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官員的臉色都不是很好, 幾位刺史都板著臉看向祝纓。
祝纓對他們點了點頭,說:“何必這麼驚訝?我不但是安撫使,還是采訪使。話我放在這裡了,給所有人一個機會, 把我的事辦好了, 功過我自會斟酌上報。”
官員們互相看了一眼, 神色稍安。
祝纓道:“卓玨。”
卓玨拿出了祝纓出使的敕書,開始誦讀,所有人馬上起身行禮。一個一個唯恐聽漏了一個字。
讀完了, 祝纓接過了敕書, 問道:“誰要看?”
陽刺史忙說:“先時已有文書來命我等襄助天使。”
祝纓點了點頭, 把敕書又交給了卓玨, 卓玨捧了敕書站在她的身邊。祝纓對陽刺史等人做了一個手勢:“先小人後君子, 現在該說說咱們的正事兒了。項樂, 報。”
項樂嘴皮子利落, 報的是一些賬目,都是祝纓從戶部那裡抄來的, 各州、縣的人口、田畝數, 以及曆年的稅賦, 又有報災的情況。
祝纓道:“我也是從地方任上回京的,咱們便說些實在的吧。你們現在手上的實數究竟有多少,自己有數沒有?”
王刺史忙說:“下官轄下受了兵災,與往年差得太多, 天使見過的,邊民實慘!”
丘一鳴等人也顯出了些悲傷的神色,想起了胡兵又是憤憤。
祝纓問他:“你手上有多少,總不能顆粒無收吧?莫與我哭窮。現在是講實話的時候, 胡兵縱火之後尚且能收攏些餘糧,你手上有多少?我會統籌北地四州的錢糧諸事,朝廷官員,也要拿出擔當來!我隻與能做事、能做主的人說話!誰在這個時候還做小兒女態,隻知道哭哭啼啼撒嬌弄癡地討糖吃,這輩子都彆想翻身了。”
王刺史的臉難看得要命,還是說:“今年又有旱災!收成隻有豐年的七成,邊境幾縣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算是絕收,能收上的隻有兩個縣。”
祝纓道:“好。”
然後陽刺史與另外兩個刺史也報上自己的情況,另有一州也有一城被胡兵洗劫過,也報了災。陽刺史又說:“因知胡兵縱火燒糧,各縣為防意外,隻好搶收,收成愈發不堪了。”
一旁,項樂飛快地摸開了腰間的招文袋,抽出筆來記錄著。
待所有人都講完,祝纓道:“我知道了。諸位各位報上的數準確嗎?不是信不過諸位,諸位也知道,而是下麵層層上報,必有些餘量。咱們現在說的是實量,接下來是要分配的。做得好不好,也是考核各位能力的標準!今年諸位的考核,要是拿到吏部去,恐怕是不大好過的。與我說明白、把我的事辦好,吏部那裡,我具本為你們爭!”
王刺史大大地鬆了一口氣,道:“下官說的應該……是準的。”
陽刺史猶豫了一下,看了看門外,旗杆上掛著兩個蕩秋千的人,歎了口氣道:“我雖未受兵禍,可是……”
祝纓道:“嗯,知道了,給你減一成的量。時間緊急,容不得咱們仔細摸查了,隻好放些餘量。圖來。”
一張北地的輿圖被擺開了,祝纓提起墨筆在上麵寫寫畫畫:“以縣為準,分為三類!”
她將整個北地劃作三個部分,第一類就是臨敵最近、被洗劫過的,這些地方今年得其餘地方支援。第二類是離內地近的,保存得比較完整,這些地方的賦稅按比例征收,是有比較大盈餘的地方。第三類介於兩者之間,賦稅減少,在保證收支平衡的基礎上,有少量的盈餘以防萬一。
各縣都有具體的數額。
分配完了,祝纓問道:“如何?使君對各縣的情況,應該還了解吧?”
