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司馬光也向朝廷遞交了辭職信,隱居洛陽。”
“公元1071年,蘇軾抵達杭州擔任通判。”
“在江南綿綿細雨中,他傾聽著百姓的哀怨與痛哭,隻能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心情。”
“不久後,禦史台的官員彈劾蘇軾在《湖州謝上表》中言辭激烈,愚弄朝廷,並以他的詩集指責他譏諷朝政犯下欺君之罪。”
“隨後,差官前來逮捕蘇軾,將他綁起來押送至京城接受審判。”
“公元1079年,蘇軾被關押在北宋王朝禦史台的監獄中。”
“烏台詩案被捕入獄後,烏台的黑獄從此成為蘇軾的精神煉獄,使蘇軾心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被關押了130天後,經過各方麵人為他說情。”
“最終朝廷做出了判決,將蘇軾貶黃州,任命為團練副使。”
“在逆境中的蘇軾,內心逐漸變得從容,沒有以往的焦慮與困惑。”
“但在生活上,困境卻悄然逼近。”
“一位罪官的身份,蘇軾沒有俸祿。”
“眼看就要麵對無米之炊的窘境,他的頭號鐵粉馬孟德千裡迢迢趕來。”
“馬孟德向黃州太守求情,蘇軾家境困難,能否安置一塊廢置土地供蘇軾耕種,太守爽朗的答應下來。”
“蘇軾給土地取名為東坡,並自號東坡居士。”
“至此,文人蘇軾正式轉變為農民蘇東坡。”
王安石:蘇軾夫妻兩人的感情,一首《江城子》表現得淋漓儘致。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氏結婚。
王氏年輕美貌,且伺候公婆甚是孝順,夫妻二人恩愛情深。
可惜天命無常,妻子二十七歲就去世了。
這對蘇軾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宋神宗駕崩後,宋哲宗繼位,任用司馬光為宰相。
蘇軾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龍圖閣學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讀。
這時的蘇軾,十分受太後和年幼的小皇帝的賞識,政治上春風
得意。
蘇東坡不時懷念起死去的結發妻子,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傳世之作。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淒冷。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鬥轉星移,我與你生死相隔已經有十年的時間。
這十年間我對你雖不是朝思暮想,但對你始終難以忘懷。
與你的墳塚相隔千裡,沒有地方可以傾訴我內心的淒涼。
就算現在你我迎麵相遇,恐怕你也認不出我了。
因為現在的我已塵土滿麵,兩鬢的頭發如霜雪。
夜裡做夢回到了故鄉,看見你正在軒窗旁梳妝打扮。
我與伱四目相對,卻什麼也說不出來,隻有淚水不斷地湧出眼眶。
我想,在那明月照耀、長滿矮鬆的山岡上,你也是年年柔腸寸斷吧!
蘇軾對於亡妻是痛徹心肺的悲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
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歎哀惋。
陰陽相隔,重逢隻能在夢中。
也隻有夢是沒有時空限製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
樸素真摯的深情,沉痛的生離死彆,他每讀一次就被蘇軾的深情所感動。
“公元1081年,蘇東坡開始了自己的農民生涯。”
“有時他會到田間、水邊、山野、集市與百姓們談笑風生。”
“他不分貴賤,與皇帝、農民、乞丐平等交往。”
“他心懷大愛,視天下眾生如一。”
“城外的東坡地畢竟屬於官地,可能很快就會要收回。”
“為了家人的生計,蘇東坡決定前往購買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突然間,一場暴雨如注而至。”
“人們驚恐的躲避,唯獨蘇東坡沒有退縮。”
“雨過天晴之際,蘇東坡渾身濕透,悠然吟唱起《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夜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笑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的人生經曆如同定風波中所言,他將世事的風雨滄桑,草木的萬千變化都納入自己的生命。”
“正是那些痛苦和折磨,讓他領悟到也無風雨也無晴之中的喜悅。”
“公元1082年,蘇東坡在赤壁前麵對驚濤拍岸的江水,寫下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
“蘇東坡悟出了萬物運行變化的奧秘,世間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
“無論是偉人還是普通人,終究隻是曆史一個過客而已。”
“當年初入汴京,蘇東坡無意於詞的創作。”
“在他看來,唯有幫助聖上成為明君的策論,才是文章的正道。”
“如今的他逐漸意識到,詞不是為朝廷為帝王寫的,而是為心。”
“公元1084年,就在蘇東坡把黃州當做自己的故鄉,決心做個安然的農夫時。”
“他的命運再一次發生轉折,他收到了調離黃州的一紙詔令。”
“黃州這個地方,承載了他生命中的喜怒哀樂。”
“以後,每當他麵臨政敵的迫害和痛苦無解之時,他都會回憶起黃州。”
“蘇東坡辭彆了黃州,途經金陵時,拜訪了多年隱居的王安石。”
“儘管王安石曾掌權,卻飽受命運的坎坷。”
“他經曆了親信的背叛,變法的挫折,以及又經曆了喪子之痛。”
“最終選擇了歸隱金陵,從此不問世事。”
“兩人在金陵相會,共同吟詩作對,探討佛法。”
“過去的分歧已經成為過眼雲煙,這次相聚成為蘇東坡在流離困頓中難得的愉快時光。”
“藝術的交流,不知不覺的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
“分彆時,王安石感慨稱讚蘇東坡。”
“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公元1085年,宋神宗駕崩,年僅10歲的太子即位。”
“高太後垂簾聽政,蘇東坡迎來了重返政壇的良機。”
“短短17個月內,他從貶官迅速晉升至三品大員。”
“升遷之速令人瞠目結舌,距離宰相之位僅一步之遙。”
“司馬光擔任宰相後,對王安石變法全盤否定。”
“即便是已經證明有效的新法,也要予以廢除。”
“在這種情況下,蘇東坡不隨波逐流,也不盲從,發表了不同的觀點。”
司馬光: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看得出來,蘇軾儘管被貶,但依舊豁達樂觀。
當時蘇軾四十五歲,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
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如此壯麗的
風景使蘇軾感觸良多。
更是讓蘇軾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歎時光易逝,因此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