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詞壇晏幾道(2 / 2)

晏幾道出生時,晏殊不僅官居高位,而且已經名滿天下。

晏幾道是晏殊最小的兒子,從小就深得寵愛。

也正是因為這種寵愛,晏幾道很小就開始接觸父親的詩文。

雖然父親的詩作的確對晏幾道有些影響,但是更多的還是晏幾道那逆天的文學天賦,年僅7歲時就能提筆著文。

等到14歲時,晏幾道參加科舉考試金榜題名,早早地拿到了進士的身份。

此時的晏殊身居要職,而晏幾道的六位兄長也全部進入仕途。

晏幾道可以說沒有任何生活壓力,日日飲酒鬥詩,縱享逍遙自在的風流公子生活。

可惜這種快活日子並沒有過太久,晏殊去世後,晏幾道立刻就感受到了撲麵而來的社會壓力。

當年那些鞍前馬後的狐朋狗友們突然間就讓他領略了什麼叫世態炎涼!

好在有二哥的照拂,晏幾道才能勉強娶妻度日。

雖然朝廷感念晏殊的功勞將晏幾道封為太常寺太祝,但是不久後晏幾道又因為詩作得罪新黨被捕入獄。

雖然後來被釋放,但是經此折騰,本就無甚收入的晏幾道處境變得更為困難。

正值壯年的晏幾道在仕途上四處碰壁,再也沒有了豪情壯誌,再度沉醉於詩酒之間。

也是這個時候,晏幾道結識了黃庭堅,兩人飲酒賦詩,成為好友!

晏幾道雖遇頗多挫折,但也想向父親一樣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晏幾道在打聽到韓維擔任穎昌知府時,便起了心思。

因為韓維曾是父親的晏殊的弟子,再加上晏幾道自覺滿腹才華。

於是將作品呈給韓維,希望能到其提攜。

可是此時晏殊已經去世,韓維並不打算給晏幾道這個麵子。

直接奚落晏幾道才華確實不錯,但是德行有問題。

此時的晏幾道再次體會到了無邊的冷漠,昔日師兄弟之間的恩情早已不在。

自此,晏幾道徹底放棄了仕途高升,不再考慮那虛無縹緲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負。

開始流連在青樓歌聲中體會那婉約詩詞帶來的感動!將人生事業從為官變成了填詞,同時開啟了風花雪月,醉臥花叢的一生!

那時,晏幾道有幾個好友,經常在一起笑談飲酒。

其中一個好友家中有幾位歌妓,每當晏幾道新填詩詞,好友必會讓歌妓們一同演唱。

這幾個歌妓,年輕俏麗,聲音婉轉動聽,舞姿更是曼妙無比,晏幾道經常沉醉於中。

而這其中有一個歌妓更是讓晏幾道沉迷不已,但礙於是朋友的侍妾,晏幾道從來也未曾表達索要之求。

彼時的晏幾道幾乎沒有上進之心,恰是對這些歌妓們的深情讓晏幾道的思緒有了寄托之地。

正是這些歌妓們的陪伴,才讓晏幾道有了醉臥花叢,賞月品酒的樂趣。

而晏幾道也將自己對歌妓們的癡情融入到那一首首小山詞中,留於後人賞!

“入獄讓祖上蒙羞,清高讓仕途不順,不願意放棄尊嚴和孤傲,便隻能在遺世獨立的理想鄉尋花問柳。”

“自此之後,晏幾道的仕途再無起色。”

“他早早辭官,回家過起了自己的詩酒人生。”

“直至1110年,年逾古稀的晏幾道與世長辭,結束了自己跌宕的一生。”

“晏幾道走後,他的詩詞卻曆久彌新。”

“在中國詩詞史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成為一座敦厚而又具有鮮明意義的裡程碑。”

“晏幾道存世的除了三首長調外,其餘均為小令。”

“這些小令兼具清麗與壯闊的藝術性,又承襲了其父詞作中的典雅富貴,糅合了柳詞的旖旎流俗。”

“歌伎的傳唱又使得詞這種一直被斥為淫詞豔曲的藝術形式得以登大雅之堂。”

“而晏幾道此人的純情與癡情,又為他的詞作貼上了鮮明的個人標簽。”

“真與癡是晏幾道為人的性格特點,他的詞作也是如此。”

“晏幾道的朋友家中有蓮、鴻、蘋、雲四位歌女,晏幾道的詞作也大多由這四位歌唱誦。”

