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王奎下去,範青和李岩三人繼續商議經營開封之事。
李岩道:“大將軍給王奎限期三個月,是不是覺得三個月之後,可能會有大戰。”
範青點頭歎息道:“河南是中原腹心,地理位置重要無比,崇禎和朝廷怎能坐視不管,任憑咱們壯大。這次開封之戰,左良玉十萬大軍並沒有與咱們接戰,實力保存完好,汪喬年和楊文嶽加起來也有七八萬人,崇禎定會想法子讓他們再來攻打咱們,我估計,快則三個月,慢則半年,咱們又得迎來一場大戰。”
李岩、傅宗龍、陳永福一起點頭,心裡都感覺沉甸甸的,李岩道:“除了大將軍所說的三支明軍之外,明朝的遼東邊軍,是明軍王牌,最犀利,如果明軍動用遼東鐵騎,隻怕咱們更難對付。”
範青微微點頭,心中對遼東鐵騎卻不怎麼擔心,按著曆史軌跡,半年後洪承疇領導的遼東邊軍將會在援錦大戰中,吃到一場慘敗,洪承疇也會投降清軍。到時候,明朝就真的無兵可用了。
傅宗龍道:“不知朝廷動向如何,咱們也應該向京師派一些細作才行。”
範青點點頭,心中暗想,開封城被自己完好無損的攻打下來且占領,這已經與本來曆史完全不同,不知道崇禎皇帝聽到這個消息會怎樣反應……
開封失守和周王以及開封官員被殺的消息是八月末傳到京師。開封距離京師其實並不遠,之所以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是因為,範青派兵在豫東、豫中、豫西大肆攻略州縣,幾乎大半個河南都被闖營占領了,向東方傳遞消息的驛站全部斷絕。整個豫東隻有最東麵的彰德府沒有被攻陷。這並非彰德府有多麼難以攻打,而是彰德府距離京師太近。如果攻打下彰德府,隻怕崇禎就要號召全國勤王,或者向南方逃走,這是範青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彰德府在聽說開封被攻陷之後,曾一度混亂,還沒見敵兵,已經有守衛州縣的總兵或官員逃走。但不久之後,彰德府的軍民就發現,闖營似乎無意東進,便漸漸恢複平靜。這時,州官才派人打探清楚開封失陷後的確實情況,然後向京師發出十萬火急的奏本。
在這之前,京師朝野已經有了傳聞,但誰也不肯相信,因為在之前的塘報和奏本已經很明白的報告,說賊寇首領李自成在第一次開封之戰中,受了箭傷,昏迷不醒。為此京師的官民曾大大歡慶一番,認為河南的闖營會就此一蹶不振,甚至散夥,河南也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但直到開封城破,殺周王的消息正式報到京師,才像晴天霹靂一般,讓大家猛然震驚,從一場美夢當中清醒過來。此後的十來天內,不論是大小衙門,王、侯、貴戚的宅邸、酒館茶肆,街巷細民,洛陽事成了中心話題,大家議論的中心是闖營會不會揮師東進,威脅京師,議論中往往帶著悲觀的情緒。這是京師輿論的特點,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崇禎得到消息是在快進午膳的時候,他看了奏報,臉色大變,頭腦一陣混亂,幾乎支持不住,連連跺腳,隻說:“嗨、嗨,嗨!”隨後放聲大哭。他從來沒有在乾清宮中這樣哭過,使得乾清宮的大小太監宮女都十分驚慌,有頭麵的都跪在地上勸解,沒有頭麵的都在簾外和簷下屏息而立。
崇禎皇帝從來沒有如此失態過,在洛陽失守,福王被害的時候,他震驚、難過,但也隻是默默流淚,此後傅宗龍大敗,損兵折將,投降義軍,楊嗣昌在四川剿匪不利,鬱悶而死,他得到消息後也隻是憤怒不甘。可在不久前他剛剛得到賊首李自成昏迷的消息,這讓他欣喜若狂,以為闖賊從此不足慮。以至於在得知闖營大舉圍攻開封的時候,他非常鎮定,認為開封是闖賊的克星,李自成尚且铩羽而歸。新上位的主帥據說隻是二十多歲的一個青年,能有多大作為,所以他對開封有莫大的信心,甚至把開封當成了流寇東進的屏障,且是不可逾越的。現在忽然聽到開封失守的消息,這種突然的打擊是雙倍的,由極度的自信到極度的失望。
一位站在簷下的老太監,曾經服侍過萬曆和天啟,一向不大關心宮外的事情,總以為雖有戰亂和天災,大明江山的根基如同鐵打銅鑄一般牢固。他日夜盼望能親眼見到國運中興,此刻知道開封失陷,又見皇帝如此痛哭,忍不住哽咽流淚,不忍再聽,腳步蹣跚的走到僻靜地方,輕輕的悲歎一聲,不自覺的說道:“唉,天可是要塌下來了!”
崇禎哭了一陣,一則由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也聞信跑來,跪在他麵前勸解。二則想著把開封的事情稟告祖宗神靈,還要處理開封的善後事情。他問王德化,“開封周王的家眷都出來了麼?如果有,按著福王世子的待遇接濟。”
王德化歎道:“周王全家都遇難了!這一支藩王從此沒有了!”
崇禎聽了這句話,不禁又開始流淚。他揮手讓眾人退下,孤獨的坐在乾清宮西暖閣的禦榻上沉思。
午膳的時候,撤去了照例的奏樂,將幾十樣菜減到了十幾樣,叫做“撤樂減膳”,表示國有不幸,皇帝悲痛省愆。崇禎正在用膳的時候,忽然悲從中來,簌簌落淚,投箸而起。原想午膳之後休息一陣,再去稟告祖宗神靈,現在實在難以等待,他也不乘輦,步行去奉先殿,跪在萬曆的神主前嚎啕大哭。
周後聽到消息,傳旨田、袁二妃,太子和永、定二王趕快來到坤寧宮,率領他們一起來到奉先殿。因為不奉詔不得入內,便一齊跪在殿門外,勸皇上回宮就餐,不要過於悲傷,損傷聖體。崇禎哪裡肯聽,反而哭的更痛,皇後等勸著勸著,也一起大哭起來。因為皇帝、皇後、皇貴妃、貴妃、太子和二位小王都哭,眾多隨侍的太監宮女無不哭泣。從殿內到殿外,一片哭聲,好像要亡國了似的。
院中有四棵古柏,其中一棵樹最粗,最高,相傳在嘉靖年曾遭受過雷擊,燒死了一邊樹枝,但到了萬曆初年,大部分的枯枝重新發芽,比彆的枝葉反而茂盛。宮中的老太監們說,這一棵古柏有祖宗神靈保護,從它的枯榮可以占驗國運。近幾年,不知什麼緣故,從樹心開始枯死,使得大半的樹枝都枯死了,當時宮中就有不少流言,說國運不吉。
現在,在這棵樹最高的枯枝上,有一個烏鴉窩,如今那隻烏鴉在窩中被哭聲驚醒,跳上乾枝,低頭下望片刻,忽然長叫兩三聲,飛往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