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花貪胡充華(2 / 2)

所以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學涵養比較高。

受當時社會崇尚佛法氛圍的影響,胡充華成年時便進入佛寺做了尼姑。

在佛寺時精研佛法,深通佛經義理。

胡充華皓齒明眸,長相妖冶,天生一副美人胚子。

她的姑姑當時是一位頗有地位的尼姑,常出入宮中宣講佛法。

眼見著侄女像貌迷人,於是動起了把她當賭注以謀求地位高升的念頭。

利用在宮中講法的機會,買通宣武帝元恪身邊的侍從,讓他們時不時地向皇帝大講特講胡美人的模樣身段如何迷人。

一來二去,皇帝動了心,就把胡充華納入宮中。

胡充華入宮後很受皇帝的寵幸,幾度雲雨之後珠胎暗結,便懷上了皇帝的種。

當時北魏的祖製是子貴母死,但凡生下的皇子一旦被立為儲君。

其生母就要被處死,以防將來乾政。

所以當時的後妃們都害怕生孩子,如果發現懷孕後都會在第一時間打掉。

所以宣武帝儘管在後宮辛勤耕耘多年,一直沒有子嗣。

胡充華懷孕後,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堅強,不僅謝絕善意勸誡。

而且還每日向神靈祈禱,希望能給皇帝生下一位皇子,以承繼大統。

皇帝獲悉後,大為感動。

十月懷胎期滿,胡充華誕下一個男嬰,也就是後來的孝明帝元詡。

終於盼來兒子的宣武帝興奮加感動,不顧高皇後的提議。

毅然宣布廢除子貴母死的野蠻祖製,救活胡充華的性命。

5年之後,年僅32歲宣武帝駕崩,元詡繼承了老爹的位子。

封高皇後為皇太後,生母胡氏為皇太妃。

政權交替之際,高皇後一度想對胡充華母子不利。

幸好有大太監劉騰告密,胡充華才躲過殺身之禍。

獨生子登上皇位後,胡充華很快便對高皇後實施報複。

先設計剪除她的家族黨羽,隨後又迫使她出家為尼,3年後又將其秘密處死。

除掉政敵後,胡充華又太妃升級為太後。

遂開始垂簾聽政、大權獨攬,執政之處頗有一番積極的作為。

胡太後感激於劉騰的救命之恩,不斷地為他加官進爵。

並讓他主持幾大皇家寺院的建築工作,恩遇極重。

太後生性放蕩,加之年輕守寡。

不久便和妹夫元乂勾搭成奸,對情郎的各種請托無不允從。

劉騰、元乂互相交結,兩人恃寵而驕、胡作非為,一時間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不久,胡太後又移情彆戀,愛上了自己年輕俊美的清河王元懌。

幾番軟硬兼施之下,終於讓其委身於己。

胡太後抱得美男歸,每日樂不可支,竟然把朝政大權都托付給元懌管理。

元懌為人剛直,屢屢對劉騰、元乂的行為進行處罰,自然激起兩者強烈反彈。

劉騰、元乂發動政變,殺死元懌,並將胡太後囚禁在北宮長達五年時間。

囚禁期間,劉元二人嚴禁太後與皇帝會麵,並縮減她的衣食。

使得胡太後常在宮中啼饑號寒,淚水長流。

“也許正是這一段經曆,讓胡太後本就善於鑽營的心理嚴重扭曲,內心也日益冰冷。”

“擁有過驕奢淫逸的生活,也深受了幽禁的痛苦。”

“這巨大反差讓她對權力有著超乎常人的迷戀,她再也不允許他人奪走手中的任何東西。”

“劉騰死後,胡太後在一些親信和不滿劉騰、元叉所作所為的大臣幫助下,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權。”

“胡太後這次掌權後變本加厲,養了更多男寵,生活異常奢靡。”

“另外,眼見自己兒子元詡越來越大,胡太後危機感爆棚。”

“她派人監視元詡,將元詡親近、重用的人全都殺死。”

“孝明帝元詡對胡太後專權非常不滿,他試圖借用領民酋長爾朱榮的力量來奪回君主權力。”

“要知道,爾朱氏這幾代人可一直都是北魏的忠實臣子。”

“結果胡太後察覺到了元詡的謀劃,很快她夥同男寵鄭儼等人毒死了元詡,並扶持了其他傀儡皇帝。”

“這一事件給胡太後帶來了災禍,爾朱榮聲稱要為元詡報仇,率兵進入了洛陽。”

