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給高層們上課:詳解去工業化(2 / 2)

高層第一次感受到,自身軍備實力不足,國際影響力薄弱。

從那天開始,部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製。

精兵簡政,重點發展信息化,電子化作戰。

想方設法增強龍國的對外影響力。

很可惜。

那個時間段,正是蘇盟土崩瓦解的時間點。

沒有了蘇盟這個心腹大患,米國和一大批西方國家撕下與龍國親近友好的假麵具。

第一時間將龍國當成了新的敵人。

為維持龐大的軍備,為長期將西方各國當成馬前卒使用,米國拿出對付蘇盟的態度,瘋狂在龍國頭上亂扣帽子。

每隔一段時間,米國必然會進行一番龍國威脅論表演。

如果說八十年代,屬於龍國發展經濟的黃金年代。

那麼到了九十年代,就是龍國發展的至暗時刻。

令無數國人悲憤欲絕的幾大恨,全部發生在九十年代。

米國將無恥嘴臉展現的淋漓儘致。

無故扣押龍國貨輪,派出飛機入侵龍國領空。

甚至於,悍然無恥地攻擊龍國的駐外機構。

一樁樁一件件,縱使林凱峰幾世為人,也永遠不會忘記。

“石油危機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人類未來的戰爭,幾乎全部圍繞著能源展開。”

“我這裡所說的能源,不僅僅是石油能源,還有水力能源,電力能源,各種礦物能源。”

林凱峰朗聲說道。

“兩次石油危機,導致西方各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衝擊,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米國和第二大經濟體島國,自身製造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迫不得已,他們隻能進行產業轉移,我稱這種產業轉移為去工業化轉移。”

聽到去工業化幾個字,王長生首先感到不解。

論起軍事方麵的了解,一機部屬於徹徹底底的外行。

從一機部成立到現在,負責的工作始終圍繞著國內的機械建設和工業發展。

很少涉及軍工領域。

說起工業化,屬於王長生的老本行。

林凱峰口中的去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王長生聽都沒有聽過。

不但王長生沒聽過,老領導也未曾耳聞。

林凱峰說道:“諸位,去工業化指的是在本國工業發展到了瓶頸,無力繼續向上發展之際,將工業體係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

“米國正在進行著去工業化的安排,將各種製造企業轉移到海外,重點投資教育,醫療,科技和金融行業。”

“這些行業能夠帶來新的利潤,讓米國繼續保持超級大國地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