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來(1 / 2)

各朝古人了解完蒸汽機的來龍去脈之後,對接下來的蒸汽火車更為感興趣。

瓦特的蒸汽機雖然是提供動力的核心部件,但以蒸汽機為動力製造的蒸汽火車才是他們所需要的。

知道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後,各朝一些聰明的人大致明白蒸汽火車是怎麼一回事了。

畢竟從理論上來說,蒸汽機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使得蒸汽火車的創造成為了可能。

他們已經了解了後世高鐵的樣子,蒸汽火車的樣子估計也是大同小異的。

前麵一個車頭,後麵帶著一節又一節的車廂。

甚至他們可以想象得到蒸汽火車的大致模樣,在車頭的位置安裝一個蒸汽機。

然後通過添加煤炭,使得車頭向前開動,車頭的後麵跟著一節節的車廂。

不過雖然他們大致明白蒸汽火車是怎麼一回事,但想要搞清楚其中的奧妙,還需要主播給他們播放關於蒸汽火車的視頻。

唯有如此,他們才能明白其中的道道,進而研製出屬於他們時代的蒸汽火車。

蘇晨在播放完瓦特蒸汽機的視頻後,緊接著就給各朝古人播放蒸汽火車的相關視頻。

【16世紀,英國礦山業的運輸方式是馬拉礦車到港口或運河邊裝船水運。

人們發現軌道可以減小阻力,一匹馬就可以拉很多煤車,於是木製軌道開始流行。

後來為了耐磨,包上了鐵皮。

1768年,一家鐵廠老板把鐵板鋪路上,後來改成兩根鐵軌,發現馬車在這種鐵軌上效果更好,很快推廣開了。

瓦特蒸汽機出現後,人們把蒸汽機固定在地麵,用繩索幫助車輛爬坡。

1789年,英國工程師威廉傑索普設計出凸形鐵軌和外輪緣突出的車輪,成為輪軌的標準形式。

紡織業促進了英國社會變革,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加速進行,城市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口和工廠。

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煤和貨運需求,幾十倍的增加。

傳統的馬拉貨車和運河的運輸體係不堪重負,運河裡總是堵船,速度很慢。

這些運河由私人公司運作,已經形成市場壟斷,貨運增加讓他們掙得盆滿缽滿,不肯降低運價。

昂貴的運費成為發展瓶頸,運輸行業的革新成為迫切的社會需求。

當時社會對新技術極度渴望,酒館裡有很多打聽消息的工業間諜,都是礦山老板派出來的。

一旦聽說有革新辦法,馬上就推廣。】

各朝古人恍然大悟,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蒸汽火車的原型來自馬拉礦車。

在蒸汽火車發明之前,為了運送煤礦貨物,特意修建兩條鐵軌,讓馬拉著貨物在鐵軌上行駛。

後來瓦特的蒸汽機出現後,就用蒸汽機來代替馬匹運送貨物,進而創造出蒸汽火車。

還彆說,馬拉著貨車在兩條鐵軌上行駛,確實可以加快速度。

儘管他們還沒有試過這種方法,但稍微一想就知道,馬拉貨車的方式要比他們現在的辦法好得多。

各朝目前運送礦石的辦法很原始,由礦工挖出礦石後,再架著馬車運送礦石去指定地點加工。

雖說兩者都是馬拉著貨車,但最大的不同。

就是一個隻是單純的馬車運送貨物,而另一個則是鋪設了馬車專門行駛的鐵軌。

哪一個運送貨物的速度更快,不用細想也知道。

英國的這一辦法倒是啟發了各朝的礦主,他們在思考要不要采用這種方法。

畢竟隻是鋪設兩條鐵軌,就能大幅度的提高運輸效率,怎麼看都劃算。

不過隨即他們就打消了這個想法,原因很簡單。

馬拉貨車的辦法雖好,但馬上就要有更高效的運輸方式。

等蒸汽火車視頻播放完後,他們相信朝廷肯定會組織人員研究蒸汽火車的。

到了那時,他們隻需要慢慢等待蒸汽火車的誕生就行。

【瓦特讓人們認識到蒸汽的力量,很多人都向這個目標發起挑戰,特裡維西克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

他認為用高壓蒸汽能製造出功率大、體積小的蒸汽機車。

他采用圓柱體鍋爐,使氣壓均勻分布,能承受三個大氣壓。

首創火筒,提高了燃燒效率,改進了煙囪的設計。

這種煙囪是後來火管的雛形,用鉛製鉚釘做安全閥門。

1804年,他造出新城堡號,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火車。

可惜,為馬車準備的鑄鐵軌道承受不住這個鐵疙瘩,軌道全部壓壞,投資人沒了信心,潛在客戶也跑了。

特裡維西克被迫賣掉了專利,以維持生活。

他出身富貴,才華橫溢,卻並不踏實。

他不準備解決鐵軌問題,去乾彆的了,做了一堆失敗的生意,最後被困在南美洲。

在南美,他遇到喬治斯蒂芬森的兒子羅伯特斯蒂芬森,他是特裡維西克的鐵杆粉絲。

1828年,特裡維西克帶著彆人資助的五十英鎊回到英國,五年後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嬴政:有點可惜了,雖然第一個發明了蒸汽火車,但顯然這個視頻的主人公另有其人。

