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天子之怒(四)(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4769 字 9個月前

謝岩不再多說多問,而是輕輕揮了揮手,示意吳成退下,而後緩緩地坐到椅子上,心情可謂是沉重複雜至極。

商涵能夠被人利用,說明他就是個小人,其生死根本微不足道,況且,紫珠不過一介卑微女子,並不存在“”有所交代”一說,能找到凶手固然是好,找不到謝岩也不認為能有什麼大不了。當日試圖找出幕後之人,根本原因是想知道那人是誰,自己不想被人在暗中算計而已,哪知道事情弄大了以後,皇帝也攪和進來了,且非常明顯,那是另有所圖。

從劉仁實那裡出來後,謝岩一路都在思索皇帝到底想要乾什麼?分析過很多種可能,又都被自己給一一否定了,最終覺得,還是“敲打”和“教訓”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在他的記憶裡,李治對自家人總體來說不錯,真正對宗室下手的人是後來的武則天。

但現在卻明顯不是那麼回事了,拿進“大理寺”,帶有強烈的“問罪之意”,且是府內所有人,一般而言,這已等同於“抄家”了,非“謀逆之罪”,絕不可能如此行事。

但是謝岩知道,李家的王爺們,壓根兒沒這能耐,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皇帝想通過此事大搞株連,把自己看不順眼的人一股腦給裝進去,就如同當初“高陽公主謀反案”那般,眾多不相乾的人都倒了大黴,現在看起來,還會來這麼一出。

“那麼誰才是皇帝的目標呢?”謝岩問著自己,卻沒有答案。畢竟這是一場針對宗室親王的行動,他們和朝臣之間,有關聯卻並不密切。

謝岩實在想不出來,覺得還是明天再說吧,反正皇帝的這次行動和他無關。

世上有很多的事情都是你越不認為它會那樣,結果偏偏就是。

第二天一早,吳成又帶人出去打探消息,直到下午,他才匆匆忙忙地親自跑回來,一見謝岩即氣喘籲籲地道:“不——不好了,‘羽林左衛’的人,包——包圍了‘趙國府’。”

“什麼?你再說一遍!”謝岩“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衝著吳成大聲問道:“可是你親眼所見?”

“是——”吳成咽了一口氣接著道:“是親眼所見,不過沒看到有人進去,隻將國公府圍的水泄不通而已。”

謝岩徹底驚呆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事居然能夠扯到長孫無忌那裡,而且從皇帝快速的動作當中不難看出,這一次的最終目標,其實就是這位大唐功臣第一人,而且還是自己的親舅舅。

儘管謝岩知道長孫無忌退出曆史舞台那是必然,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是被“商涵之死”這樣一件小事給牽扯進來,而且多多少少和自己還有那麼一點點關係。尤其重要的是,謝岩感覺到,隨著李治權柄日重,行事那是越來越果決,這一次的事件,如果沒有他的暗示或者彆的什麼原因,謝岩絕對不相信李義府有這個膽子去觸碰長孫無忌,要知道,“病貓”也是老虎,不是誰都可以去欺負的!

在接下來的十數日內,謝岩知道的消息越來越多……

終於,謝岩從所知道的消息中,大體猜出了事情的經過——李義府當日奉皇帝詔令進入三位王爺在“長安”的府邸,通過對府邸中眾人的詢問,除了搞清楚“商涵之死”一事外,還得知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虢王”和“密王”兩家都是小王爺們親自去的長孫無忌府中拜訪並送禮,且在書房裡“密談”很長時間,而“滕王”卻是小王爺送完禮就走了,並無停留。

而這麼一件不算事的事情,卻被李義府在上報奏疏裡說成“虢王”、“密王”兩位王爺委托其子與“趙國公”長孫無忌“密議不軌事”,而皇帝“將信將疑”,讓李義府查出實證,這才有了“虢王”和“密王”兩家被拿入“大理寺”一事。

李義府非常精明,他知道自己單獨一個人無法應付,更難以堵住朝中悠悠眾口,所以,那天晚上他特意邀請了“大理寺卿”段寶玄旁聽。

段寶玄和李義府不對付,朝中人人皆知,有他旁聽,公正性當然不是問題,但是,李義府隻讓小王爺們親口承認了去拜訪長孫無忌,至於在書房裡交談的內容,卻一個字沒提。

然而,當他拿到小王爺們簽字畫押的“供詞”後,親自跑去麵見皇帝,稱:“趙公與兩位王爺秘密商議之事,有‘大逆不道’之嫌,‘大理寺’段正卿因與趙公交情深厚,故臣難以細問。”

李治聞言狀若大驚,稱:“朕難道如此失德,連阿舅也有反意?此事務必弄個清楚,絕不可冤枉了好人。”

為了表示“重視”,李治當即下詔,讓“羽林左衛”出動兩百騎,專門“保護”長孫無忌,在事情沒有查清楚前,以免有人“栽贓陷害”,同時,讓許敬宗“協助”辦理此案。

至此,哪怕是不知道真實曆史進程的大唐人,也知道皇帝的真實想法了!一時間,整個“長安”都籠罩在了“烏雲”之下,凡是和長孫無忌有交情的官員,無不處在惴惴不安之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