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作為禦用詩人,沒辦法在內容上出新,便隻有在形式上出新。”
“一首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詩歌,無論再怎麼寫,境界終歸低下。”
“唯一的彌補辦法就是極儘雕琢之能事,使詩歌的形式美完全壓倒內容美。”
“換句話說,要把蘿卜賣出高價,就隻能把蘿卜雕刻成花,襯以金箔,盛在精美的瓷碟裡,配上貴族氣的銀質餐具。”
“齷齪的動機,加上貨真價實的才華,終於成就了律體詩這種極儘形式美的新詩體。”
李清照:大唐詩人往事,沈佺期唐代律體詩之始。
佺期公從政後到底做了哪些事也不太清楚,結合全期公生卒年限,以及他在詩中所提到的一些隻鱗片爪的記述,隻能作個略考。
佺期公唐顯慶元年出生於河南省相州府內黃縣,上元元年中進士,時年18歲。
能18歲中進士,仕人中鳳毛麟角,其前可入神童之列,其時可謂少年得誌。
這一年12月,武則天為籠絡人心,鞏固其政治地位,向唐高宗進奏了十二件事。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詔行十二條,這十二條中的一條與佺期公有關,即提高才高位卑官吏。
所以佺期公一入仕途就直接進入了唐王朝的最高權利集團的圈子裡,他最開始的職務是協律郎與侍製。
即無事時在南省從事文書工作或研究格律,皇帝出巡或有大型活動時跟隨做一些應製詩文。
以歌時世,他對律詩的規範可能也是在做協律郎時完成的。
從他的詩作中可以查出,這類詩詞詞句華麗,格律精嚴,但沒什麼實際內容,比較空泛。
大概在30歲左右晉升為考功員外郎,屬五品或六品官之列。
在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員是由宰相提名,皇帝詔命,考功員外郎主要從事科舉考試的一些事宜。
唐朝科考一般是三年一舉行,作為京官,非大比之年並不是很忙。
公事之餘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侍從武皇,做詩應對。
則天皇帝的五言詩做得很好,書法也很有名氣,她的飛白為古今一絕。
所以她對才人也格外看重,全期公也是她當時看重的俊才之一。
佺期公與宋之問的五言詩在當時的宮庭應製詩人中是最上乘的。
佺期公由考功郎晉升為給事中,然後做了尚書。
給事中任上3年,尚書任上5年。
給事中在唐時是很大的官,同三品,具體負責中書省的日常政務工作。
尚書在唐時一般由正三品以上官員充任,位列九卿,完全可以用顯赫形容。
這此詩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給事中這個官職在中書省的地位與威風。
唐時像給事中這樣一類實實在在的要職隻能由皇帝信任的人或親信擔任。
武皇當政時期,佺期公的仕途的確是一帆風順的,一直活躍在最高權利集團周圍,沒有做過地方官。
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任職,皇帝都很重視他,有活動他是必請之人。
仕途上,他40歲以前做的是中等官吏,但很得寵。
40歲以後做的是高官,他受寵30多年,這在官場是少見的。
“在沈、宋之前,詩歌的形式相當樸拙,幾乎是五言詩的天下,其典範就是偽蘇武、李陵的作品。”
“後來七言詩漸漸興起,音律、對仗的規範也越發複雜和嚴格起來。”
“如果不是有沈佺期、宋之問對律體詩華美形式的發展與整合。”
“恐怕就讀不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儘長江滾滾來。”
“以及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儘,蠟炬成灰淚始乾這樣精美的詩句。”
“作為奠基者,沈佺期的七言律詩寫得當然不如杜甫、李商隱那般出色。”
“不過倒也能夠從中欣賞到蝴蝶剛剛破繭而出,美麗而稚嫩的模樣。”
“沈佺期最著名的七言詩,當屬《獨不見》。”
“《獨不見》是樂府舊題,題下多寫相思而不得相見的內容。”