“爾朱榮不聽她的解釋和苦苦哀求,把她和傀儡小皇帝扔進黃河淹死。”

“並借口在場的大臣們對孝明帝元詡不忠,將他們全部殺死,受害者近兩千人。”

“胡太後確實在北魏這輛車走下坡路時,往油門上踩了一腳。”

“這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但把過錯都推到她的身上就太片麵了。”

“元魏衰亡的因素有很多,有孝文帝元宏漢化改革留下的弊病。”

“有元恪對南梁的戰略失誤,也有宗室權臣激烈的爭權奪利。”

“其中,元恪主導的鐘離之戰的失敗,是最為致命的原因。”

“鐘離之戰可以說是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這場戰爭的失敗導致北魏損失巨大。”

“僅被俘的士卒就有5萬左右,損失的各種物資更是無法統計。”

“巨大的戰爭損失使得北魏朝廷,更加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財來維持奢靡的生活。”

“統治的腐敗致使社會矛盾加劇,接踵而至的自然災害更是直接導致邊鎮和百姓叛亂迭起。”

“這一樁樁一件件累加之下造成了北魏分裂、滅亡的結局。”

董小宛:元詡被立為太子,按照律令,胡充華真要被處死。

當時,宣武帝隻有這一個兒子。

他知道因為怕被處死,許多後妃都害怕生兒子,而不願意親近皇帝。

所以,他覺得這條律令是使北魏皇嗣很少的罪魁禍首,應該被廢除。

所以他和大臣們商議,廢除這條殘忍的律令。

胡充華贏了,她的兒子被封為太子。

她不但沒有死,而且晉升了妃位,這讓後宮的嬪妃嫉妒不已。

特彆是皇後高氏,她因為怕被殺,害死了兒子。

胡充華卻因為生了兒子而得福,這讓她情何以堪?

本來,她沒把胡充華放在眼裡,因為她相貌並不出眾。

高皇後覺得就算懷孕,胡充華未必會生男孩。

退一萬步講真生了男孩,立了太子,按規定也會被處死。

她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可結果卻出乎她的意料。

雖然,元詡被立為太子後,她屢次催促宣武帝,按律令殺太子生母。

可皇帝卻找各種借口推托,最後竟然直接廢除了立子殺母的律令。

她為此憤怒不已,同時也意識到胡充華是個不好對付的人

宣武帝元恪駕崩,六歲的太子元詡繼位,為孝明帝。

劉騰病死,胡太後利用元乂防備鬆懈的機會,與皇帝設計將其誅殺。

重獲自由的胡太後性情大變,不僅嗜權如命。

而且在私生活方麵變得更加素無忌憚,毫不顧及皇帝的臉麵。

不僅如此,胡太後深信佛法能減輕罪孽。

所以大肆建造佛寺,全國廟院激增至3萬餘所,僧尼多達200餘萬人。

如此窮折騰,終於把孝文帝時期積攢下來的家底全部敗光,弄得國窮民貧,怨聲四起。

孝明帝在漸漸長大,對老娘的胡作非為越來越反感,擔心她的舉措會把國家帶向毀滅之路。

於是有了親政的計劃,不斷培養自己的勢力。

視最高權力為禁臠的胡太後看在眼裡自感感覺不爽,常借故誅殺皇帝身邊的近臣,意在孤立兒子。

孝明帝的潘嬪生了一個女兒,胡太後卻對外宣稱生了—個皇子,並大赦天下,以示慶祝。

對於老娘指鹿為馬的行為,孝明帝實在是忍無可忍。

於是密詔鎮守晉陽的大將爾朱榮,令其率兵南下進兵洛陽,以脅迫胡太後交權。

不料消息泄漏,胡太後對兒子的計劃震驚之餘,失心瘋發作。

竟然夥同情夫鄭儼、李神軌等人將其毒死,先向天下宣布由之前潘嬪誕下的皇子繼位。

由於被人識破,又向天下宣布由年僅三歲的臨洮王子元釗繼位。

胡太後的做法震驚朝野,天下匈匈之餘,爾朱榮舉兵南下,迅速攻陷洛陽。

胡太後見大勢已去,便自行削發為尼,再入佛寺。

同年四月,爾朱榮將胡太後和小皇帝逮捕並沉入黃河溺死,又將王宮百官2000餘人儘數殺死。

胡太後的傳奇人生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正因了那句經典古訓。

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