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軍和第六軍就是主路的總預備隊,隨時待命增援。左右兩路不過是掩護和監視作用,主力就隻有現在集中在汩羅河的幾個軍。
其他的說到底還是在觀望,滯留在兩省邊境,態度不算明確,有點見風使舵的意思。
前敵總指揮是唐山誌,在主路的幾支部隊中,其實對於這些部隊來說,司令部的威信還不如唐生誌
司令部的人剛來到長沙,就想接管湘省的各方麵權力,他對唐暗示,想要要全麵接管湘省。
老唐哪裡甘願就此交出湘省,索性裝聾作啞,雙方積怨已成。
還有一個原因是,司令部嫡係第一軍在經曆內鬥之後,實力大大削弱,“戰鬥力之弱,甲於各軍。”
唐山誌則在北伐以來,接受大量降兵,以及數不儘**武器,實力大大提升。目前為止已經擴軍到六個師,共有二十幾個團。
毫不誇張地說,雖然陳德良以及第七軍在入湘以來出力最多,但獲得好處最大的卻是唐生誌,畢竟這是彆人的地盤,他是老板,陳德良隻是替人打工。
唐山誌的實力一下子超乎各軍之上,引起總司令的不安,但暫時又無可奈何。
所以羊城方麵想要看到的場麵是擔任主攻的唐山誌即使能拿下鄂省,也要傷筋動骨、元氣大傷,這才有利於他拿捏唐生誌。
北伐軍在長沙的勝利,已喚起全國民眾的注意,北伐現在已經是全國**人士最為關心的問題。
北伐軍長驅而下,進窺鄂省,吳子玉的勢力漸次崩壞,國民的心頭不禁浮想聯翩,會不會北伐真的能成功,**形勢從此大好。
陳德良和李中義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