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衡唉了一聲道:“你說話怎麼這樣讓人著急,你倒是說,是什麼好消息啊?”
這仆人這才說道:“今早在南門修城挖土,沒想到從土中挖出了兩尊大炮,還有一塊很大的青磚,磚上刻了兩句話。”
“什麼話?”好幾名官員一起追問。
仆人喜滋滋的道:“我親自上前去看了,在炮身上刻的兩句話是‘造炮劉伯溫,用在壬午春。’”
眾人聽了,都是又驚又喜,一位紳士說:“唉呀!,劉伯溫果然是未卜先知,能預測到幾百年之後的事情,如今可不就是壬午春麼!有這麼神奇的事情,可見這運數成敗得有天定,開封斷然不會失手了!”
仆人道:“守南門的高守備老爺,見到這兩尊大炮和青磚,立刻約同守在南門的官紳將兩尊大炮放在牛車上,用紅綢包裹,敲鑼打鼓,前來報喜。他們聽說撫台大人、藩台大人、和列為老爺都在這裡,牛車就徑直拉到這裡,已經到了牌坊下麵,馬上就要進來叩見列位大人。”
眾官紳越發的驚喜過望,紛紛議論,說開封有神保佑,萬無一失。況且劉伯溫可以看到二百年以後的事情,既然他在二百年前就知道開封壬午年會有這場大劫,需要用大炮殺退賊兵。因為恐怕開封火器不足,所以特地留下兩尊大炮備用,今日能從地裡挖出來,真是天意啊!”
高名衡立刻吩咐:“請高守備進來。”
仆人退出,隨即聽到二堂之外一聲傳呼,前院裡,大堂外接著傳呼,洪亮的聲音一直傳到大門:“撫台大人傳諭,請高守備進見。”
眾鄉紳紛紛向撫台、藩台大人賀喜之後,興高采烈的站在廳口,準備觀看大炮的時候,陳永福卻站在眾人身後,嘴角露出一絲狡詐的微笑。
隻見守備高尚智匆匆走進來,向巡撫磕頭報喜。
高名衡微笑道:“此乃周王殿下之洪福,也是合城官紳軍民之福啊!”隨後詢問他如何掘出大炮的。
高守備把掘出大炮的經過講了一遍,同剛才仆人所說大同小異。然後讓人抬著兩門大炮進入院子,請眾鄉紳官員一起參觀。等眾鄉紳官員看完大炮、青磚,以及上麵刻著的字跡之後,他又道:“大人,不僅南門掘出大炮,剛才還聽說在西門內的關帝廟的道士們,也在神像後麵找到了幾擔鐵子,卑職已經命人用牛車拉往北城,可見不止劉伯溫助城中軍民守城,連關帝聖君此時也已經顯靈,恩賜鐵子數擔。”
大家越發的高興,高名衡撚著胡須頻頻點頭,也不咳嗽了,風寒病症似乎也好了許多。他對高尚智說:“做的好,非常好!”隨後他命令將大炮抬著周遊全城,使全城的官紳百姓都知道此事。
高尚智叩頭,連聲道:“遵命,遵命!”然後又向藩台大人和文武大員磕頭,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這時,剛才去籌辦雨具的那名仆人已經回來了,報告說,先籌辦了一萬多雨傘、蓑衣,已經送到城頭了,剩下的正在繼續籌辦。
高名衡點點頭讓他下去了,正想接著剛才的話題問陳永福。忽然巡撫衙門的劉捕頭躬身進來,向高名衡跪稟:“稟告大人,保定總督楊文嶽有蠟丸傳書送到。”
眾官紳正盼望援兵呢!聽到這消息都是猛然一震。
高名衡接過蠟丸,破開之後取出字條,匆匆看了一眼,就連聲說好,隨即哈哈大笑幾聲,向大家宣布了一個好消息,“楊文嶽總督的援兵即將到達開封。”
聽到這消息,有人驚喜的流出眼淚,有人哽咽的說不出話。還有人連聲道:“這就好了,援兵馬上就能到了,開封有救了。”
高名衡問劉巡捕道:“下書人在何處?”
劉巡捕恭敬的答道:“下書人在巡撫衙門,他不知大人在此議事,直接找到了巡撫衙門。”
高名衡問:“他是怎麼來到開封的?”
劉巡捕道:“下書人是本地人,很精明能乾,他繞過城外流賊的巡邏兵,趁著大雨,城外視線不清的機會,悄悄摸到了西門附近。流賊主攻北門,西門防守不嚴密,他又溜到城下,向城頭上呼喊。城頭守軍見他孤身一人,身上都被大雨澆透,便用繩子將他係了上來,現在安置在巡撫衙門中。”
高名衡又問,“你沒問他楊總督現在何處?”
劉巡捕道:“楊總督現在已經到了陳州,不日即從陳州北來。”
“有多少人馬?”
“據下書人說,約有兩三萬人馬,騎兵也有兩千。”
“你好生款待下書人,多多賞賜他。也不必讓他急於回去,萬一被流賊捉到,會泄漏軍機。就讓他在巡撫衙門等候,我今天還要傳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