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救濟百姓(1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6467 字 11個月前

範青微笑道:“夫人沒聽說過,夢都是反著的,闖王一定會無事的。”

高夫人深深歎了口氣,不說話。

範青又道:“夫人可曾想過,沒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此話怎講?”

“依著闖王的身份,如果被官軍擒獲或者殺害,定然會大肆宣揚,自吹自擂,弄得滿世界都知曉。可咱們也派出幾撥人馬下山打探了,彆說沒有闖王的消息,連總哨劉爺等幾名重要將領也沒有消息,這就證明官軍不曾擒獲或殺害他們,闖王帶著諸將一定衝出了包圍,躲藏在商洛山的某處。”

高夫人臉上愁容減輕了一些,說道:“不過,自成也可能在突圍時受了重傷,現在生命垂危呢!”

範青微笑道:“夫人多慮了,咱們義軍戰士本來過的就是刀頭舔血的生活,受傷是難免的。一來,闖王武藝高強,無人能敵,二來,軍中的軍醫尚炯乃是名醫,尤其擅長外傷治療,所以闖王即便受傷了,夫人也不必太過擔憂。”

“夫人要想開些,事情沒發生時,儘量往壞了想,一旦遇到事情就要往好處想。夫人可曾聽過‘望夫石’的故事?”

高夫人微笑道:“我不識字的,你們書上那些圈圈繞繞可彆問我。”

範青道:“話說從前有一個女子,因為丈夫離家遠行,經久未歸,她思念丈夫,就天天上山上去遠望,希望能看到丈夫歸來的身影,許多年過去了,丈夫終究沒有回來,這女子就在山巔上化成了一塊石頭,石頭的形狀就是一名翹首以待的女子形象。可待她化成石頭之後的不久,她的丈夫真的回來了,見不到他的妻子了,隻能上山撫摸石頭,吊唁垂淚。後世有人就寫了一首詩:

望夫處,江悠悠。化成石,不回頭。

上頭日日風複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高夫人輕輕誦讀這首詩,自言自語道:“真是好詩。”

範青趁機道:“所以還請夫人放寬心,彆因為憂傷,弄壞了自己的身體,還有和闖王相見的那一天,可千萬彆像望夫石這般的結局,讓人歎惋。”

高夫人笑道:“聽你這番勸解,我心情開闊了許多,咦,我記得你才二十歲吧!怎麼學的這般言語豐富,做事老成,還足智多謀?難怪慧梅整天說你是諸葛亮呢!”

“夫人過獎了!”

高夫人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爽快女子,一旦心結解開,臉上就洋溢出笑容了,問:“慧梅說,你有事要稟報於我?”

範青拱手道:“夫人我前幾日下山買糧,走訪了山下的一些村子,唉~”範青長長的歎了口氣,這是他第一次親眼見到古代農村的麵貌,給他留下的印象深刻,古代農民太淒慘了。辛苦勞碌一年,卻賺不回一家的口糧,在天災**的逼迫下,隻能背井離鄉逃荒,好多人被餓死在路上,餓殍滿路,民不聊生。

“屬下以為欺負百姓的主要有三類人,第一個是官府,苛捐雜稅,橫征暴斂。第二個是附近寨子裡的鄉紳惡霸,他們有錢有勢,逃稅漏稅,兼並土地,欺壓百姓。第三個就是一些所謂的杆子。”

杆子是陝西土話就是土匪的意思,他們也是無家可歸的農民,但也乾著禍害百姓的勾當。

“夫人,所謂饑時易為食,飽食難入味,現在老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很容易收攏人心的。所以我想對周圍的村子的百姓進行放賑。”

“咱們的錢也不太多了,老營的人一天隻吃一頓飯,孩子們都麵黃肌瘦的。好多戰士的棉衣還沒有,都凍傷了,也沒錢買藥。”高夫人一聽放賑,眉頭立刻皺了起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在老營二百多人在這山穀中,人吃馬嚼,是一筆好大的費用。

範青勸道:“夫人,咱們苦,老百姓更苦,咱們的軍隊之所以能稱之為義軍,就是因為咱們能愛護百姓,救苦救難,解民於倒懸。老百姓之所以幫助咱們,和咱們一條心,就是因為咱們是仁義之師。老百姓一提起咱們都豎起大拇指,這樣,咱們才能站穩腳跟,能招收兵員,在官兵過來圍剿的時候有人通風報信。”

“夫人不是還想招收一些人馬回陝西幫助闖王麼!如果不放賑,不行義舉,老百姓會心甘情願跟著咱們起義麼?”

範青最後一句話說到高夫人心裡了,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回陝西幫助闖王,所以立刻點頭,“你說的對,咱們就是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也要放賑,也要救濟百姓,咱們少吃一碗粥,也許能救過來好幾個要餓死的百姓呢!”

範青微笑道:“糧草問題,夫人也不必太過擔心,屬下已經想好了一個計劃,很快就能獲得糧食了!”

高夫人笑道:“你是小諸葛,一切都聽你的。”

範青又拱手道:“屬下還有最後一件事情,事情雖小,但屬下認為非常重要。”

聽範青說“重要”,高夫人立刻凝神細聽。

範青道:“我前幾日下山買糧,聽村子裡的百姓說,咱們有義軍戰士下山搶走了他的兩隻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