“後來因為朋友病重,便遣散了歌女們,晏幾道感懷歌女們的離去。”

“同時也在追緬曾經回不去的縱情歲月,由此便衍生出了晏幾道著名的《臨江仙》和《鷓鴣天》。”

“對晏幾道而言,永遠生活在夢裡才是他永遠的歸宿,而現實隻不過是他的又一個夢。”

“他是一個天真又癡傻的可愛之人,他是一個能夠縱情歌酒的朋友,可他卻不是一個理想的丈夫。”

“他把他的多情和癡情通通給了那些與他隻有一麵之緣的歌伎,卻讓枕邊人與他一同忍受饑寒交迫的困頓生活。”

“因為生活的貧苦,他們想要經常遷徙。”

“每次晏幾道總是將他那些寶貝藏書搬來搬去,唯恐它們有所閃失。”

“而他的妻子十分厭棄這些書,罵他像是乞兒搬碗。”

“晏幾道知道妻子不滿,所以畢恭畢敬地給妻子寫詩,希望妻子能願君同此器。”

“對於讀書人而言,書於他就像是碗於乞丐。”

“雖然妻子不理解他,卻不能苛責妻子。”

“因為在生活的苦難麵前,一切文藝的追求都顯得那麼無足輕重。”

“可惜,今人言及晏幾道,都離不開觥籌交錯,紅袖添香。”

“他就像是被封印在那座用脂粉和珠塵灌注而成的大觀園裡的賈寶玉。”

“而他平生所有,也都被世人定格在了蓮、鴻、蘋、雲四位歌女的歌聲裡。”

“而他的高貴,坦誠,倔強,孤傲,他的心如赤子,他的遺世獨立。”

“都被遮掩在那些酒飲狂愁之中,空留一句唏噓感慨。”

嶽飛:一個在現代知名度不怎麼高的北宋詞人,但大家可能都熟悉他的老爹晏殊。

小晏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出生時晏殊已經快50歲了。

老來得子的晏殊,可能將自己畢生的才情都傳給了這個寵溺的兒子。

要知道,晏殊是宋朝最著名的神童。

14歲麵聖應試,即賜同進士,此後便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輝煌官宦生涯,最高位居宰相。

他為晏門家族積聚了巨大的聲望,門生更是遍布朝野。

可以想象,晏幾道的少年時光是怎樣的無憂與旖旎。

但在十六七歲時,父親晏殊便辭世了,他由長嫂照顧。

由於根基牢固,此時依然家境優渥,晏幾道和幾位京城名少組成了一個小圈子。

這個小圈子相當排斥他人,隻容得下他們這些浪蕩逍遙的貴公子。

某個公子哥的家中有蓮、鴻、蘋、雲四個色藝雙絕的歌妓,晏幾道都給予了盛讚。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這個名句便是他歌頌小蘋之作,他悠然地享受這純情快樂的時光。

三十歲左右,飛來橫禍。

因為流民圖事件,晏幾道後知後覺地被卷入黨爭,差點被下獄。

而家族更是遭遇了一連串深重磨難,先是姐夫被宋神宗罷相,後外甥女婿被貶謫京外。

此時晏氏家族一蹶不振,家道中落。

此前晏幾道由於恩蔭父親的官職,而出任一個小官。

此時,他或許有感於衰落的家境,萌發了尋求進階的念頭。

他以一首意氣風發的作品呈遞給少師韓維,結果遭到了一通劈頭蓋臉的批評。

自此,晏幾道仕途失意,便更不放在心上。

書生氣質,恃才傲物成了他的座右銘。

甚至黃庭堅的恩師,大才子蘇東坡想見他一麵,都被他以家中有客的借口回絕了。

晏幾道因為官職卑微的緣故,事跡並不多見於史冊。

在晏幾道的晚年,早已蜚聲全國。

大宋來到了由盛轉衰的徽宗年間,權傾朝野的宰相蔡京向他索詞,他便寫了兩首鷓鴣天。

他不是野史中說的那樣怕得罪權貴無奈而作,而是平靜甚至是愉悅的。

隻是兩首兒女情長的詞,沒有恭維,更沒有拍馬屁。

也許,飽經滄海之後,他真的看淡了。

也許,他兜兜轉轉,尋尋覓覓一生,發現自己隻有那一成不變的傲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