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將會超過所有人想象。”林棋自信的說道,“而目前,中國在計算機和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實際上跟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未達到高不可攀的程度。有些產業幾百年積累,我們想要超越的難度太大。計算機卻是新興的技術,不過幾十年曆史,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發展,從更僅僅20年的曆史……這個新興行業的投入,不僅僅給予我們縮小跟發達國家技術差距的機會,而且,它確實是有利可圖,甚至,市場規模不會遜色汽車、鋼鐵等等產業!至於,作為一項生產工具,它的推廣,更是會孵化一堆的新技術和新應用,進一步促進了整個社會其它領域的技術和經濟發展……我認為,計算機行業值得將它扶持為支柱產業!”
在這次不對外公開的會議之後,國內對於計算機產業的支持力度,徒然增加,與此同時,對於新創業電子公司主導的產業鏈的政策支持,也同樣是不斷的加碼!
改革開放初的中國,一開始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個石頭,在大局而言則是一些先進國家的製度和經驗。小的方麵,也包括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產業布局。
在幾十年後來看,國內大部分的政策路線應該都是成功而爭取讓的,當然了,也有很多地方,遭到後市人們嘲笑。但站在事後的角度來馬後炮有什麼意義呢?
80年代的國內,最大的特征不是自信,而是,過於自卑。雖然,相信未來會更美好,但對於未來美好程度的想象卻是太過於保守。
比如,80年代國內產出幾萬輛轎車遠遠不夠國內的需求,所以,出現了大規模的汽車走私案件。正是因為轎車這樣的產品,國內的生產能力不足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所以,開始大規模的引進海外品牌和生產線。
國內對於乘用車的想象力,也僅停留在每年可以發展到幾十萬台轎車銷量的程度,比較樂觀一點則是認為能達到百萬倆以上。而且,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按照國內目前的規劃,大概到21世紀,中國的轎車消費從每年十萬輛(包括進口和走私)提升到百萬輛。那時候應該是一塊幾百億人民幣級彆的市場。如果,現在誰要大喊大叫,中國未來乘用車市場規模每年銷量3000萬台,歐洲一堆國家的消費量都達不到中國一個國家的消費水平,肯定會被人當作瘋子。
彆這麼說,就是到2005年左右,網絡有有人發帖認為中國最遲在2020年經濟規模超過日本,還遭到一堆網友嘲笑,因為,很多網友的認為我們在發展,日本當然也發展……然而,那篇帖子被2020年的網友找出來後,人們發現,即使發帖的帖主對於中國充滿了樂觀,卻還是低估了中國發展速度,不需要2020年超過日本,2010年就已經超過了。2005年的經濟規模而言,日本依然排第二,中國僅相當於日本經濟的一半,誰想到僅僅五年,世界各國的經濟排行變化不大,但中國的排名卻是已經又火箭一般的上升。即使超越了日本之後,中國的增長深化還未停止,所以說,這些年來,包括中國領導人自己,都遠遠低估了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
任何人的底氣都是不足的,而林棋卻是底氣十足。
林棋的團隊既有執行力,而且,不需要爭取國內有限的外彙資源,僅僅需要國內的人力資源、科研資源和教育資源的傾斜,最多是放一點人民幣貸款,這讓國內的領導人決定在林棋身上壓重注。
這也算是賭國運吧,隻不過,失敗的損失比較輕微,即使最終沒達到林棋描繪的程度,但隻要實現十分之一,已經是非常令人滿意的成績了。
林棋則是心中偷笑,他描繪的都是比較保守了,如果跟國家大領導們講,未來的中國家庭,幾乎都擁有電腦,一台個人計算機的性能,就比現在國內所有計算機的性能加起來還要強,恐怕會被當作科幻故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