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一位傑出的晚唐詩人,他與杜甫齊名,人稱小杜。
他在政治上不得誌,常常被貶,但在文學上,造詣極高。
他的古詩流傳至今,每一首都是巔峰之作。
杜牧一生顛沛流離,也許是人生困頓的境遇,才成就了杜牧無數驚豔的之作。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杜牧生於陝西西安。”
“京兆杜氏是魏晉以來的高門世族,其家世之顯赫。”
“在曆代詩人中都是不多見的,可謂一門朱紫,世代公卿。”
“他的祖上曾是上層統治人物,十六世祖杜預是晉代的鎮南大將軍。”
“曾祖杜希望文武雙全,清廉自守,深受唐玄宗器重,曆任鴻臚卿。”
“他驍勇善戰,斬敵千餘級,令吐蕃畏懼。”
“杜希望還特彆愛重文學,唐朝著名詩人崔顥便出其門下。”
“祖父杜佑官至宰相,封岐國公,曆經德宗、順宗、憲宗三朝。”
“高居相位長達十年之久,是一個在中唐時期有極大影響力的政治人物。”
“杜牧的兩個伯父分彆官至司農少卿和桂管觀察使,其父杜從鬱官至駕部員外郎。”
“杜牧從兄杜驚迎娶了憲宗愛女岐陽公主,後來官至宰相,封邠國公,是典型的名門之後。”
“元和七年,杜牧10歲。”
“同年十一月,其祖父逝世,享年七十八,冊贈太傅,諡曰安簡。”
“本來他的父親還在做官,但家庭情況越來越不行了。”
“他家的房屋三十餘間,因還債而歸於他人。”
“他們全家數度遷移,居無定所,家裡的奴婢也逃走了。”
“穆宗長慶二年,杜牧20歲,其開始閱讀《尚書》及十三代史書。”
“長慶四年,唐穆宗李恒卒,太子李湛即位,即唐敬宗。”
“在唐敬宗寶曆時,大興土木,宮室巍峨。”
“時年23歲的杜牧創作宮賦散文《阿房宮賦》以諷諫。”
“《阿房宮賦》起筆雄偉警拔,非同凡響。”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這幾句話還和結尾的句子緊密呼應。”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原來,不愛百姓隻愛紛奢的統治者,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蘇軾:年少不懂杜牧傷,讀懂之日滿滄桑。
那一年,李白載酒邀月已乘風仙逝,詩聖杜甫也飽經生活零落之苦魂歸多年。
也是在那一年,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的杜牧誕生於大唐長安。
如果說彆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杜牧則是腰纏紫袍玉帶出生。
杜牧生於權貴之家,一門十宰相。
如果說在投胎選擇上杜牧是天選之子,那麼在少年時代的他就是人間錦鯉。
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從軍夢,杜牧也是如此。
在杜牧還是個小小少年之時,唐朝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割據之地。
因此心懷家國的杜牧苦心研究《孫子兵法》,為此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和許多策論文章。
文人趙括對兵法是紙上談兵,可同樣是一介書生地杜牧的軍事才能卻在實踐中得到認證。
少年杜牧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後,竟然大獲成功,杜牧也因此聲名遠播。
同許多報國無門的文人相比,杜牧的軍事才能得以施展本是幸中之幸。
《阿房宮賦》帶給杜牧的除了一賦文明天下知外,還給了他進入大唐官場的入場券。
時任侍郎的崔郾奉命到東都洛陽任主考官,主持進士科考試,文武百官們都為他擺酒餞行。
當朝元老吳武陵手拿《阿房宮賦》當場誦讀,替杜牧向崔郾求得狀元之名。
就這樣,杜牧憑借《阿房宮賦》進士及第,成功開啟大唐官場副本。
那時的他少年得誌,春風得意,在登科後同朋友一起到長安郊外的文公寺遊玩。
由於寺中和尚不認識自己,杜牧還寫詩自報家門嘲諷。
少年王孫公子,及第登科折桂,才情詩賦天下知,打馬洛陽赴長安。
最好的年紀逢得最好的機遇,擁有可以想象的璀璨前途。
那一年的杜牧如何不鮮衣怒馬,如何不春風得意?