“沈佺期所寫的,正是閨中妻子對戍守邊疆的丈夫的一片相思。”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華美的宅院裡,一位美麗的少婦正在獨自憂傷。”
“她看到燕子成雙歸來,在梁上築巢而居,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守空閨,不知還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和愛人團聚。”
“九月秋風蕭瑟,黃葉紛紛吹落,眼看著就要進入嚴冬了,而丈夫戍衛了十年的北方遼陽不知道該有多麼寒冷呢。”
“懸隔千裡,音信不通,再濃的思念也沒法兒寫信讓他知曉。”
“隻有獨守這漫漫長夜,在無眠中艱難地苦挨時間。”
“這愁緒難道隻有自己來消受嗎?看那明月照在空床的流蘇上,仿佛在寬慰著這份憂傷。”
“這樣的詩,已經是地地道道的律體了。”
“風起於青萍之末,對於盛唐以後律體詩的滾滾洪流而言。”
“這樣的一首《獨不見》,正是那一點被人忽略了的青萍之末。”
“沈佺期字雲卿,名與字交相呼應,表示其人有仙姿且有修仙之望,這是唐代道風盛行的印記。”
“然而,沈佺期終其一生,從未超凡脫俗,始終在名利場上摸爬滾打。”
文天祥:唐朝備受爭議的詩人,沈佺期十首詩,景物與情感渾然一體。
唐朝初期詩人沈佺期的詩,曆來不為人稱道。
因為其長期深入宮中,以應製詩為主,該題材詩曆來不受重視。
拋開人品和曆史問題,單純從詩歌藝術角度去品鑒,沈佺期在律詩方麵做出卓越的貢獻。
沈佺期在19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在之後三十年來裡,為官生涯一帆風順,備受武則天的賞識。
在仕途平穩期,是他詩歌創作的第一個階段,這時的詩以應製詩為主。
詩歌表現出齊梁遺風,詩風以豔麗為特色,內容以歌功頌德為多。
不過,沈佺期這一時期的應製詩相比齊梁時期,體現出大氣、精致的特質,又追求對仗,思想更加渾厚。
第一階段的創作生涯裡,除了應製詩外,還包括一些送彆詩和感物詩。
這些題材的詩思想更加充實,語言更加樸素,詩歌意境更接地氣,與追求綺麗之風的應製詩完全不同。
另外,從詩體方麵來看,沈佺期這一時期的詩從古體轉向新體。
尤其以新體詩占絕大多數,主要以五言詩為主,講究神韻和格律。
第二個階段,是沈佺期政壇最不得意的時候。
他因考功受賄被彈劾入獄,後又受到二張兄弟牽連,被貶至嶺南。
四五年的時間裡,沈佺期所創的詩,內容較為豐富,思想境界更加充實。
一改追求華麗辭藻的弊病,用真實的情感創造出另類的詩歌境界。
另外,此時詩人的內心是矛盾又脆弱的。
他常常利用身邊的物喻人,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心聲。
從藝術價值角度出發,此時詩歌藝術比第一階段的時候要高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貶嶺南的時候,他親眼目睹嶺南的景物。
抒發自己惆悵、思鄉、不得誌的情懷,對嶺南山水也有描述,體現出一番另類的審美意蘊。
再有,第二個創作階段,沈佺期遇赦北歸,他聞訊自然高興,在其詩歌中表達自己北歸迫切的心願。
在北歸的路途中,他又借物抒情,此時的心情沒有了沉重。
體現出一絲絲的喜悅,同時對自己的境遇與前途進行深思。
第三個階段,是回到京城後直至去世時期。
這段時間,沈佺期又回到宮廷應製詩的創作,不過此時的詩,要比第一階段的詩,藝術價值要高。
雖然其應製詩擺脫不了綺麗的詩風,但文字又體現出活潑流暢的一麵。
另外,他又追求自然美和境界美,情景交融,加之豐富的想象力,由景入情,渾然一體。
沈佺期特彆重視意象的使用,在貶謫詩中用意象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以及人生觀,此種寫作手法同樣具有影響力。
沈佺期還有一大貢獻,他是五律詩的完成者,他在詩中運用自然和恰當的聲律。
讓其詩歌具備恰如其分的韻律,對盛唐詩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