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湊過來應景地笑了一下。
“莫紮特?”莉齊婭覺得沒有人會不喜歡莫紮特,即使是彈琴的人。
很難彈雖然,痛並快樂著。
肖邦是巴赫和莫紮特的追隨者。
莉齊婭也很喜歡巴赫和莫紮特,她隻是不愛彈,所以給了這樣的回答。
“先生,您琴彈的好嗎?”
“怕是沒您好,小姐。”
莉齊婭不掩飾驕傲,“我敢說,普通人中沒有人琴彈的比我好啦。”
她說起這個,眼中是始終的光芒,她到了讓自己驕傲的領域。
“不過我經常會彈它,閒暇時候彈琴是個不錯的愛好,雖然現在人們多半覺得適合女士,男人就應該去騎馬射擊,做些運動之類。”
萊克先生壓了壓帽簷。
“我很讚同先生,我一向覺得情趣上的愛好是沒有男女之分的。”
“由於我會彈琴,所以很難不喜歡莫紮特,每次就像是個挑戰。”萊克先生聳了聳肩。
“那我就不同啦,我經常因為彈它皺眉。”
“這是當然,因為小姐,您知道的,畢竟我對自己沒有太多要求。”
兩個彈琴者相視一笑。
莉齊婭很能理解,莫紮特的明快簡明,很符合萊克先生輕鬆愉快的風格。
她不意外聽到這個最喜歡的回答。
莫紮特是個天才,但始終像個孩子,他柔軟的內核中包裹著痛苦,卻以快樂表現而出。
亨利.萊克先生,果然也是個內心複雜但外表簡單的人啊。
他們沒有繼續關於演奏談論下去,畢竟都不是專業的音樂家。
“我喜歡莫紮特的歌劇。”莉齊婭轉而說道,他的鋼琴曲也正像歌劇一般。
至於肖邦的像詩篇,德彪西的則像畫作。
她一向喜歡這些比喻。
他們討論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說起裡麵的詠歎調,二重唱。
並約定著等倫敦歌劇院上映時,一同去看。
莉齊婭感慨萊克先生沒有接觸更後世的劇作,他一定會喜歡它們的。
這個時代的上層階級,在藝術上的喜好是共通的,他們不必為生計煩惱,隻要願意了解就能成為一個博學多才,很有趣味的人。
聊到戲劇,自然而然說到莎士比亞。
討論完常見的那些,又說到十四行詩。
既然都到詩歌了,離不開貝奧武夫,喬叟蒲柏。
加了點歌德席勒,還有現在流行的拜倫,稍早一點威廉.布萊克,再到華茲華斯,柯勒律治。
莉齊婭總忍不住說雪萊濟慈,可惜這個時候他們還沒發表那些讓他們舉世聞名的詩歌。
至於象征主義,魏爾倫蘭波,她從未想過有任何提起的可能。
莉齊婭發現萊克先生是相對於新古典主義的審美風格,很符合現在的品味(因為攝政時代對於他他來說就是現代),也喜歡更久遠點的審美,但他對於一些更超前的,比如浪漫主義拜倫之類也並不否定。
他很能接受許多,非常包容好學,莉齊婭隻痛恨他們隔了一百年的距離。
他們還要說上更多,聊些小說散文之類。
奈特先生卻回頭說他們走的太慢了,笑著讓他倆加入了大隊列中。
奈特先生一群人為了多走一會,決定從東北角的拱門進入。
莉齊婭印象中,那附近是演講者之角。
正如其名,是公眾們自由發表演說的地方,墊幾層肥皂箱就可以站在上麵慷慨陳詞,所以又被說是“肥皂箱上的民主”。
隻要不攻擊王室,不進行人身攻擊,人人都能上去表達自己的思想,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民族解放,是社會主義還是自由主義。
在她的年代,這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