那一年的他從未想過命運的大手開始載著無限的風霜坎坷、蹉跎錯過向他襲來。
如果說杜牧的前半生是一片坦途,那麼與張好好的愛情就是他那事事順意的人生初次失意。
杜牧初逢張好好,是在洪州沈傳師門下做幕僚。
那一年杜牧26歲,是少年得誌從京都下到地方曆練的王孫公子。
那一年張好好13歲,是身世伶仃又驚才絕豔的歌女。
或許命運安排某些人的出現是不為結果的,隻為驚豔彼年時光,溫柔彼年歲月。
少年人的愛戀如燎原之火,無處隱藏。
杜牧和張好好的郎情妾意焦灼了貪戀張好好美色的沈述師,他是杜牧的上級長官沈傳師的弟弟。
忿怒的沈述師行動快速的納了張好好為妾,至此一對苦命鴛鴦兩分離,杜牧也就此錯過刻骨銘心的初戀女友。
張好好出嫁之時曾留詩給杜牧,詩中寫道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淒然幾度秋。
杜牧也毅然決然的要告彆自己的傷心之地,前往揚州。
可他依舊對張好好念念不忘,於是杜牧贈詩張好好。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經常說的一句春風十裡不如你,正是出自於詩人杜牧告彆愛人卻又念念不忘的此詩。
杜牧在揚州期間,經常流連於秦樓楚館。
眠花宿柳,今朝逢小紅,明夕約小翠。
但這些姑娘最大的特點恐怕就是哪裡同張好好有相似之處。
“但這個道理統治者總不明白,於是杜牧萬般感歎。”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他說得再明白不過,要敬宗引以為戒,莫蹈前人覆轍。”
“文宗大和元年,杜牧25歲,因其堂兄杜悰官於澧州。”
“於是便出遊澧州及同州澄城縣,其間創作散文《燕將錄》。”
“大和二年,在東都洛陽應進士考試。”
“杜牧因《阿房宮賦》被一向,以潛舉薦賢才聞名的太學博士吳武陵看中。”
“於是吳武陵向當年的主考官禮部侍郎崔郾推薦杜牧。”
“同年二月,科舉放榜,高中進士第五名。”
“同年潤三月,杜牧又赴長安參加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試。”
“以第四等及第,唐文宗李昂授其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三年,在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幕中,被聘為江西團練巡官。”
“同年九月,沈傳師出任宣城觀察使,杜牧隨其到宣城。”
“翌年受沈傳師弟弟沈述師之托為已古詩人李賀創作序集《李賀集序》,隨後其先後創作古詩《贈沈學士張歌人》。”
“大和七年,杜牧受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邀到揚州,擔任淮南節度推官,不久轉掌書記。”
“杜牧來到揚州後,夜間常到青樓酒肆遊賞。”
“牛僧孺對杜牧很關心,故對他這種行為很擔憂。”
“但又不好直接點破,就暗中派兵卒保護他。”
“如果杜牧平安,兵卒就送回平安報。”
“大和九年,杜牧官升監察禦史,赴京就任。”
“這個時期,唐文宗不甘心受製於宦官。”
“於是重用鄭注、李訓,謀誅宦官,李中敏、李甘都是杜牧的好友。”
“先是李中敏因為上書請斬鄭注而被迫引退,居於洛陽。”
王安石:長安公子杜牧,在無情的時代,多情地活著。
有一年,杜牧遊覽湖州之時,當地官員為迎合杜牧便設宴遊船競渡選美。
遊玩一日,麵對滿目衣鬢生香,穿紅著綠的美人們,杜牧依舊不為所動。
杜牧與張好好曾一起遊東湖,看秋浪,日日相見,不見便會想念。
所以直至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滿湖秋水被抹上豔色。
杜牧逢著在湖邊收工的一對母女,女孩清麗可愛,十餘歲左右。
恰似那年與杜牧初逢地十三歲的張好好,杜牧一眼萬年。
同張好好的錯過令杜牧懊悔終生,所以這次他不想再錯過。
杜牧當即就向女孩提親下聘,並約定十年之內一定來迎娶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