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壬癸之計(2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6250 字 11個月前

王奎朗聲道:“下官的生死並不重要,周王是藩王,下官有護衛藩王,守衛城池之責。如果陷藩殉國,小人願意死節相隨。但用洪水淹沒數百萬無辜生靈,簡直是慘無人道,毫無人性,這法子絕不可取。”

黃澎道:“流賊現在沒有屠城,沒有殺害官紳,不代表以後他們不會這樣做。咱們與流賊誓不兩立,是死敵,先下手為強,也沒什麼不妥。”

王奎道:“下官不知道流賊以後會不會屠城,可即便真的屠城,在城中大肆搶掠,也隻能讓他們自己承擔惡名。而咱們一旦鑿開黃河,淹死千千萬萬的無辜百姓,隻怕咱們以後都要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惡行被寫在史書上,被後代人唾罵,所以請求周王千萬不要行此下策啊!”說完,跪下給周王叩頭,眼中流出眼淚。

周王眉頭皺著,半天才問:“現在咱們已經到了絕境,你有什麼法子自救?”

王奎道:“屬下也無計可施,既然天意如此,大家一起為朝廷,為聖上進忠殉節罷了!”

黃澎冷笑道:“說來說去,你還是沒法子。大家一起死,算什麼主意?你區區一個縣令也就罷了,連周王的千金之軀也要死節?虧你做屬下的說得出口?”

王奎又向周王叩首道:“周王殿下,您在藩王之中最為聰慧,也最有仁義的名聲。這次開封之戰,您捐獻了百萬兩銀子給守城軍民,是大大的仁義之舉。雖然現在戰敗,但後世史書上依然會對您讚揚有加。但是如果鑿開黃河,水淹開封,勢必讓您的令名受損,不但被萬人唾棄,隻怕也無顏再去見聖上啊?”

“大膽!”周王忽然臉上露出怒色,痛斥道:“你一介區區小官,卻教訓起本王來了,本王的名聲好壞用不著你來管。來人啊!給我掌嘴!”

兩名太監拉著王奎下去,到殿外丹墀中掌嘴。隻聽王奎在殿外大叫:“周王殿下,你要三思啊!不要做千古罪人……”

隨後隻聽劈劈啪啪的掌嘴聲,王奎的呼喊聲漸漸弱了,但卻始終不絕於耳。

大殿中的眾官紳麵麵相覷,王奎雖然言語莽直,冒犯周王。但他是守衛開封的功臣,現在又在危急時刻,似乎不應該因言獲罪。

巡按任浚看看其他幾名官員,似乎都不敢站出來勸諫,隻好自己站了起來,道:“周王殿下,王奎言語無禮,冒犯陛下,實在該死。隻是現在咱們被困宮中,被流賊四麵圍困,應當和衷共濟,同心協力,王奎這次守衛開封表現優異,請周王息怒,看在他守城有功的份上,暫且饒他性命。”

周王哼了一聲,道:“把王奎給我押下去,看管起來。”殿外丹墀上的內監應了一聲,把王奎給押走了。

周王再次望向眾人道:“各位對這‘壬癸之計’有什麼意見麼?”

眾多官紳互相看看,誰也不說話,王奎剛才直言勸諫,結果被掌嘴,且關押起來。這些人都是官場老油條,當然知道周王的心思,這‘壬癸之計’看來是必須要施行的了,所謂征詢眾人意見,隻是讓大家出言擁護讚同罷了。況且這也是唯一救大家性命的法子,在座的許多人也是暗自讚同的。

可是這麼傷天害理,慘無人道的毒計,誰讚同,都要被世人唾罵,背上一世惡名的。所以即便心中讚同也不願意說出口。一時間大殿中又陷入一陣難堪的靜默。

周王很不滿意,又問了一句:“各位,你們都有守衛城池,剿滅流賊的責任,現在坐困愁城,一言不發,本王拿出主意,你們又不說支持與否,這是什麼意思啊?”

黃澎看了一眼最左邊的高名衡道:“巡撫大人,你有什麼意見?”

高名衡輕輕咳嗽一聲,道:“我是開封巡撫,封疆大吏,守土有責,本應當擊退流賊,保一方安寧,現在卻到了如此地步,我還有什麼麵目去發布命令?丁大人是總督,職位在我之上,還是讓丁大人拿主意吧,不管是與敵人決一死戰,還是用洪水退敵,甚至死節殉國,我都讚同。”

丁啟睿臉色很難看,他雖然是總督,職位比開封眾官要高,但他的兵在一個月前剛剛到開封的時候,就全軍覆沒了,他實際上是個光杆司令。平時守城議事都不理睬他,現在要承擔惡名了,倒往他身上推。

但他的官職確實最高,又見周王目光落到他身上,所以哼了一聲道:“既然大家都不說,我索性挑明了吧!這計策雖然狠毒,但卻是咱們這些人唯一活命的法子,現在流賊已經攻克開封,開封百姓全部成了從賊之人,所以統統淹死,也說得過去。周王,我讚同用壬癸之計,水淹開封。”

周王微微點頭,丁啟睿的話雖然是強詞奪理,但總算是支持他了。其實丁啟睿是所有官員中最希望用壬癸之計的,因為他是從陝西過來救援開封的,家眷親人要麼在陝西,要麼在家鄉,開封城隻有他孤身一人。所以他迫切想要逃生,哪管開封百姓的死活。

剩下官員中幾乎所有人的家眷親人都在城中,一想到大水來到,親人全部死絕,不由得十分悲切,有幾名官紳忍不住用袖子拭淚。

高名衡歎了口氣,問:“黃推官,這樣能行麼?如果黃河決口,不但開封城數十萬軍民要淹死,隻怕你我在內,都不能活了!”

黃澎道:“不然,我和周王、陳將軍商議此事的時候,已經想的很周到了,絕不會淹死開封軍民,更不會淹死咱們的。”

任浚搖頭道:“怎麼可能,黃河河床多年淤積,全靠河堤將水攔住,河水比開封城高的多,這一點,開封人誰不知道。黃河決口就是滅頂之災,開封焉能平安無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