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 名單 樹欲靜而風不止(2 / 2)

王大夫道:“你就彆寬慰我啦!‘內亂’哼!”

祝纓擺了擺手:“那也與您沒關係。”

“說出來都是姓王,鄉野村夫哪裡會分辨呢?”王大夫又將分家的理論說了一大通。

祝纓道:“這些道理,大家都懂的。”

王大夫道:“大理寺也會明白嗎?”

祝纓的頭輕輕地歪了一下:“您的意思是?”

王大夫低聲道:“大理寺核查案情,還請代為轉圜,不必他們枉法,但也請不要窮治……”

與大理寺聯手反咬江政一口是不太現實的,但是希望不要牽連太過。希望不要重點攻擊王氏的“門風”問題,就當成一件普通的案子辦就行。

祝纓道:“我這兒是戶部,您得找施、林二位。”

王大夫擺了擺手:“我固然能尋他們二位,但都不如來求你呀!”王大夫看得明白,施、林是現管的沒錯,但是大理寺上上下下許多人,人心未必齊。如果說還有一個人,一句話能夠讓大理寺儘可能多的人聽話的話,那就是祝纓了。

他卻不知道,大理寺在祝纓手裡就有一個習慣——我可以不全部報上去,但是大理寺得儘其所能把真相給查出來。是不一定報,不是不查。

祝纓當即滿口答應:“我與他們講,但願還能看我幾分薄麵,成與不成,卻不敢寫包票的。府上的事情,也請儘快自家弄個明白。該收尾的收尾,該安撫苦主的安撫苦主。

買賣田地,同族優先,怎麼就賣給異姓了?上等田什麼價、薄田是什麼價?江政還是沒寫太細呢,地方上乾過的,掃一眼就知道其中有隱情了。這些事兒您不給抹平了,日後翻起舊賬來,大理寺未必願意跟著折進去。”

王大夫道:“我讓他們收尾,他們要做不好,那我也不再管他們了。”

祝纓道:“那就說定了。”

“好,多謝。你這份情,我會記得的。”

祝纓親自把王大夫送出戶部,王大夫道:“留步。”

“慢走。”

祝纓送走王大夫,先去吏部與姚尚書勾兌,說的是趙蘇的事情。

之前,姚尚書給她遞了個條子,讓她對姚尚書的一個堂弟手下留情。這位堂弟在外任上,今年的糧賦有欠,希望明年能夠往下減一點。

祝纓也有自己的打算,答應了姚尚書,將文書上的數字略改了一改。

見到她來,姚尚書笑道:“稀客。”

祝纓道:“當我是客,就允我一件事,如何?”

姚尚書邀她坐下,詢問是什麼事,祝纓道:“戶部現在忙,想調幾個人來幫我。”

“好。”姚尚書沒問人名就答應了。

祝纓把趙蘇的名字給報了上去,讓趙蘇過來做個郎中。之前把趙蘇弄到北地攢功勞,如今在鴻臚寺的差使也辦完了,調過來也在情理之中。姚尚書感慨道:“對親兒子也不過如此了。”

祝纓道:“那也得他自己爭氣。”

兩人勾兌完了,姚尚書又說:“舍弟的事,千萬不要忘了。”

祝纓道:“忘不了。”

出了吏部,再去大理寺。施季行等人與她想的也是一樣的:查,查清楚了,再考慮怎麼報。大理寺輕易不為人頂缸,想辦事,得有誠意,不然就是一點麵子情。

大理寺的暗房裡,存著好些積了灰的檔。許多是當時拿出來用處不大,日後在一個合適的時間拿出來,會有更大作用的東西。

祝纓隻消對施季行暗示一下,施季行便明白了。施季行道:“要是屬實,想瞞也是很難的。”

祝纓道:“你先查。”

“好。”

祝纓接下來還有一些地方官員要見,彼此一番討價還價,都是些慣例了。祝纓做預算的時候,留了一個上下浮動的範圍,為的就是預防有意外事件發生,可以靈活調整。

又見了一個刺史、一個司馬,與江政一樣,祝纓就向他們要一樣東西:人口和土地的實數。

到得落衙時,祝纓回府,門上已經收了一些帖子,小廳裡也坐了幾位等著見她的客人——外地官員陸續到了。

祝纓對林風道:“告訴他們一聲,今天有事,帖子收下,另約個時間吧……”

林風道:“您知道了?”

“嗯?”

林風道:“您還不知道?”

