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曾巡行各地,楊萬裡對所過之處的民歌特彆感興趣,認真玩味。”
“同年冬,沈師的農民起義軍逐漸壯大,從福建進入廣東梅州一帶。”
“楊萬裡立即召集諸郡兵親自帶領前去鎮壓,年底就把起義軍全部鎮壓下去了。”
“淳熙九年,繼母喪,為母守喪。”
“服喪期間,楊萬裡作詩很少,因與繼母感情很深,沉浸悲痛之中。”
“淳熙十二年,楊萬裡遷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
“左丞相王淮問他,覺得當下最急的事是什麼。”
“楊萬裡答道,人才問題是當務之急。”
“並呈上《薦士錄》,舉薦朱熹等60人,都是正直且有才華之人。”
“鑒於楊萬裡的才學和正直品格,八月,孝宗親自提拔他為太子侍讀。”
“楊萬裡在為太子評述曆代史事,曾寫下《東宮勸讀錄》,借此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
於謙:楊萬裡行走在家鄉湴塘村裡的荷塘邊,感受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風景。
卻看到一隻小蜻蜓戲水後懸停在剛剛冒芽的荷尖上,靈感倏忽而至。
這和楊萬裡性格中那份孩童般的新奇與純真,和嫻熟的詩詞創作是分不開的。
這樣的觀察力可謂細致入微,這首詩也成為了一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楊萬裡的詩歌自成一派,風格獨特,清新自然,給人一種曲儘其妙的感覺。
由於作詩甚多,又被稱為一代詩宗。
他年幼隨父親四處遊學、使得他見識廣。
廿四歲才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廿七歲進士及第,繼而步入仕途。
一直到宋光宗紹熙三年辭官回家,經曆近40年仕宦生活。
簡單一點來概括,他成名不易,出身不高。
但很有骨氣,一直主張抗金,辭官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雖然說,儘管仕途平穩,楊萬裡的文學之路卻充滿了探索與革新。
他並不滿足於傳統的詩詞格式,而是勇於嘗試。
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感悟融入詩中,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真摯的情感流露。
他的詩作語言平易近人,意境深遠,往往能在平凡中見真章,讓人讀來回味無窮。
在他的筆下,既有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描繪,也有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
他通過詩歌表達了對百姓生活的關注,以及對社會不公的批判,展現了其作為文人的擔當與情懷。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楊萬裡在詩歌創作上追求活法。
強調詩歌應隨時代變遷而不斷創新,這一理念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前衛的文學主張。
他鼓勵後學不拘一格,勇於突破,為南宋文壇注入了新的活力。
“淳熙十三年,楊萬裡轉任樞密院檢詳官,掌管監察樞密院事務。”
“陸遊應昭來到臨安,楊萬裡與陸遊思想、學術觀點、詩歌主張等方麵雖不一致,但對陸遊的文學才能卻是推崇備至。”
“淳熙十四年,楊萬裡被任為秘書少監,掌管圖書、國史、天文曆數等的秘書省副長官。”
“此時寫有《旱曦應昭上書》等,陳述自己的政見,宋孝宗稱他直不中律。”
“而孝宗年事已高,北伐中原早以失去信心,宰臣沒有多大作為。”
“楊萬裡雖竭心國事,但收效甚微,不免有點灰心。”
“淳熙十五年,宋孝宗采納翰林學士洪邁的建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
“朝中一些人認為張浚也在配饗之列,其中楊萬裡最為堅決,上書力爭主戰名將張浚也應當配饗。”
“指斥洪邁專橫獨斷,言辭激烈,由此惹惱孝宗。”
“四月,楊萬裡與洪邁都被遣外任,楊萬裡出赴任筠州知州。”
“淳熙十六年,宋孝宗傳位給太子趙惇,是為宋光宗。”
“五月,光宗便給楊萬裡恢複直秘閣的貼職,八月召楊萬裡入京。”
“九月,楊萬裡入京,不久就受到光宗的接見。”
“楊萬裡一連上了三道奏劄,叮囑光宗要愛護人才、防止奸佞。”
“淳熙十六年,楊萬裡被任命為借煥章閣學土接伴金國賀正旦使,迎送和陪伴金國來南宋祝賀元旦的使者。”
“金使南來,常兼負窺探虛實的任務,盛氣淩辱、敲詐勒索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沿途州縣忙於接待,苦不堪言。”
“楊萬裡率領的船隊由二十四隻大船組成,白天岸上纖夫密如螞蟻,晚上火炬照得如同白晝。”
“迎送的路線是南起臨安,北到淮河,中經運河、長江。”
“這一帶正是昔日南北交鋒的戰場,吊古傷今,楊萬裡寫下一係列愛國主義詩篇。”
“紹熙二年,朝廷下令於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
“楊萬裡認為此時行使這種貨幣並不利於國情,是變相增加百姓負擔,不易被接受,便上書諫阻,不奉詔。”
“這一行為得罪了當時的宰相,於是楊萬裡再次被貶,任贛州知州。”
“楊萬裡自請離職,改作祠官,該年八月回到家鄉吉水,開始歸隱生活。”
“楊萬裡晚年誓不出仕,是由於當時韓侂胄擅政,囑托楊萬裡為其作記,並許以高官。”
“楊萬裡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
“族侄楊士元從外麵回來拜訪楊萬裡,言及邸報所載韓侂胄出兵北伐之事。”
“楊萬裡聞罷痛哭失聲,憤然悲歎奸臣胡亂作為,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
“他寫下十四言書,告彆妻兒,筆落而逝,享年80歲。”
王陽明:晚年的楊萬裡,更是將這份對文學的熱愛與執著,化作了一篇篇傳世佳作。
不僅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寶庫,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的詩歌,如同一股清泉,在曆史的長河中靜靜流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楊萬裡這首《小池》趣味詩,儘顯彆致,如果人生裡能一直保持住童真自然,那得有多好。
泉眼無聲惜細流,那涓涓細流,悄然無聲地彙入小池。
仿佛是大自然最細膩的筆觸,在寧靜的畫卷上輕輕勾勒。
泉眼無聲惜細流,它不舍晝夜,卻也懂得珍惜每一滴水的珍貴,這不正是人生應有的態度嗎?
珍惜每一刻,無論是平淡還是激蕩,都是生命不可多得的饋贈。
樹陰照水愛晴柔,那池邊的樹木,將自己的影子溫柔地投射在水麵上,與陽光嬉戲,與微風共舞。
它們不因歲月的流逝而哀傷,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每一縷陽光的溫暖,每一陣微風的輕撫。
人生亦應如此,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應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去擁抱生活中的每一份溫柔與美好。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那初生的荷葉,羞澀地探出頭來。
而輕盈的蜻蜓,早已捷足先登,立在了它的尖端。
這畫麵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與希望。
人生若能如這小荷與蜻蜓,勇敢地麵對未知,積極地探索世界,那該是多麼美妙的體驗啊!
願每個人都能帶著這份童真與自然,去追尋人生的真諦,去體驗生命的豐富多彩。
無論歲月如何更迭,願都能保持一顆純真的心,去擁抱每一個清晨與黃昏,去珍惜每一份遇見與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