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1 / 2)

關於巴航工的討論畢竟隻能算節外生枝,因此沒過多久,三人之間的話題就又回到了滬飛的那條大飛機生產線上麵。

“無論如何,滬飛的總裝線和生產線都要儘量維持下去,這是上麵定下來的主基調。”

丁高恒的這句話讓旁邊的杜義山長舒了一口氣。

在後者看來,如果高層方麵都希望保下滬飛的大飛機生產能力,那至少在這方麵應該沒什麼值得擔心的了,最多就是頂著虧損繼續生產,或者轉產一些不那麼先進的型號練手而已。

當年最困難的時候,航空工業的各個製造廠基本也都是這麼熬過來的。

但對於知道後續劇情的常浩南來說卻不然。

他可太知道某些人在陽奉陰違方麵的能耐了。

華夏的民航市場,是幾千架乾線飛機的規模。

並且為了保證安全,華夏的航空公司,尤其是客運航線幾乎不會運營機齡太長的舊飛機。

所以這還是個每隔8-10年就會強製刷新一次的市場。

而對外采購飛機,無論是波音還是空客,後麵都隱藏著巨大的利益鏈條。

彆的不說,這兩家公司每年砸進來的公關費用就有十位數的規模。

一旦華夏能夠自己製造客機,尤其是主力乾線客機。

即便客機設計還是國外的,即便這個型號不是那麼先進,華夏的民航市場也肯定會首先使用由自己生產的飛機。

就像過去幾年中采購的那些md82,以及原計劃在未來采購的md90一樣。

這樣一來,留給其它公司“自由競爭”的空間就會變小。

同時也意味著,留給那些買辦們的“利潤空間”會隨之變小。

而這是那些人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在破壞自主航空工業發展這件事情上麵,內部的敵人甚至比外部的敵人要更加積極。

他們絕不可能因為上麵定下來的基調就選擇罷手。

果然,丁高恒緊接著說道:

“民航總局那邊的意思是,如果md90項目因為波音對麥道的收購而失去前景,那麼可以考慮前兩年空客方麵一直在向我們推薦的ae100客機方案……”

聽到這裡的常浩南在內心冷笑一聲。

跟原來時間線上的操作如出一轍。

這個ae100項目此時連八字都還沒一撇,空客之所以找上滬飛也是因為不確定這種支線飛機大小的乾線飛機到底有沒有市場前景,因此想拉個合作方分攤風險而已。

一旦項目有所起色必定會想辦法踢掉後者。

華夏和歐洲在波音麥道兼並案中存在共同利益不假。

但在發展自主航空工業這件事情上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前世發生的事情也證明這個思路並不成功,拋棄滬飛之後空客拿出的a318客機最後隻賣出去了80來架就草草停產,買了這個型號的航空公司也很快就選擇將其退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