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正是物阜民安的天寶盛世,遠在浙江的鏡湖,卻依舊波瀾不驚地蕩漾著一汪春水。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策杖徐行。
他從長安遠道而歸,斑白的雙鬢浸滿了汗水,但回到故鄉的喜悅已經衝淡了舟車勞頓的疲憊。
遇到一群頑耍的小孩子,他停下了腳步。
彎下腰,用一口正宗的吳語向他們打聽故地。
孩子們哪裡認識這個突然出現的老者,不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嬉笑著問他從哪裡來。
這個老人,正是自稱四明狂客的賀知章。
可是狂人遇到這種尷尬情況,也隻能苦笑著作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家鄉的孩童不認識他,但是千裡之外的長安城,卻依然傳說著這個狂人的軼事。
享有詩仙之稱的李白,曾遭到昏庸腐朽的唐玄宗排擠被貶多次,作為豪放派詩人。
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因牽扯到烏台詩案,慘遭被捕入獄。
與這兩位詩人相比,賀知章無疑是幸運的。
他的政治仕途是順風順水,人生也算是過得比較圓滿。
“有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青年時代的賀知章,就性曠夷,善談說,狂人之態初顯。”
“三十六歲這年,他順利通過了科舉考試,從此步入仕途。”
“作為浙江省有史可稽的第一個狀元,賀知章可以說是開了先河。”
“可是在中央,大家基本上都是科舉出身的學霸。”
“身在官場,情商顯然就比智商重要太多了。”
“最開始的賀知章,對官場風雲看得很開。”
“他完全不在意升官發財,做一介學官做得樂不可支。”
“可是他的姑表兄、宰相陸象先看不下去了。”
“這位表兄一直都很看好賀知章,他跟彆人誇獎說。”
“賀知章風流倜儻會說話,我要是一天見不到他,心裡都會生出鄙吝之氣。”
“在陸象先的幫助下,賀知章去了太常寺,才算是正是開始仕途生涯。”
“憑借才華,賀知章很快嶄露頭角。”
“可是比起欣賞,他招來的更多是酸溜溜的嫉妒。”
“一口吳地方言是賀知章的標誌,也是同僚嘲弄他的把柄。”
“一群朝臣在背後說賀知章就算是南方的金子,也是來到了中原才得以發光。”
“這些議論傳到賀知章耳朵裡,他莞爾一笑,寫下一首《答朝士》回應。”
“鈒鏤銀盤盛蛤蜊,鏡湖蓴菜亂如絲。”
“鄉曲近來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吳兒。”
“吳地的蛤蜊、蓴菜,你們中原人也覺得好吃,但是你們不會介意這些東西來自南方。”
“所以英雄不問出處,是金子到哪裡都發光,乾嘛在意我是南方人呢。”
“而麵對上司的打壓,賀知章也給出了高情商的滿分答卷。”
“廣東人張九齡做宰相時,不知道為什麼一直看不慣賀知章,一直沒給他升官。”
“後來張九齡被罷相,怕賀知章伺機報複去道歉。”
“一番話,說得張九齡大為慚愧。”
“多年之後,杜甫回憶起有性格更有情商的賀知章,寫詩說。”
“賀公雅吳語,在位常清狂。””
“賀知章處廟堂之高,有自己一套風趣幽默又不失放逸的處事方式。”
“但更重要的是,他收放自如,知道如何用最合適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困境。”
“狂人的標配就是痛飲酒,賀知章也不例外。”
“說起賀知章最著名的酒友,非李白莫屬。”
“天寶元年,李白帶著自己的詩作來到了長安,想要在此闖出一片天下。”
“他剛一來到,就遇到了賀知章。”
“彼時,李白隻是一介布衣之士,而賀知章已經是德高望重又身居要職的太子賓客。”
蘇軾:賀知章是浙江曆史上第一個狀元,又是大唐最幸福的詩人。
賀知章37歲考中進士、狀元,活到將近90高齡。
一生恰逢唐朝最鼎盛、最安定的時期,可謂福壽綿長。
他經曆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皇帝。
先後任國子四門博士、太常博士、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官拜三品。
一路繁花,做官一輩子,最終回鄉高壽而終。
由於生逢盛世,以及曠達的個性。
賀知章詩歌基調樂觀,氣度雍容,清新瀟灑。
賀知章個性灑脫,好酒。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說他喝醉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像坐船一樣。
他喝醉後掉到井裡頭,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夠得上頭號酒仙。
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
與張旭、懷素稱唐草三傑。
玄宗天寶初年,賀知章大病一場,上疏請為道士。
唐玄宗賜其還鄉,歸居四明,皇太子及滿朝大臣為之餞送。
賀知章回鄉後寫過《回鄉偶書》二首,這是《回鄉偶書之二》。
離彆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從考中進士離彆家鄉到長安為官50載,賀知章才感覺到家鄉人事變遷太大了。
隻有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一樣。
“但是一見到豐神俊朗的李白,賀知章的直覺就告訴他,眼前這個可不是一般人。”
“李白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蜀道難》給賀知章看。”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賀知章酣暢淋漓地讀完全詩,激動得不住點頭,莫不是謫仙人下凡!”
“結識了謫仙人,自然要慶祝一番。”
“賀知章熱情地拉著李白去喝酒,結果剛在酒肆坐下,他就尷尬地發現走得匆忙,沒帶現金。”
“誰知,賀知章沒有被擾了興致。”
“而是毫不猶豫地解下腰間顯示官品的金龜,換了幾壺溫酒和李白暢飲。”
“於是,這對年紀差了四十二歲的酒友,在長安城的酒肆裡推杯換盞,儘興而歸。”
“之後,賀知章還把李白舉薦給了唐玄宗。”
“這次會麵,對於李白來說意義非凡。”
“以至於多年之後賀知章故去,李白數次情真意切地懷念。”
“後來杜甫追憶長安城這些著名飲者,寫了一首《飲中八仙歌》,金龜換酒的李、賀也在列。”
“而賀知章由於年齡和資曆,被杜甫排在了第一位。”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而同屬於飲中八仙的張旭,也是賀知章的酒友。”
“張旭也是個狂人,他寫得一手好草書,被稱為草聖。”
“但是他常常醉後作書,甚至會摘下帽子用頭發蘸墨汁寫下驚世之作。”
“即使在王公大臣麵前,他也絲毫不會收斂。”
“也因此,張旭也被成為張顛。”
“一樣喜歡喝酒、喜歡寫草書的賀知章常常和張旭痛飲,然後揮毫潑墨。”
“至於把書法寫在哪裡,也完全看這兩位的心情。”
“有的時候是在牆壁上,有的時候是在屏風上。”
“興之所至,落筆為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