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白龍魚服(十六)(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5166 字 9個月前

眼看一老一少兩位臣子在自己麵前達成一致,李治心情大好,竟然提出要去“蔬菜大棚”和“孵化房”看看。

皇帝的要求說什麼也得滿足。

學堂有幾輛新式馬車可以派上用場了,否則那幾裡地靠走路的話,實在是遠了一些。

謝岩記不清有多久沒有去“蔬菜大棚”那裡了。今天陪同李治前往,剛好也可以去看一看洛克然與學堂合作後的變化。

資本通過投資科研而獲取高額回報,科研通過資本的注入,可以降低風險,同時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這是“雙贏”的局麵,是後世裡極為常見的一種做法。

然在唐人眼裡,“學問”是神聖的,不可沾染銅臭之氣,所以當初謝岩提出“五年規劃”時,凡涉及與學堂有關的,基本上是采用了“不平等”的方式,即商賈們隻管投錢,搞成了自然好說,搞不成隻能認倒黴,權當花錢買教訓,也隻有這樣,才能讓驕傲的讀書人心理上得到極大的滿足。

但在實際操作中,商賈們是全程跟進,一個個嘴上什麼也不說,但時不時得過問一下,卻是合理,任誰也說不出什麼。

在不觸及讀書人底線的情況下,學堂和商賈們之間的合作才能夠正常進行,當然,這也要歸功於洛克然、黃守義等一眾大商人的全力配合與支持,畢竟那不平等的“契約”可是白紙黑字的放在那裡。

商人就沒有傻子,洛克然他們之所以願意定立“不平等”的“契約”,除了商賈與讀書人地位之間的巨大差距外,更主要的還是出於對於謝岩、馮寶的信任,在掙錢一事上,洛克然和黃守義他們,對這二位那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謝岩與賀蘭敏之同坐一輛馬車在劉愣子的駕馭下行進在最前端,待到了地頭,馬車停安穩下來,謝岩第一個走下了馬車。

“嘶……”謝岩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這還是記憶中的“蔬菜大棚”嗎?

按照最初設想,“蔬菜大棚”弄出一些來以作樣本,等到玻璃製造出來後,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

可是令謝岩沒有想到的是,眼前的“蔬菜大棚”比自己當初弄得大了十倍有餘,總共十餘排一模一樣的“大棚”,自南向北,占據了很大一片地域,更誇張的是,每一排大棚最東側外牆之百步開外,另有一排“短了”一些的房舍。

“這、這是怎麼回事?”謝岩看著劉愣子問道,他不相信身為負責學堂安全的劉愣子會不知道此事。

隻不過,劉愣子還未及開口回答,一名護衛宦官快步走了過來,不用問也知道,一定是皇帝召見。

李治想知道的事情正是謝岩問劉愣子的事,無奈之下,隻好推到劉愣子身上,還特意說明:“劉校丞乃是武將出身,原為‘羽林左衛都尉’,現在學堂內,專職負責安全事宜。”

既然人很可靠,那便喚過來問詢,李治在此類事上,通常都比較隨和。

可是劉愣子就不同了,站到皇帝麵前,他連話都不知道如何說了,整個人杵在那,憋了半天一個字兒也沒說。

“你倒是說啊!”謝岩壓低的嗓門兒,怒聲道。

“撲通”,劉愣子突然雙膝跪地,緊跟著“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

事發太過突然,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李治看了一眼地上的劉愣子,訝然而道:“汝行此大禮,作甚?”

“聖——聖人當前,劉、劉愣子不敢造次。”

“嗬嗬嗬嗬”李治輕輕地笑出聲來,終於知道眼前的這位“校丞”為何如此失態了,敢情是知曉自己“皇帝”的身份!

“起來吧!好生回答即可。”李治淡然一言。

有了皇帝的口諭,劉愣子這才從地上爬起來,開始說起有關“蔬菜大棚”的事來……

最初的“大棚”其實占地並不大,可自“永徽六年”鄉裡提出“五年規劃”後,洛克然決意投入錢財在“大棚種菜”和“雞鴨育種”兩個方麵,並與學堂訂立了“契約”,這件事情,鄉裡幾乎多數人都知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