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鮮血的湧出,韓馥的生命漸漸消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絕望和不甘,他或許在那一刻才明白,權力的爭鬥是如此殘酷無情,而他隻是這場鬥爭中的一枚棋子,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他的離去,讓人不禁為他感到悲哀和惋惜。
關羽得知此事後,讓人在大漢各地散布消息,袁紹貴為四世三公之後,然而卻容不下門人比自己職位高。
韓馥身為袁氏門人,並無過錯,還將冀州拱手相讓,結果卻落得如此下場。
他還在遼州怒寫一首詩,怒懟袁紹!
渤海潮起浪滔滔,四世三公名已消。
冀州義士心如刀,袁紹賊心似狼嚎。
韓馥無辜遭淩辱,家破人亡血淚拋。
兒遭斷腿奔他道,袁紹追殺恨難消。
走投無路何處逃,茅廁自儘悲風號。
可憐可恨又可歎,袁紹無道天難饒。
四世三公空名號,仁義道德儘拋掉。
關羽揮刀誓雪恨,誓將袁紹斬馬前。
冀州百姓同悲歎,共隨關羽討無良。
天下英雄齊響應,誓除奸賊保安康。
關羽讓袁紹等著,終有一天他會給韓遂報仇。
關羽這波操作,讓袁紹的名望大跌,氣的袁紹破口大罵。
他也不管袁紹這是故意還是無意,隻要能打壓袁紹,他就不會放過機會。
自己獲得遼州刺史職位容易嗎?
五年才將一個破敗不堪的遼東發展成今日的遼州。
他袁紹隻是靠家族和名聲就成為了第一大州冀州刺史。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這一年劉虞遣田疇等人去長安拜見漢獻帝劉協,劉協想東歸舊京,趁機派劉虞之子劉和逃出長安,偷偷出武關去找劉虞,讓劉虞率兵前來相迎。
劉和途經袁術的駐地南陽,將此事告知了袁術。
袁術扣留了劉和,讓劉和給劉虞寫信,答應等劉虞率兵前來為袁術後援,一起赴長安。
公孫瓚知道袁術會叛變而製止劉虞,劉虞不聽,派數千騎兵去南陽,結果袁術並未派他們出征。
公孫瓚擔心自己與袁術結怨,就派從弟公孫越率千餘騎兵到袁術處相結好,而暗地又讓袁術扣留劉和並奪占劉和兵馬。
因此,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越來越深。
後來劉和逃出南陽北上,又被袁紹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