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籌謀(1 / 2)

《想與太子分手》全本免費閱讀

*

三柱線香插入香爐,煙霧嫋嫋,過往在佛像慈悲的垂目中,隱隱展現。

五年前,允州顧氏一家為躲避戰亂災荒,攜家人南渡投奔太尉府,硬是熬了兩年寄人籬下,小心謹慎的日子。直到南渡第三年,顧玉昭下場初試得勝,摘了一個探花郎的名頭回來。

顧氏一家六口才契機向太尉府請辭,在上京城另覓宅院自立。後又盤了兩個香粉鋪子,一個南城的酒窖,有了穩定的銀錢進項,這才勉強在大豫朝安家落戶了下來。

顧玉昭心裡默默禱祝:‘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阿爺會長命百歲,小堂弟奴奴會長為一個身強力壯的翩翩郎君,我亦會看顧好阿嫂,免她一生一世之憂。爹、娘、二叔、玉哥哥,若泉下有知,勿掛念。’

行完這柱香,昭昭回到中堂。

顧老頭坐在太師椅上,招手讓她坐近,先遞給了她一個匣子。昭昭打開一看,是一套上好的湖筆徽硯,由退隱的大師所製,價約百銀。

猜到這東西的來處,昭昭抬首:“阿爺,你今兒又去太尉府應酬三太爺了?”

顧老頭點點頭,道:“去了喝茶,正遇上顧家二房次子顧仁淮自徽州回,來給三太爺請安,這他送的。”

說著,顧老頭指著那個紫檀珍珠細鈿的匣子,笑道:“雖太尉府上下奢靡已久,但這樣買櫝還珠的倒是少見。這匣子鑲寶戴玉的,能頂十套湖筆徽硯了罷!”

顧玉昭:“雖金銀不缺,但他在顧府裡也過得不容易,自去歲投入督察司之後,日子才好了一些。可我們既從太尉府搬出來,有意獨立門戶,私下還禮便不妥。待年節時走表禮,再鄭重回一份給二房的叔伯表兄們也就行了。”

“不妥。”顧老頭摸摸胡子,提示她:“他倒記掛你,頭兩年在顧家家學,你受他照拂良多,這東西送得合禮,又是心意,改日免不得你要親自登門還禮去。”

“彆再如上次一樣,差一小廝上門,忒不禮貌。”

“即便不還禮,當麵道謝一聲,也算妥當。”

顧玉昭隻能點頭,表示:“孫兒知。”

顧老頭皺眉,開始說正事:“我今日跟二太爺見到了賀真人,無意間得到一個消息,十二月裡陛下齋壽,宮裡的顧貴妃想給梁西王求一個進京奉聖親孝的恩典。”

“昭昭,你怎麼看?”

顧玉昭垂眼沉思,玉白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杯璧,道:“容孫兒想想。”

顧老頭不急著得到答案,端茶喝了一口,慈愛的看著顧玉昭沉思的樣子。

這孩子扮起男裝的樣貌,跟長孫顧玉當年幾乎一模一樣,沉思的神情,則帶著幾分長子的影子。

思及過往,顧老頭心下一慟。

當初北邊大齊兵禍,允州顧家傾覆。痛失老妻與兩個兒子的顧老頭,本想一頭戰死城門得了,但見長子的一子一女顧玉和顧昭年幼可憐,幼子新娶的媳婦兒惠娘弱小無依,便不得不打起精神尋覓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