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醫聖張仲景(1 / 2)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全本免費閱讀

第341章 醫聖張仲景

隨著李時珍被譽為藥聖,曆代一些名醫不禁失落不已。

畢竟按照主播所說,聖人是一個領域裡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現在李時珍占據聖人之位,也就意味著他們無緣此殊榮了。

尤其是扁鵲、華佗這樣的神醫,他們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但很快的,他們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

李時珍是藥聖,因為《本草綱目》這一醫藥學巨著而封聖。

而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傳世,被後人尊為醫聖。

《傷寒雜病論》是集理論實踐於一體、理法方藥兼具的臨床醫學巨著。

張仲景治病的方藥,是集他之先的眾多聖賢集為大成。

張仲景之於醫學,好比是孔子之於儒學。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出生於河南南陽。”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僚家庭,他的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

“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使得張仲景從小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

“他也篤實好學,博覽群書,並且熱愛醫學。”

“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對扁鵲高潮的醫術非常欽佩。”

“從此他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為他後來成為一代醫學大師奠定了基礎。”

“當時社會人心渙散,天下動蕩不安。”

“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兵禍綿延,到處都是戰亂。”

“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於非命。”

“真是生靈塗炭,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而各地勢力自顧不暇,為了爭奪權勢,發動戰爭。”

“這使張仲景從小就厭惡官場,輕視仕途,憐憫百姓,萌發了學醫救民的願望。”

“公元161年,張仲景十歲左右時,就拜同郡的名醫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

“張伯祖當時的醫術十分高超,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敬佩。”

“他性格沉穩,生活簡樸,對醫學刻苦鑽研。”

“每次給病人看病、開方子,都非常精心,深思熟慮。”

“經過他治療過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

“張仲景跟著老師學醫非常用心,無論是外出診病,還是上山采藥,從不怕苦不怕累。”

“張伯祖非常喜歡這個徒弟,把自己畢生行醫積累的豐富經驗,毫無保留的傳給了張仲景。”

“比張仲景年長的一個同鄉對他頗為了解,曾說張仲景才思過人,勤奮好學,聰明穩重。”

“但是沒有做官的氣質和風采,不宜做官。”

“隻要專心學醫,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名醫。”

“同鄉好友的話更加堅定了張仲景學醫的信心,從此學習更加刻苦。”

“他博覽醫書,廣泛吸收各醫家的經驗用於臨床診斷,進步很大。”

“很快便成了一個有名氣的醫生,以至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過了他的老師。”

“張仲景提倡勤求古訓,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

“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為動蕩的時代。”

“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外戚與宦官相互鬥爭殘殺的禍亂,地主豪強也為爭霸中原而大動乾戈。”

“農民起義的烽火更是遍地開花,整個天下動蕩不安。”

“百姓為避戰亂而相繼逃亡,流離失所者不下數百萬人。”

“公元190年,漢獻帝元年,董卓挾漢獻帝及洛陽地區百萬百姓西遷長安。”

“洛陽所有宮殿都被焚毀,方圓二百裡內儘為焦土,百姓死於流離途中者不可勝數。”

張仲景:如今看來學醫這條路走對了,要不然是不可能名垂千古的。

老實說,能在醫學領域獲得醫聖的稱號,還是大大超出他的意料的。

不過回想起學醫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此時此刻都值得了。

他最初在家鄉為人治病,後來曾到洛陽等地行醫。

他善於運用經方給人治病,經方就是前人留下來的經驗方藥,藥味簡單,療效顯著,但是比較零散,不容易學握。

他經過多年勤奮求索,並且用這些經方治愈了很多病人。

於是漸漸在百姓口中有了經方大師的稱號,名望也很高。

另外,他又曾到襄陽跟著名醫王神仙學習,後來又到茅山跟著老道士學習醫術。

於是他的醫術水平就不斷提高,在南陽已經小有名氣了。

當朝統治者不重視醫學,社會上又普遍迷信巫術。

不少貧窮的人在巫婆和妖道的欺騙下用符水治病,結果被奪去了生命。

他非常痛恨這些巫婆和妖道,每每遇到這些欺人錢財、誤人性命之事,便會出麵乾預。

並用自己的診治效果來反對巫術迷信,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為了使更多的病人從巫術迷信中解脫出來,他甚至創立了一套新醫術來為人治病。

他在行醫過程中常常見到有

些醫者給人看病敷衍搪塞,草率處方,單憑一張巧嘴欺人。

他的醫學態度是十分認真的,對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和庸醫作風,十分反感。

他在看病的時候總是先仔細觀望病人氣色,察聽病人發生的各種聲音,詢問病人的感受。

並且結合切脈對病情進行綜合分析,然後做出確切診斷。

在不斷的學習中,他的診斷水平與日俱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