在瓦特發明出蒸汽機後,有人能夠想到用蒸汽機造出蒸汽火車,這一點也不奇怪。

就正如特裡維西克利用蒸汽機,創造出了新城堡號蒸汽火車。

但是有些可惜,隻因為鐵軌被蒸汽火車壓壞了,就自暴自棄放棄了蒸汽火車的研究。

這明顯不是蒸汽火車的問題,而是鐵軌的承受能力問題。

隻要把鐵軌造得更加堅實,能夠承受住蒸汽火車的重壓,說不定最後可以成功。

到了那個時候,蒸汽火車成功了,榮譽和金錢也會紛至遝來。

但誰讓自己放棄呢,白白錯過了一飛衝天的機會。

這怪不了其他人,要怪隻能怪自己沒有持之以恒的決心。

這讓他不禁感慨,人生的際遇就是這般奇妙。

明明名利財富觸手可得,隻要再堅持一會兒就能名利雙收,但輕易放棄隻能導致前功儘棄。

他要是沒有猜錯的話,最終因為蒸汽火車名垂千古的應該是斯蒂芬森父子兩人。

畢竟視頻中不可能無緣無故提到這對父子,八成是這對父子受到了特裡維西克的點撥,最終才得以研製出蒸汽火車。

【喬治斯蒂芬森是最後摘得蒸汽火車桂冠的人,他比特裡維西克小十歲。

他很勤奮,苦孩子出身,各種崗位都乾過,經驗豐富,做事情也非常專注。

特裡維西克的火車壓壞軌道,拉投資失敗,就不再研究了。

喬治斯蒂芬森卻不斷摸索,一直拿到了鑄造鐵軌的專利。

當他發現鍛造鐵軌更優越時,立刻建議采用,損失專利收入也在所不惜。

比起手拿專利,打壓後輩的瓦特,他的境界要高很多。

他的兒子羅伯特斯蒂芬森也很能乾,他沒上過學,小斯卻接受了正規的教育。

小斯水平不亞於他,又有理論加成,父子配合相得益彰。

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達林頓到斯托克頓鐵路通車。

這是兩個不出名的小鎮,一個有煤,另一個靠近入海口,是當時礦山鐵路的常見形式。

拿破侖戰爭期間,英國大力挖礦,這些附屬礦山的鐵路發展迅速。】

李世民:英國之所以發明創造不斷,恐怕和這個專利有很大關係。

專利這個詞,他已經聽到好多次了。

一開始沒當回事,不了解其中的含義。

現在提到的次數多了,他也就意識到了專利的重要性。

之前講到瓦特發明蒸汽機時,就有時不時的提到專利。

現在這個視頻,又有幾次提到專利一詞。

發明蒸汽火車的特裡維西克放棄研究後,變賣了手中的專利。

現在喬治斯蒂芬森也說到鐵軌的專利情況。

看到這裡,他大致也明白專利是怎麼一回事了。

有人發明創造出一個新的東西後,就可以去申請專利,其他人就不能製造這個新東西。

專利的好處顯而易見,不僅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還能利用這個專利賺錢。

正可謂一舉兩得,令他都不得不佩服想出專利製度的人。

英國之所以有各種發明創造,其中專利起了很大作用。

正因為有專利的保護,英國的老百姓才能無所顧忌的施展自己的才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從而使得社會發展進步。

和英國專利製度一比,他的大唐在這方麵做得遠遠不足。

哪個商人要是有什麼獨門絕技,保管藏得死死的,根本就不可能拿出來示眾。

為了鼓勵大唐老百姓也能大搞發明創作,他或許也可以製定屬於大唐的專利製度。

【喬治斯蒂芬森出生的時候,英國已經有幾百公裡馬拉軌道。

斯蒂芬森多次拜訪投資者,在工程師和資本家的聯合推動下,決定采用蒸汽機車。

有許多人反對,認為這違反教義,火車黑煙會破壞農田,讓奶牛不出奶,要求用馬拉貨車。

作為妥協,鋪設軌道時沒用枕木。

而是將兩根鐵軌分彆鋪在石頭基礎上,運留馬匹行走的空間。

斯蒂芬森為項目準備的蒸汽火車運動號,和他之前的前輩特裡維西克的新城堡號相比,改進了很多。

連杆直接和車輪相連,省掉了齒輪組,采用兩個氣缸交替運動,避免了曲軸的死角。

省掉巨大飛輪,在鍋爐外包木材做了隔熱層,減少熱損失。

他發現把廢蒸汽排進煙囪,能夠更好的拔風。

他加高的煙囪,鍋爐燃燒更火爆。

隆重的通車儀式後,火車出發了,許多村民圍觀。

斯蒂芬森操縱運動號蒸汽機車,牽引著滿載煤炭、麵粉和450名旅客的列車,總重達90噸,浩浩蕩蕩的啟程。

路上除了兩次拋錨外,一切順利,最快時達到24公裡每小時。

在火車剛出發時,一輛馬車試圖比比速度,沒過多久就被拋在後麵。

這次鐵路總長不過40公裡,影響也不大,但這是一次極好的練兵。

他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