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
誠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順風順水。
但是常常是不儘人意,還很迷茫。
人要順起來,就要講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因素都缺少不得。
唐朝的李賀,有詩鬼之稱。
雖然才高八鬥,但是前程堪憂。
命運正如他筆下寫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縱觀李賀的這一生,隻能說是天妒英才。
他歲出身貴族大家,但從未享受過衣食無憂的生活,小小年紀就要承擔其家庭重任。
雖然才華橫溢,也遇上過賞識他的伯樂。
但無奈時運不濟,最終未能得償所願。
此外,由於從小營養不良,體質較弱,李賀經常生病。
加之並非樂觀豁達之人,所以疾病久治不愈,最終英年早逝。
一位天才在生命中最好的年華猝然而逝,不免令人欷歔。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洛陽昌穀的大街小巷裡都在紛傳一個消息。”
“當地出了一名神童,7歲就能寫詩!”
“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了京師。”
“這位眾口相傳的神童正是李賀。”
“李賀天分極高,又刻苦專研,以至於小小年紀。”
“其對詩文的熱愛程度,就已經跑在了同齡人的前麵。”
“每天早上,李賀都會騎著自己的瘦馬,帶著小仆從,背上小錦囊,出門尋詩覓句。”
“遇到靈感迸發時,便提筆唰唰記下,字寫得飛快。”
“寫好的詩句都放進身邊的錦囊裡,時常是鼓囊囊的一袋。”
“如此早出晚歸,日複一日。”
“有一次,李賀一如往常出門作詩,行到人跡罕至處,突然半路跳出來一夥人。”
“這夥人手持長刀,麵目猙獰,迅速將他包圍起來。”
“不好!看來是遇到劫匪了。”
“李賀身材瘦弱,衣著不凡,身上背著的錦囊甚是惹眼。”
“在劫匪看來簡直就是天上掉下的肥肉,勢必要狠狠宰一頓。”
“他們當即搶過李賀的錦囊,伸手就往裡掏。”
“可沒想到,裡麵裝的果真不是銀兩,而是無數張寫滿了詩句的小紙條。”
“劫匪大失所望,隻好自認倒黴,垂頭喪氣地走了。”
“李賀隨身攜帶的錦囊,不僅讓劫匪悻悻而去,同時也讓自己的母親很不高興。”
“一日回到家中,母親看到他錦囊裡密密麻麻的詩句,又生氣又心疼,不由得埋怨。”
“兒子勤學苦練,本該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但母親卻並不這樣認為。”
“原來,李賀出生時就自帶孱弱屬性,一直體弱多病,身體比一般人要差。”
“母親當然不願意看到兒子因為讀書而損耗身體了。”
“但儘管如此,少年時的李賀依舊倔強追求著自己的那份熱愛。”
“他把這種熱情化為動力,焚膏繼晷地創作,才有了七歲能辭章,名動京師的美譽。”
“有時候,成功的誕生絕非偶然,而是天賦和努力的疊加。”
“此時的李家早已家道中落,父親的突然離世,更讓李家雪上加霜。”
“看著家中經濟每況愈下,李賀隻好將參加科考提上了日程。”
“唐憲宗元和二年,韓愈家門扉輕掩,門外沸沸揚揚。”
“彼時考試臨近,時任國子博士分司的韓愈成為眾考生寫詩投謁的對象。”
“但麵對滿案的卷章,韓愈卻是滿臉倦容——詩文雖多,佳作寥寥。”
“他剛送走了一位客人,困意便如密布的層雲般湧來,想著再看看詩解解乏。”
“便隨手拿了一卷詩文,一邊解衣帶一邊閱讀。”
王安石:詩鬼李賀的人生傳奇,天上很快樂,一點也不苦。
李賀本是李唐王室的遠支後裔,家道中落,父親早逝,家中十分貧困。
李賀七歲時即能寫詩作文,在不可思議的後麵隱藏著什麼,讓人匪夷所思。
當時文壇大家韓愈來李家,李賀出口成章作成一詩,令韓愈稱讚不已,從此李賀聲名大振。
李賀身材細小瘦弱,兩眉相連,手指和指甲都很細長。
他每天日出出門,後麵跟著一個仆童,背著錦囊。
李賀一般都是冥思苦想一整天,有靈感就寫下來放進錦囊,晚上再寫成詩篇。
21歲時,李賀參加科舉,不料遭到嫉妒者中傷,竟然編造出這樣的理由來。
李賀的父親李晉肅,晉肅與進士發音近似,做兒子的應該避諱,不能考進士!
