!

他倒是不懷疑季知行的水平,但是一般來說,按需求定製芯片,其設計工作大概需要六到九個月的時間。而季知行這才用了多久?有三個小時嗎?腦子的運算速度未免太可怕了吧!

“老大,你其實是光子芯片投的胎吧?”

作者有話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