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就可以看出宋朝的包拯鍘國舅爺這種操作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包拯是士大夫,國舅爺是外戚,士大夫斬外戚就是這麼硬氣。皇帝也不會因為一個國舅爺就破壞派係和派係之間的平衡。
由此可見,人才的選拔確實是直接關係到社會的格局。當地方豪強把握人才選拔的時候,皇帝隻能重用外戚,隻能通過聯姻獲得支持。
當人才選拔機製被朝廷掌握,那皇帝就不需要再用外戚了,直接拉攏一部分士大夫就行了,特彆是士大夫中那些沒有根基的寒門和庶民,形成兩個派係,讓他們黨爭。
當然黨爭的結果就是浪費國家的資源,但皇帝的位置坐得穩穩當當。皇帝肯定是先保自己,然後再保國家。自己的位置都坐不穩,皇帝可不管國家會怎麼樣。
眼下島國的局勢,就是華族向派係推舉人選,然後派係和派係進行爭鬥。推選的人才基本都是自己的親戚或者是手下,都是自己能信得過的人。
這些人也不是考試上來的,而是通過父傳子來確定的。父親做這個工作,兒子繼續做這個工作,可能做得好了就被選中了。
當然學識也很重要,比如外出留過學之類的,但這也隻是參考條件之一。留學生並不是和留學生競爭,而是和世子競爭。比拚的也不僅僅是能力,還有忠誠度。
這種地方掌握人才選拔,形成派係鬥爭的模式,和春秋戰國很像。因為漢朝之後,中原皇帝就一直是重要的一環,不管是皇帝、外戚、豪強,還是皇帝、派係、派係,皇帝的影響力都是很大的。但島國沒有皇帝,國內形勢都是地方聯盟對抗地方聯盟,老鄉會對老鄉會。
島國其實也推行過科舉,可惜失敗了,因為華族知道科舉就是讓皇帝掌握人才選拔,到時候華族肯定吃虧。
科舉製度要是成了,天皇拉一派打一派,就真成皇帝了。
現在杜蘭就是想要直接選拔人才,打破華族推舉人才的現狀,那華族能願意?休想。
被哥斯拉踏平,隻是一時的。而失去人才選拔的機製,那是永遠的。看看隔壁的鄰居?人才選拔被朝廷控製之後,地方豪強可一直受到壓製,根本不能忍,那個國家簡直太邪惡了。
杜蘭看著華族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一千個不願意,寧願被哥斯拉踏平。被哥斯拉踏平,他們還有崛起的希望,失去人才推舉的資格,那就再無希望了。畢竟華族能有的也隻是土地的產權,經濟的發展權,人才的推舉權。產權和經濟權都是建立在人才推舉權之上的,人才是最關鍵的。
“我寧願被哥斯拉踏過去,也不會允許你的狼子野心!”華族的人也不傻,杜蘭之心路人皆知,他的野望已經是昭然若揭。
讓華族自己放開人才選拔可不簡單。三國時期曹操提出唯才是舉算是一次嘗試,可很快就失敗了,後來魏晉還是用了九品中正製度,地方依舊掌握人才推舉的資格,隻是讓地方把人才分三六九等。
唯才是舉雖然霸氣,但太激進了。九品中正製算是溫水煮青蛙,慢慢分化地方人才的關係,最後一舉推出科舉,可謂是水到渠成。科舉讓在地方上受到不公待見的寒門有了翻身的機會,他們自然會努力上進,擁護科舉。
華族一聽杜蘭想要控製人才選拔就知道他沒安好心,這是要釜底抽薪。這一刻華族可以完全確定一點:杜蘭就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