伯樂韓愈也無語了,隻好專門為李賀寫了一篇文章申辯。
儘管如此,李賀依然被排除在考場之外。
一心渴求功名的李賀遭此變數,悲憤交加,性情大變。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分。我待恕天下,世間難容人。
進士無門的李賀憑著父親的恩蔭被推薦為奉禮郎,官位僅從九品。
這種最底層的微末之職,連酒錢都不夠,這使李賀的生活更加窘迫。
親眼目睹社會的腐敗,讓李賀寫了大量批判現實、鞭撻社會黑暗的詩篇。
這還不算完,生活中的困境可以咬咬牙挺過去,但是精神的打擊才是致命的。
李賀的妻子竟也在幾年後去世,這讓李賀很受傷。
接二連三的打擊令李賀心灰意冷,先是大病一場。
在勉強支撐了幾年之後,這位天才詩人也不幸病逝,匆匆結束了短暫的一生,年僅27歲。
據李商隱《李賀小傳》記載,李賀去世前,白天看見一名紅衣人,騎著紅色的龍,拿著一本寫有上古篆文的冊子,要召走李賀。
李賀下床磕頭說,母親年邁多病,我還不想去。
紅衣人笑著說,天帝新蓋了白玉樓,想立刻召你去寫一篇記。
天上很快樂,一點也不苦。
李賀隻是哭泣,當時身邊的人都看到了。
不久李賀就奄奄一息,窗戶旁有濃密的煙霧,以及有行車吹奏音樂之聲。
李賀的母親立刻讓家人停止哭泣,等了一會兒李賀就去世了。
這件事,是李賀的姐姐親眼所見,敢情人家李賀是來人間渡劫的。
要是按照古人認為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來算,27歲的李賀來到人間在上天還不到一個月。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這才讀了第一句,韓愈已是眼前一亮。”
“待他一口氣將全詩讀儘,不由得心花怒放。”
“此等文章,將戰場局勢之緊張,氣勢之凶猛,形式之嚴峻,場麵之悲壯,描寫得淋淋儘致。”
“韓愈讀罷,連衣帶也不解了,連忙出門相迎。”
“就這樣,年僅18歲的李賀,以一首《雁門太守行》扣響了韓愈家的大門。”
“緊接著,李賀又以過人的才識順利通過了府試。”
“但正當李賀興高采烈去領舉進士的解狀時,卻被告知有好事者舉報他父親名中的晉字與進同音,犯了忌諱,應當取消舉人資格。”
“忌諱一事,可大可小,追究者更是少之又少。”
“很可能是有人嫉妒李賀的才華,於是便從中作梗。”
“李賀為此據理力爭,韓愈聽之也大為惱怒,立刻寫下一篇《諱辯》為其辯駁。”
“最後府尹被他們說動,發放了李賀的解狀,讓他去參加下一階段的考試。”
“元和三年,李賀的名字儼然出現在了進士的榜單上。”
“那一刻,李賀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
“他苦作詩書,夜以繼日,甚至嘔出心乃已,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施展抱負。”
““原以為,仕途之路就此平步青雲,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當頭一棒。”
“同樣的理由——晉同音進犯忌,斷送了李賀的科舉晉升之路。”
“李賀與韓愈人微言輕,這一次,饒是兩人再怎麼辯駁也於事無補。”
“進士資格被取消,數年辛苦功虧一簣,這對李賀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
“他才華橫溢,本應在朝堂之上擁有自己的一番天地,卻不曾想大好前程因小人構陷而就此夭折。”
“為此,李賀曾一度消沉。”
“人心的險惡,製度的荒謬,令命運如同一雙無形的手,生生壓製住他的才華和光芒。”
“那年秋天,韓愈和好友皇甫湜來探望李賀,經兩人的寬慰,李賀逐漸走出陰霾。”
“臨彆時,李賀當場作了一首《高軒過》為兩人送行。”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正如詩中所言,現實的盲風晦雨澆不滅李賀心中的理想之火。”
“他沒有放棄,而要重整旗鼓,再入長安。”
“既然前途無路可走,那便再去開辟一條路來!”
“元和六年,李賀再次走進長安城,心情卻與之前截然不同。”
“上一回,他是躊躇滿誌的科舉考生,這一次,他是心懷忐忑的寒門學子。”
“四處投謁,多番上書,雖受禮遇,卻常無下文。”
“後來,得益於當時恩蔭授官的慣例,李賀在經過考核後當上了一個小官——從九品的奉禮郎。”
蘇軾:李賀的一生很不幸,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創作出來的詩也是很傷感。
李賀和大多數的才子一樣,少年時代過著富裕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後期家道中落,開始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但是李賀又和彆人不一樣,儘管生活不如意,可是依舊有著遠大的人生誌向。
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去實現人生理想,這也是很多讀書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