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大地之眼(1 / 2)

在三方合作的簽字儀式結束之後,滬東廠在隨後的幾天裡安排了一係列項目研討會。

也就是把三家公司具體負責技術問題的人員湊到一起,具體說明一下LNG船項目當前的預研情況、設計目標和後續的工作任務分配。

按照原本的計劃,常浩南雖然並未親自參與項目,但還是準備旁聽一下這個研討會,過些天再回京城的——

一來,這是雷誌興和劉方平二人第一次在沒有人帶的情況下單獨接這種大活。

二來,這也是他開發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自動診斷係統第一次投入到具體的應用場景中。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

僅僅第一場研討會結束之後,第二天下午,他就接到了一通來自孟震遠教授的電話。

華夏地質調查局的同誌已經完成了首批的三組地質情況勘探,並且把獲得的樣本帶回到了京城。

目前正在進行基礎項目的分析測試。

於是,思索再三之下,常浩南還是決定,提前中止上滬的行程。

……

兩天後。

華夏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當常浩南回到京城稍作休息,然後趕到這裡時,孟震遠和李年恒二人已經在一間會議室裡等了有一段時間了。

除了他們以外,還有來自地質調查局,以及研究所的十幾名技術人員。

“常教授,您好。”

見到常浩南走進門,坐在會議桌左側首位的一名中年人當即起身,和前者握了握手,緊接著自我介紹道:

“我是翟明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變質地質、構造演化和火成岩石學,負責主持對這次勘探結果的分析,當然,也是全方位配合您的工作。”

說話間,他已經把常浩南引到了會議桌的主位上。

對於翟明國的表態,常浩南感到略微有些驚訝。

畢竟一般來說,像是這種級彆的合作,對麵一般都會派個院士坐鎮。

即便不負責具體工作,也能在爭取資源方麵發揮一些作用。

同時也能避免本單位被排擠或者邊緣化。

但是看眼前這個架勢,似乎是沒有這麼個人。

否則不會讓一個研究員來牽頭。

不過這對常浩南來說倒不算壞事。

畢竟,他雖然還不是院士,但也已經不需要借助彆人的名頭來爭取資源了……

“既然是合作研究,自然是相互配合。”

常浩南落座之後,又跟對方客套了幾句。

緊接著便進入了正題。

一名來自地質調查局的代表首先走到會議室另一端的小講台前。

幕布上很快投影出了一份PPT。

“各位同誌,我是本輪地質勘探小組的副組長,同時也是蒙省西部阿拉善地區勘探任務的領隊和負責人,肖文昌,下麵由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勘探任務情況……”

“由於人手、設備和資金層麵的問題,按照常教授和李總工的要求,我們首先對隴原東部的黃土高原區、蒙省西部阿拉善的沙漠地區、以及天山北麓的常年積雪和現代冰川作用帶進行了3組、9個目標片區,總計413處詳細點位進行了勘探……”

在那張經過數據降維處理的遙感衛星圖上,總共統計出了近80個異常點位。

但那畢竟是一張比例尺相當小的圖像,所以圖上體現出來的每個“點位”,對於勘探任務來說其實都是一個任務片區。

而在每個片區中,還要確定幾十上百個勘探點,進行幾百甚至上千次的勘探作業。

所以,能一次照顧到3種地形特征的9個片區,確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從年初二月份,一直到現在的半年時間裡,整個勘探小組幾乎一直在野外風吹日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