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在信息通訊不發達的時代,讀書和遊曆是見識世麵,豐富眼界的最好方式。
尤其對於擅長寫現實主義風格的文人們,隻有耳濡目染古今絕學,親眼目睹天下悲喜,才能誕生優秀的作品。
唐朝中晚期詩人張籍,便是這樣的代表。
張籍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相傳他最崇拜的詩人是杜甫,曾經將杜甫的詩作燒成灰燼後食用。
意為吃了杜甫的著作,肚子裡的墨水也可以讓他自己寫出如杜甫一般優秀的作品。
雖說此事在曆史上不可考,但張籍詩作風格的確類似杜甫。
直接地寫明真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犀利且深沉地表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一般的願望。
提起張籍,他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詩壇中算不得出名人物,也沒有什麼留給後世矚目的政壇成就。
但是他在自己生活的幾十年裡,文學才能是聲名遠揚。
多位詩詞大家與其交好,對他的作品稱讚不絕,這和他豐富的人生見識和經曆有很大關係。
可以說在他的一生裡,一程程山水,一段段年華,都在造就著出色的現實主義詩作和他自己豐富的生命旅程。
“張籍出身非常貧窮,少時就四處遊學飄泊,學成後還前去長安尋求改變命運的機會。”
“雖然他天資聰穎且勤勉好學,但由於出身太低,且無人引薦。”
“最後是好多年下來,功名和學業都沒個著落。”
“從那以後,張籍就開始了用腳丈量世界,邊走邊思考生活的狀態。”
“他這段時間的遊曆生活,看到的是民間最真實的喜樂和疾苦。”
“品嘗的是世間最真實的酸甜苦辣,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多以描寫遊曆沿途所見所聞為主。”
“雖說張籍的遊曆生活眼中不乏美景,但是也看到許多辛酸苦楚。”
“彼時,中原地區戰爭頻發,百姓徭役加重。”
“牛群和壯丁都被用來充軍前線,底層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張籍借牧童童言無忌的話語,揭露當時的黑暗和百姓生活的疾苦。”
“張籍類似的作品還有在《征婦怨》中描寫家中唯一男丁,被迫參軍後戰死沙場留下妻子和遺腹子無人照料的慘狀。”
“當看到因戰爭和政治黑暗而帶來的那麼多民間苦難,張籍內心觸動。”
“張籍四處遊曆的這幾年是他渴望求取功名卻事事不如意的階段,從他的詩作來看,他走過多地。”
“他這一路的所見所聞,對於一名現實主義作家來說,是一筆重要的財富。”
“他這一路上看到的民間百態,人情冷暖,也讓他筆下多了一份慈悲和追求和平的心態。”
“張籍遊曆時在不同城市留下諸多優秀詩篇,他在詩壇的名聲也逐漸開始響亮,其中最著名的屬他在洛陽時寫下的思鄉之作《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複恐匆匆說不儘,行人臨發又開封。”
“在這首《秋思》中,一封家書承載的思念和不安讓張籍寫得情深意切。”
“這首詩讓張籍在自己家鄉的詩名更甚,雖然他仍然沒有考取功名,也未謀得個一官半職。”
“但他的名聲吸引來了著名詩人孟郊,後來孟郊又向韓愈引薦了張籍。”
“韓愈,他是改變了張籍一生命運的貴人。”
“韓愈這個人,性情豪放,廣結好友,他對張籍的才華非常認可。”
“據傳韓愈還收了張籍為學生,雖然張籍比韓愈還年長幾歲。”
“韓愈和張籍相識的第二年,張籍經韓愈推薦參加科考考取進士。”
“這時的張籍已經超過三十歲了,本以為這個漂泊多年的寒門子弟往後可以安穩工作生活了,卻不曾想他的生活還一直處在困難模式中。”
蘇軾:張籍在詩壇有重要影響力,一個人走過的路,就是他看過的世界。
