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針鋒相對衝突起(1 / 2)

帶著青山穿越 漆黑血海 8494 字 11個月前

() 臨安

城門大開

嘎噠~~!

噠~~!

隨著馬蹄聲和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響起,越傳越近,愈來愈響。

四周圍觀的百姓,自動分出一條道路,翹首以盼,期待地望著城門口的方向。

每個人的臉蛋上,都洋溢著真實歡樂的笑容。

“來了!來了!”

“楊將軍來了!”

“楊將軍萬歲!”

“楊家軍威武!”

……

終於,有人眼尖,提前一步,看到了那衾寒甲胄的一角,欣喜若狂,興奮地喊叫,引起他人的注意,循聲而望,順著此人的視角而觀。

頓時,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響徹雲霄,在九天長空之上,久久徘徊,震耳欲聾。

儘管這種事情,這些臨安的百姓,這幾日已經駕輕就熟,迎接了不值一波這樣的軍隊。

慶祝他們凱旋而歸。

但熱情並未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次數的增加,而有所消減,反而空前高漲。

“將軍,五年的邊關苦寒,奮勇殺敵,哪怕是橫擊敵軍,殺的他們丟盔棄甲,但心情從未像此刻一般暢快,現在想起來,這一切值了,都值了!”

“是啊!”

楊康高坐馬上,環顧四周一張張誠摯的笑臉,心中感概萬千,“百姓不管上層爭鬥,他們雖大多數人不通文墨,不習武藝,但心中自有一杆秤,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能真心擁護。

我等戍守邊疆數年,擊退敵軍,為他們提供一個安穩的環境,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庇護。

其實,百姓所求不多,能夠有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有食物過腹,有房可居,有衣可避寒,便已經心滿意足。”

聽著傳到耳畔的歡呼聲,楊康心中的那縷念頭更加堅定。

……

熱鬨總會落幕,百姓散去,澎湃的熱血回歸平靜。

楊康率領軍隊,直接停在大宋皇宮門前,看著迎接自己等人的文武百官,眼中閃過一抹精芒,臉上露出一絲恰到好處的笑意。

“楊康見過……”

翻身下馬,楊康跨步上前,對著朝中宰輔大臣,抱拳行禮。

無論他心中究竟是何打算,眾目睽睽之下,一些必要的禮節,必不可少。

隻是,話未完,禮未儘,就被忽然而起的一聲爆喝打斷。

“楊康,你好大的膽子,如今先帝新逝,屍骨未寒,竟率領軍隊,長驅直入,堵在這莊嚴肅穆的皇宮門前,怎麼,難道真如民間傳言,你心懷叵測,要造反不成?”

突如其來的嗬斥、問罪,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不少尚未散去的百姓,也大著膽子,朝著這裡張望。

開口發難的是一位青年,是皇室宗族子弟中的佼佼者,是最有力角逐皇位,被宗室擁護的傑出人物。

如今率先出招,欲要給楊康強扣罪名。

為首的朝中重臣眯著眼睛,冷眼旁觀,靜靜看著眼前的一幕。

對於民間傳言,他們自然耳聞,甚至有些人,還大有深意地看了楊康一眼。

君擇臣,臣亦擇君。

隻是後者的動作更為隱秘。

他們比普通官員了解得更多,掌握其中的一些隱秘,知曉楊康的誌向和目的,儘管有那位撐腰,但他們依舊需要暗中觀察一番。

確定他們以後對待楊康的態度。

而這次就是對楊康的一次考驗,若是他能順利度過,表現可圈可點,他們也不介意,多出一把力。

這一點,楊康不動聲色幾位朝中重臣的神情,腦子一轉,立刻就明白了幾分,通曉其中關竅。

“楊康常年戍守邊關,得朝廷大恩,蒙官家庇護,終於不負眾望,將敵軍擊退,得勝歸返。

如今驟然聽聞官家崩逝,將士們黯然神傷,涕淚橫流,感慨皇上高潔政德,在世功績。

我全軍上下一體同心,冒然前來,隻為表明心跡,敬謝官家恩德,送官家最後一程。”

說到這裡,楊康話音一頓,直接高舉右手,氣沉丹田,內力運轉,大喝一聲:“全軍聽令,行禮、致敬!”

隨著一聲令下,全軍整肅,紛紛拿出一條白絲帶,係在左肩,高舉手中長戈刀劍,舉起、放下,口發吼聲,如是三次。

“吼!吼!吼!”

旋即,在楊康的帶頭下,單腿下跪,鞠躬行禮。

動作整齊劃一,整個場合既透著軍隊鐵紀的嚴苛,帶著一股濃鬱的肅殺之氣,又讓人肅然起敬,帶著一絲緬懷、祭奠的哀傷。

“你……!”

那名趙氏子弟氣得嘴角哆嗦,手指楊康,開口難言。

未曾想,楊康會冠冕堂皇地說出這番話,以此破局,還令人反駁不得。

否則,便是對先帝不敬。

朝中文武百官,也麵麵相覷,既驚訝於楊康的無恥,又震撼於軍隊的令行禁止。

先帝昏聵,耽於享樂,除了最開始勤於政務,其後四年,沉迷酒色,不能自拔,政事荒廢,又哪裡談得上高潔政德,在世功績。

這次邊關大捷,也是有那位在上麵壓著。

隻是有些事情,看破不說破,也碰不得。

一些位高權重的官員,知曉更多,嘴角抽搐,心中確實暗自點頭。

有些事情,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說,但唯有楊康說不得。

目前,隻是楊康這番言之鑿鑿,表褒實諷的表現,暫時令他們滿意。

既讓人抓不住把柄,又令聞者暗笑,隻要不是愚笨,細一揣摩,都會明白其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