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將領厲聲道:“兩位總督大人有尚方寶劍,斬你個小小縣令易如反掌,你快快打開城門,讓我們進去,膽敢違抗的,踏平你們縣城,雞犬不留。”
知縣心中害怕,但也知道如果打開城門,讓他們進來,那才是真正的“雞犬不留”,所以拱手道:“大人稍安勿躁,容我同地方上的紳士商議一下,儘力而為。”說完,他下城回衙,再不露麵。
晚上,二位總督約定商議軍情,傅宗龍在去楊文嶽大帳的路上,隻見數裡外的幾個村子火光衝天,隱隱約約傳來哭喊聲,他皺眉道:“為何村莊起火?”
家丁盧三低聲道:“是咱們的部隊在打糧,放火燒了村民的房子。”
傅宗龍大怒喝道:“咱們是剿匪的官軍,怎能行止如匪徒一般,禍害百姓,還有沒有軍紀王法了?去把他們的將軍叫來,我要殺一儆百。”
盧三不動地方,半晌才低低的聲音道:“大人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這些兵怒氣衝天的,天天要餉、要糧,說自己餓著肚子打仗。如果對他們用軍法處置,隻怕會有不測。”
傅宗龍呆立片刻,長歎一聲,他自幼學習儒家仁義之道,沒想到自己有一天帶兵出來,卻不仁不義,簡直是禽獸不如,可沒有糧草軍餉是現實,要禁止官軍燒殺淫掠,怎麼可能?如此軍隊,如此境遇,又如何與敵人作戰,他看了一會兒,無計可施,隻得搖搖頭,進入了中軍帳中。
中軍帳中除了楊文嶽之外,還有雙方軍隊的重要將領,一共七八名。會議還沒正式開始,這些將領先抱怨了一通,說什麼糧草不足,士氣不高,天寒地凍,棉衣也沒有之類的話。
傅宗龍和楊文嶽也沒什麼解決的辦法,隻能乾聽著。等眾將抱怨完了,二人才宣布基本方略,還是以穩重為上策。正在商議中,又有通信兵送來崇禎皇帝最新手詔,催促他們速戰速決,不可貽誤遷延,否則軍法從事之類的話。
兩位總督登時手足無措,崇禎皇帝隻知道催戰,不管後果。他對中原形勢根本不了解,還以為是從前那樣的小股流寇,隻要天兵一至,立刻作鳥獸散。卻不曾想李自成的隊伍已經壯大,比官軍人數、裝備、士氣都占了優勢。崇禎皇帝對如何作戰茫然不知,隻是在宮中隨便一想,就下手詔,就令兵部催戰。
此時兩位總督十分為難,如果尊旨主動進攻,是必敗無疑的,如果不遵旨,那就是抗旨不尊,也要獲罪,兩位總督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兩位總督又商議一會兒,沒什麼好法子,隻能還按著以前牽製的策略實行。他們害怕到了汝寧,被敵人包圍,打算進駐項城。
對這個決策,傅宗龍是不滿意的,但也無可奈何。近兩年來他被崇禎關在監獄中,對外麵形勢的變化也不如何清楚,此刻才知道,流寇已經如此強大,不可戰勝。但他向來忠直,雖然皇帝屢次懲罰他,他還想著忠君報國,想著皇帝既然把他釋放出獄,又提拔他當上總督。他也該儘自己力量,那怕丟掉性命,也要儘力報答皇恩。
於是,他對楊文嶽歎道:”楊大人,賊在西北,我軍反向東北進軍,這種躲賊的行為,倘若被聖上發現,責備我們,該將如何?”
楊文嶽心中在嘲笑傅宗龍的迂腐,臉上卻陪笑道:“我們是欲取之,姑予之,先退一步,看清敵人的部署,然後再找到敵人弱點進攻。不能一上來就與敵人決戰,到時候萬一把朝廷好不容易訓練的數萬人馬都搭進去,豈不是更糟。”
傅宗龍無話可說,心中認為楊文嶽的話,很有道理,但覺得自己不能粉身碎骨,報答皇恩,算是貪生怕死了,所以又深深的歎了口氣。
由於附近百姓逃避一空,所以官軍消息不明,連範青的騎兵駐紮在距離不遠的射橋都不知道。當晚,傅宗龍給崇禎皇帝奏表,說自己已經與保定總督楊文嶽會師新蔡,即日將遵旨合力進剿,必將紓緩朝廷心腹之憂。儘管這麼說,傅宗龍卻也知道,這不過是騙騙皇帝開心罷了。進剿是不可能的,這次來河南剿賊成功的希望渺茫,心中彷徨,不知所措。
此刻,範青與李岩也在商議對戰的策略,據探子報告,傅宗龍和楊文嶽會師後,兵力達到六萬,人數雖多,但士氣不高。士兵們在新蔡附近,到處搶劫,百姓苦不堪言。
範青問李岩,“兄有可對策?”
李岩沉吟道:“敵人人數眾多,咱們現在的前鋒隻有八千騎兵,正麵對戰似乎兵力不足。比較穩妥的法子是等中軍到來,到時候人數對等,拉開陣勢,在野外大戰一場,咱們能占八成勝機。”
範青搖頭笑道:“看現在官軍的士氣,他們有膽子和咱們野外正麵對戰麼!再等一天,敵人隻怕已經逃到項城了。本來在野戰中能輕易取勝的戰鬥,卻要拖到攻城戰,那可就難上十倍了!”
李岩吃驚道:“難道你要用八千騎兵攻擊五六萬敵軍?那可太冒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