世人皆愛春江花月夜的初唐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盛唐,卻很少夢回天子九逃的中晚唐。
可是,在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曆史中,頹靡的中晚唐也依然有我們難以忘卻的情懷。
一雙筍鞋,一根藤杖,成了詩人張籍在亂絲密網的中唐踽踽前行的依仗。
竹筍製成的筍鞋,簡單而易得,也很實用。
張籍的一生也正如筍鞋那般卑微而又充滿韌性。
張籍一生坎坷,33歲中進士卻未能做官,40歲才勉強吃上國家飯。
因工資低看不起病,還當了10多年的瞎子。
50歲後,生活才安定,職業生涯稍微有了起色。
他是詩人中的另類,但他更是中晚唐文人的縮影,曆經千帆,卻依然堅定自我。
詩人張籍小時候是杜甫的鐵杆粉絲,把杜甫的詩燒成灰。
然後將灰和蜂蜜拌在一起,定時定量,每天早上吃3勺。
有一次,朋友去家裡看他,看到張籍的舉動。
朋友聽了哈哈大笑,直說張籍癡人一個。
或許是年少時瘋狂的吃灰,張籍的這首《秋思》也頗有些杜甫的韻味,在一眾寫秋思的詩詞中脫穎而出。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複恐匆匆說不儘,行人臨發又開封。
一封家書,都交給信使了。
可是在送信人要走的時候,又重開家書,唯恐有沒說完的話。
這種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滿含真情,飽含對親人家鄉無限的思念。
安史之亂後,大唐衰落,杜甫從沒有哪一刻認識到儒家思想的重要。
如果沒有儒家思想君臣的約束,地方不聽中央,國不是國。
杜甫對儒家思想的虔誠也影響著詩人張籍,他對杜甫每飯不忘君很是認同,張籍也一直在堅定地維護擁護中央。
杜甫知人情,關心民生疾苦,對百姓艱苦的生活抱有極大的同情,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也深刻地影響著張籍。
“張籍中了進士後,五年內沒有被任任何官職,依舊是四處奔波。”
“最後勉強謀得一個太常寺太祝的職位,官職九品,典型的芝麻官。”
“這個芝麻官,張籍一做就是十餘年。”
“在這期間,他的生活絲毫沒有起色,依舊是窮困潦倒。”
“加之患上了眼疾,他的詩作中充滿了對自己生活的無力和無奈。”
“張籍曾經這樣描寫自己的經濟狀況,老大登朝如夢裡,貧窮作活似村中。”
“好不容易一把年紀做了點官,卻依舊如村中野夫一般貧窮。”
“他在《早春閒遊》中講述了自己因貧困和患病,常年不出門的窘境。”
“偶爾遇到早春美景,也隻能勉強去看一看,他的生活狀況連欣賞景色的能力都成了奢望。”
“若說早年間四處遊曆的張籍雖然也是漂泊異鄉,但起碼仍有康健的體魄可以跋山涉水。”
“而如今的張籍,位居末流官職,仕途看不見希望。”
“微薄的收入無以養活家庭,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仿佛永遠走在命運不偏愛的軌跡上。”
“幸運的是,雖然此時的張籍隻是個九品官。”
“但是他在當時詩壇的影響力頗為顯著,孟郊、韓愈、白居易這樣的詩壇大家都是他的好友。”
“好友們不僅對張籍的文采經常表達讚許,也時常對他眼下的困局表達著真心的安慰。”
“這些人生低穀時的友情總算是張籍的一點慰藉,也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中難得看到的一些溫暖。”
“無論是天氣的陰雨和黑夜的漫長,還是殘破房屋中的漏風漏雨,生活中的一切煩惱和孤寂都韓愈都可以理解。”
“於張籍而言,韓愈不僅僅是仕途上的貴人,更是可以吐露真心的知己。”
“除此之外,張籍的很多好友也都寫過詩作表達對他壯誌難酬的不滿和安慰,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居易和孟郊。”
“孟郊在《寄張籍》中直截了當地表達了對張籍處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