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淡出江湖,改名為羅隱。
羅隱前半生漂泊潦倒,時運不佳,與仕途無緣,難展心中宏願。
其實他富有才華,寫了不少的詩文,不乏名篇佳作。
這份非凡的才情,使得他在民間還是蠻受歡迎的。
當朝宰相令狐綯的兒子考中進士,羅隱寫了詩文以表示祝賀。
兒子考中進士本是值得高興的人生大事,然而宰相卻漫不經心,得到羅隱的詩文手跡卻大為欣喜。
真有些匪夷所思,但是也足以證明羅隱的作品有很大的魅力。
有位才女對於羅隱的詩文相當喜歡,常常在她的父親麵前吟誦。
當有一天,有緣見識這位偶像時,結果出乎意料。
因為羅隱其貌不揚,甚至有些醜陋。
才女大失所望,從此絕口不念羅隱的詩。
對於羅隱有無妻室,很難搜集到相關的資料。
古代才子放浪形骸,流連於煙花枊巷,倒也見怪不怪了。
歌妓雲英是羅隱的舊日相好,不知當時倆人是否有過海誓山盟。
光陰流逝,十年之後羅隱故地重遊,再度邂逅雲英,兩人舊情複燃。
雲英風姿猶在,紅顏未逝,觸動了羅隱的內心隱痛。
鍾陵醉彆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這兩句有著惺惺相惜的意思,也有著人生失意,辛酸無奈,五味雜陳之感。
末一句反問,問得好!難道真的是我們都不如彆人嗎?誰知道呢?
現實世態如此,哪是個人命運能左右得了?
身不逢時,事不由人,陰差陽錯,種種蘭因絮果。
羅隱寫過一首詠物詩《蜂》,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它有著諷喻的意味。
既讚美了那些終日勤勞,不畏艱難,造福於民的人,又諷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不勞而獲的人。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儘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輾轉江湖數十載,看透世態人情,也嘗遍酸甜苦辣,他的作品有著現實主義的意義。
他敢於以詩筆抗爭社會的黑暗,反映民生疾苦,抒寫個人的坎坷際遇。<
br>
他的詩風流麗,筆力恣意,感情沉鬱蒼涼,言淺意深。
雖不算十分完美,然而終是晩唐一代名家風範。
羅隱寫過一首曠達的詩,後兩句家喻戶曉。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人生得意須儘歡,不妨高歌一曲,人生失意也就罷了,無需過多在意。
愁也好,恨也好,都要樂悠悠。
今天有酒,就儘情地喝,不妨酩酊大醉。
明日憂愁來了,就等到明天再去愁。
它本身就已經是意思淺白,沒有任何典故。
但是意味深長,餘韻悠悠,值得活學活用。
“竇潏特為之建築了園林房舍以安居,池州百姓在生計上也對羅隱予以幫助。”
“羅隱在隱居池州約六七年時間裡,寫了大量貴池一帶風光及關心國計民生的詩歌。”
“中和三年,羅隱離開池州,遊鄭州等地。”
“次年,投鎮海節度使周寶,在鎮江周寶幕中達兩年之久。”
“同年,羅隱在潤州期間,與僧處默交遊,送王蘊任蘇州刺史。”
“光啟三年,五十五歲的羅隱輾轉返歸家鄉杭州,投奔時任杭州刺使的錢繆,受到器重。”
“錢繆初任其為錢塘縣令,拜著作佐郎。”
“唐昭宗龍紀元年,昭宗改禦名曰曄,羅隱作賀表,當時京師稱為第一。”
“景福二年錢繆被任為鎮海節度使,羅隱代錢繆草謝表,被授為鎮海軍掌書記。”
“乾寧四年,代武肅王錢繆草謝賜鐵券表。”
“此後十年間,又相繼授羅隱觀察判官、司勳郎中、鎮海節度判官等職。”
“梁太祖朱溫篡唐後,羅隱慕道之意愈深,朱溫以右諫議大夫召羅隱入朝。”
“但他卻累征不至,且力勸錢謬討伐朱溫,錢謬不允。”
“後梁開平二年,錢繆被封為吳王,錢繆表薦羅隱為給事中,此年前後羅隱與羅袞唱和。”
“羅隱入錢繆幕府二十餘年,賓主遇合,凡邦土之大事記、錢繆的文告、奏表多出於羅隱之手,其才華得以施展。”
“梁太祖開平三年,羅隱寢疾,五月,遷授鹽鐵發運使。”
“十二月,羅隱逝世,享年七十七歲,歸靈杭州錢塘縣定山鄉居山裡。”
“葬於徐村之穴,鎮海軍節度推官、金部郎中沈崧撰墓誌。”
文天祥:晚唐時政壇黑暗腐敗,國家如大廈將傾,內有宦官之憂、外有藩鎮割據。
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權貴視百姓如草芥,肆意魚肉。
諸多亂象,令人無奈歎息。
黃巢起義爆發,唐昭宗逃難,隨駕的伎藝人隻有一個耍猴的。
這猴子馴養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隨朝站班。
唐昭宗很高興,便賞賜耍猴的五品官職,身穿紅袍,就是賜朱紱,並給予稱號叫孫供奉。
孫不是這個人的姓,而是猢猻的猻字諧音,意謂以馴猴供奉禦用的官。
羅隱有感此事而創作了這首《感弄猴人賜朱紱》。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
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十二三年我困於考場曆儘艱辛,多少良辰美景也隻能不去問聞。
還不如去購買一隻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開心一笑就緋袍加身。
羅隱這首詩,用作者自己和孫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鮮明對比。
以自我諷嘲的方式發感慨,泄憤懣,揭露抨擊皇帝的昏庸荒誕。
首句十二三年就試期,詩人慨歎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讀的艱辛。
次句五湖煙月奈相違,詩人回憶自己離鄉的孤苦。
這兩句都是為後兩句作的鋪墊,十二三年不是確指,是十多年的意思。
五湖一般是指洞庭、鄱陽、太湖、巢湖、洪澤五湖,這裡是代指江南。
江南河流縱橫,蒙蒙煙霧溶和著淡淡的月色,景色很美。
羅隱是餘杭人,家鄉就在江南。
他對自己過去一次次地離開家鄉,著迷於考試,不禁感到十分悔恨。
三句詩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羨慕,實則是對君主的辛辣諷刺,其中蘊含著詩人巨大的悲憤。
結句既痛刺唐昭宗的症結,也刺痛自己的心事。
昏君不可救藥,國亡無可挽回,其中蘊含著詩人對李唐江山每況愈下的隱憂。
官吏所穿的公服,根據品階高低區分為不同顏色。
紅顏色的公服,五品以上的官才能穿。
羅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卻做不了官,耍猴人一日之內便可飛黃騰達,這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照。
這是首諷刺詩,羅隱不僅抒發了自己的憤慨,而且嘲諷了皇帝。
唐朝末年國家就要滅亡了,但唐昭宗不急於求人才,拯救國家。
仍然沉溺於遊樂享受,賞玩猴戲,實在是一個糊塗昏庸的皇帝。
此詩看似自嘲,實則是發泄內心的憤懣,把自己的辛酸當作笑料,將皇帝的荒誕當作正經。
以放肆嘻笑
的態度進行諷刺,抨擊皇帝的的昏庸荒誕。
嬉笑怒罵間,寫出晚唐整個時代的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