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棋聖黃龍士(2 / 2)

那時大清最負盛名的圍棋國手是68歲高齡的盛大有,並不想與黃龍士對局。

奈何王公貝爺們都頗好圍棋,在他們的撮合下,盛大有隻好迎戰。

二人對弈的七局中,黃龍士七戰皆勝,一時震動整個京城。

尤其是其中局所展現的博殺能力,令人歎為觀止。

黃龍士取得對國手盛大有的七戰七捷後,大清的一眾名手均被邀與黃龍士一戰。

結果先後全部敗在黃龍士的手下,無一幸免。

此後,黃龍士成為了大清無可爭議的圍棋第一高手。

“康熙二十年,黃龍士接到浙江錢塘徐星友的信劄,表示從師棋藝,並相邀教弈。”

“徐星友四十學棋,又大黃龍士七八歲,學藝勤備,矢誌不移。”

“曾三年足不出戶,連樓都未下過。”

“黃龍士為之感動,為造就新人,鼎力相助,采取了種種育人新法。”

“當徐星友具備讓兩子抗衡的能力時,反過來叫徐星友讓三子下十局,因為黃龍士有自己的驕傲。”

“這開創棋壇曆史先河的十局,黃龍士嘔心瀝血。”

“最終互有勝負,成為空前絕後的不朽之作,史稱血淚篇。”

“也正是這十局棋之後,徐星友棋藝猛進,一躍成為與黃龍士齊名的圍棋高手。”

“黃龍士與徐星友同享盛名,譽滿全國。”

“康熙皇帝將他倆奉為內廷供奉,五品職銜。”

“黃龍士為人誠樸,耿直不阿。”

“徐星友則為人機敏,善於交際,結交了不少內廷太監。”

“一天,康熙命兩人對弈,勝者重賞。”

“徐星友通過內廷得知,勝者皇上將獎授知府。”

“而黃龍士無意為官,他要著書立說為後學者指路,反勸徐星友勝棋受賜。”

“第二天,兩人對弈激戰,配合默契,演繹了一場欺君大戰。”

“徐星友獲勝後即被康熙委任為浙江錢塘知府,而黃龍士則回故鄉一心一意撰寫棋書。”

“康熙二十九年,黃龍士至不惑之年。”

“他帶著融進自己全部心血,弈搏一生的《黃龍士全圖》和《弈括》兩篇著作與徐星友在錢塘江畔重聚。”

“棋友、摯友、師徒相逢,相互問候,仍離不開開局落子。”

“黃龍士一談到圍棋,仍是壯心不已。”

“一天,徐星友三個棋友一時高興,示意黃龍士演繹一對三對弈大戲。”

“黃龍士向以棋聖自負,爭強好勝,誓不言敗,當即許諾要大殺三方。”

“這三人全是浙江一流名手,黃龍士在三人間來回穿梭走動,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使儘了渾身解數,終於將三人趕儘殺絕,將三盤棋贏了。”

“不過由於操勞過度,心血耗儘。”

“黃龍士氣息奄奄,微弱的呼吸隨著燭火的跳躍一閃一閃。”

“當徐星友將書桌棋枰上的黑白兩粒棋子送到黃龍士眼前,又放到他手中時。”

“黃龍士才麵帶微笑,飄向了生生不息的天地之中。”

乾隆:血淚篇是棋譜中最為著名的,這是黃龍士留給後人的傑作。

黃龍士成為大清第一圍棋高手後,就收到了浙江書畫家徐星友的請柬,希望黃龍士南下來浙江錢塘一敘。

徐星友家族是浙江錢塘望族豪門,家裡十分有錢。

等黃龍士到達浙江錢塘後,徐星友以盛大場麵歡迎黃龍士的到來。

此時的徐星友已經是江浙書畫界的名流,對圍棋隻是個業餘愛好者,圍棋尚不入流。

徐星友每天好酒歌舞招待黃龍士,又贈之以厚禮。

這一時讓黃龍士摸不著頭腦,不知徐星友的胡蘆裡賣的什麼藥。

徐星友見時機成熟後,請求黃龍士收其為弟子,教之以圍棋之藝。

黃龍士大吃一驚,一時愣住了。

因為徐星友比黃龍士大七歲,且徐星友成名多年,乃江浙名士,更何況此時的徐星友已經年近四十歲。

這一下子讓黃龍士十分的為難,然而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黃龍士無奈,隻好答應教其圍棋。

但仍堅決不肯收為弟子,以平輩友人相稱,互稱先生。

誰知徐星友極有棋藝天賦,雖然起步很晚。

但是在天賦加勤奮,徐星友很快棋藝便突飛猛進。

為了專心致至學習圍棋,徐星友曾三年不曾下樓,連吃飯飲食都是傭人送至樓上。

徐星友的這種專心與毅力終於感動了黃龍士,正式收徐星友為弟子,從此二人師徒相稱。

黃龍士於是傾囊相授,不久便能以被授四子與黃龍士對弈,互有勝負。

一年後改為授二子,雖然徐星友輸多贏少。

但是在黃龍士讓二子的情況下,贏徐星友也並不輕鬆了。

這樣黃龍士在徐星友宅邸一住便是五年,黃龍士想離開錢塘雲遊大江南北。

徐星友極力挽留,無奈黃龍士去意已決。

徐星友見師傅態度堅決無可更改,隻好贈送其黃

金珠寶等厚禮。

臨彆之際,黃龍士有感與徐星友師徒一場,決心在離彆之際給後世留點什麼。

於是提出授三子與徐星友對弈十局,作為二人師徒一場最後的念想。

此時,徐星友的棋力已經隻在其師黃龍士二子之下。

但黃龍士偏要讓徐星友三子,其難度之大非常人所能想象。

<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