這個,還真不是特彆的了解。陽刺史道:“天使稍待。”他很快回頭,對手下的縣令使眼色,縣令開始報自己縣的數目。
王刺史也開始掏袖子,翻出具體的數目。
在此基礎上,祝纓與四位刺史又將數目做了些調整,定了一個調子。
然後是關於征發人伕,丁役是要征的,各地冬季修渠是一件,糧草轉運又是另一件。此外還有留一些備用。因為打仗,必會有臨時的征發,所以要留一些民力。同時祝纓又安排:“要準備冬衣、被褥之類以過冬。”
王刺史道:“是呢!四城被洗劫,這個冬天難熬的。”
又是一番商議,數目又定了出來。祝纓特意要了一些餘量:“今年大家都過一過苦日子吧,各衙司的俸祿照發,多餘的讓他們把手都縮回去,共克時艱。”
祝纓自始至終沒有提“抑兼並”的話題,卻說:“蕭何之所以貴重,因沛公至鹹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諸位一定要慎重。”
眾人唯唯,陽刺史看了王刺史一眼,兩個難兄難弟都被折了點麵子,交換一個眼神,想要晚上再私會一番,商討一下如何應付這位“天使”。
祝纓又說了:“陳放,念。”
陳放念的是從吏部那裡抄來的名單。
祝纓道:“還差了不少,要做事,須得先把人補齊了。”
要說北地百姓也是倒黴,日子過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有了災荒,本以為朝廷賑個災就完事兒了,沒想到從此再沒有了安寧日子。不但生活變糟糕了,管著自己的官員三天兩頭的換。
開始換了一批,說是把貪官給換了。不幸先帝駕崩,跟魯王沾邊的又被清洗了一批人,再換人,又來了為什麼抑兼並、新法之類的官員們再互相揭老底兒,又清掉了一批人。
如今北地四州還缺著不少人,得補。
她先把自己的學生們能提的提一到兩級,能暫做一地的主管最好,這些人她是用過的,做些庶務是極佳的。再有缺,就地再選。
祝纓道:“選資曆夠的,再考個試吧。本地良家子,都可以報名。要快!”
陽、王二人無可奈何,隻得暫時依從,祝纓說得對,他們今年進京的考核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祝纓能扛了這個事,他們倒也願意先聽一聽。王刺史腹誹了一句:形似閹人。陽刺史腹誹了一句:神似紈絝。
雖然祝纓這個“考試”很有點王雲鶴的味道,但是“本地良家子”,好像又……
然後是安排監督,她有四十個北地子弟可與本地溝通消息,又指派蘇喆、卓玨、陳放等人為她收訴狀,凡有冤屈之事,都可以報過來,由她來核定。蘇、卓、陳、項等人以及祝青君,每人配幾個本地子弟,以方便傳遞消息。
一切安排完畢,祝纓笑道:“正事說完了,各位用過了飯再走吧。我這裡有從京城帶來的一壇好酒。”
刺史們推辭不得,隻得留下。
祝纓又對顧縣令道:“為我將鄭翁留下。”
鄭翁一直在屋子裡乾聽著,也聽出自己的心得:這倒像是個乾事的人。
他是個經營家業的鄉紳,平素需要自己管的事情也不少,以己度人,也覺得祝纓能把這麼大一片地方的事兒瞬間理會明白是個能人了。
聽到說他,鄭翁一個激靈站了起來!臉脹得通紅。
祝纓對他壓了壓手,轉到後麵去了。顧縣令笑道:“你坐呀,大人對父老一向很好的。”
————————
祝纓往後麵換衣服的功夫,一位彆駕將陳放來回打量,陳放與他撞了個對眼兒。那人便含笑問道:“可是陳家大郎?”
陳放道:“正是在下,您是……”他肚裡明白,這位彆駕的名字就是他剛才念過的,人家姓施,是施鯤的族侄,算起來他得管人家叫“叔”。
施彆駕笑道:“果然是你!前番收到大哥家書,說是選了一位東床快婿,極是稱意。如今一看,果然是一表人材!”
兩人迅速攀談了幾句,陽刺史是施彆駕的上司,也插了兩句話,道:“難道是先前的陳相之孫?”
“正是。此番蒙叔父提攜,隨叔父至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