“說事。”

“哦!那邊、舊府那裡後半晌來報信,祁老翁,歿了!”

祝纓微張了口,問道:“這就沒了?”頓了一頓,才說,“祁小娘子說有什麼事要家裡幫忙的麼?”

“那倒沒有,隻來知會一聲,說,蒙多年的照顧,又給您添麻煩了。”

“知道了,後事讓趙蘇去辦吧,有什麼要幫忙的,你們也彆不管他。”

“哎!”

有了祁泰的事,祝纓就更有理由了,讓蘇喆等人將客人勸走,她自己換了身便服,出門去了鄭府。

——————————

祝纓到鄭府的時候,鄭家正準備吃晚飯。

除了鄭熹一家,鄭衍、鄭奕等人都在,祝纓道:“哎喲,我來巧了。”

鄭衍的臉上有些訕訕的:“三郎來了?”

祝纓的表情無平常無異:“是,有件事兒要同相公講一下。”

鄭熹道:“隨我來吧。”

兩人去了書房,鄭衍弟兄二人沒有跟去。

進了書房,兩人在榻上對坐。祝纓先說:“您這是,又操上心了?”

鄭熹道:“我倒想清淨自在地過上幾日,這個人!帶他去京兆府去請罪,他還不樂意呢!”

祝纓道:“能者勞、智者憂,王大夫想必也做如是想。”

“哦?他?”

祝纓道:“王家的案子落到大理寺手裡了,他今天找到了我。不太好弄,最好也是個暗中辦了,不大肆宣揚。”

鄭熹道:“王大夫沒儘全力。那也是個明白人,遇到這樣的事情,就不能放肆胡為,隻為一時痛快四處樹敵。

就說陳大,丞相之子、京兆尹,才上任,多少雙眼睛盯著。你還不知道吧?那老翁本不敢爭執,他女兒在府上也沒受虐待,事態本已平息。他店中有個小夥計,一日遇到了一個書生,告訴他,隻管告。你猜,這個書生是誰的學生?

陳大要是不接這個案子,又或者私下賣放,他這京兆尹的名聲也就臭了。

這個時候,不給他個台階下,倒叫他先主動示好?我得給他什麼樣的好處,才能叫他明白無誤顯露出為我所用?

那個江政,約摸也是如此吧。”

祝纓道:“我要說的,正與這兩個人有關。”

“哦?”

“當年,陳、王二位相公還在,政事堂裡是陳、施、王三位,他們曾將一批年輕官員外放到各地曆練……”

“我記得有這事,你也是那個時候離京的。不過,有些人是曆練出來了,有些人就虛有其表。”

祝纓道:“我從梧州回來的時候,路過家鄉,見了陳相公。他對我說,當時是擔心先帝行將就木,年輕人不知輕重卷入紛爭,是有保全之意。誰知造化弄人,往事不堪憶”

鄭熹的眼睛放空了瞬間,道:“先帝……太子……”

誰知道先帝太能活了!

祝纓道:“江政就在名單上,他並不是刻意針對誰。”

鄭熹的表情微變,祝纓點點頭:“這是陳相公給我的,我看過了,從戶部與大理寺看來,大多還可以。”

說著,將一張紙遞給了鄭熹:“江政是個能乾的人,還是不要把他推到對麵的好。戶部沒錢了,得有人不竭澤而漁,又能打上幾條魚來果腹。”

“你以往看冼敬他們還不錯。”鄭熹接過了紙,發現上麵的名字並沒有印象中的那麼多,想來是陳巒手中的那一部分。王、施兩人,估計不在祝纓手上。

祝纓道:“那是以往,自從發現誰做官親族都容易兼並之後,就覺得有些事情不必那麼分明。什麼士族、什麼寒門,本也不是那麼明晰的。”

鄭熹點了點頭:“就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祝纓道:“忠武軍、忠武軍如今半死不活。我在北地招募了三千子弟,溫嶽帶著,也帶得挺好。”

鄭熹緩緩地點頭,比剛才點頭的動作要慢一些:“倒是,有點意思。”

“我也還沒想明白,不過,”祝纓指指那張紙,“這個,我還是相信三位相公的品格。”

鄭熹道:“也好。”

祝纓起身告辭,鄭熹道:“來都來了,吃了飯再走。”

祝纓道:“我在這兒,那一位會不自在的。”

鄭熹想起鄭衍也是有些頭疼的,道:“改日梅花開了,再來烹茶賞雪。”

“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