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唯才是用(1 / 2)

第487章?唯才是用

李承乾又道:“如此說來銀礦還未挖空?”

“陛下,臣殺得太多了,沒有留下足夠的倭人來奴役。”

“也罷,光靠人力也挖不完,以後再派人去一趟。”

“陛下聖明!”金春秋拜倒在地,又朗聲道。

倭人地界的銀礦藏量比金春秋預想的更多,這根本不是人力能夠挖空的,即便要挖空,短短六年間挖不完。

“銀礦就在那裡,也不會跑了。”李承乾又沉聲道:“之後的事英公安排吧。”

李績點頭,又道:“左領軍近來新進兩百匹天山馬,你去照看吧。”

說著話,李績遞給他一塊令牌。

金春秋鄭重地接過令牌。

李績收回手,揣著手坐在站在一旁微微頷首。

金春秋得了令牌,又行禮道:“臣告退。”

本來這是李思摩在長安任職將軍,就是養馬的,現在這個職位交到了金春秋手中。

李承乾嘖舌道:“欽陵到吐蕃了嗎?”

李績低聲道:“三天前送來的消息,欽陵到了青海,現在應該在吐蕃了。”

“祿東讚的兒子在吐蕃的威望,還有幾何?”

李績回道:“即是祿東讚的兒子,祿東讚是吐蕃的大相,鬆讚乾布也還活著,有此二人在,不論茹來傑權力有多大,都不能動欽陵半分。”

李承乾揣著手在殿內來回走了兩步,道:“茹來傑是吐蕃的大臣,他有能力,有權柄,卻沒有欽陵那樣的身份,他一旦要與欽陵為敵,他就會失去人心,一旦沒了吐蕃子民的擁護,他就會失去所有。”

英公緩緩點頭。

皇帝親自送著英公走到承天門。

每一次與英公談完,皇帝都會親自相送,足可見陛下的倚重。

李績出了承天門就去了司農寺。

郭駱駝在司農寺的地位沒人可動搖。

見到是李績來了,郭駱駝趕忙迎上前,行禮道:“英公。”

李績道:“陛下可以讓你在民部任職的。”

言外之意,英公覺得郭駱駝的官位太低了。

“英公,下官可以在司農寺為官一輩子的。”

李績看了眼司農寺內,隻有寥寥無幾的官吏,詢問道:“關中的糧草運送去西州,可以延長糧草的儲備時日?”

郭駱駝撫須道:“西域的風很乾,關中能夠儲備三年的糧食,在西域該是能儲備四年。”

李績又道:“將關中的糧草運送到西州,如何?”

郭駱駝思忖了片刻,道:“需要多少?”

“十萬石。”

郭駱駝抬首道:“英公,十萬石運送到西州,不如用天山腹地種出來的糧食就地儲備,遙遠的路途運送十萬石糧草,未免……”

言至此處,郭駱駝忽然意識到了什麼,與其說運送十萬石糧草,不如天山腹地的稻米自給自足。

從長安運送如此數量的糧食到西州,顯然是不劃算的,且不說一路上耗費的人力,物力,就算是糧食消耗,也是杯水車薪。…。。

除卻這些因素,英公有這種打算,那就剩下一個原因了,又要打仗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郭駱駝拿出一幅地圖,劃出了幾條運糧路線,“從青海運糧前往西州能夠更快,其次河西走廊可以屯糧以備不時之需。”

“除此之外,若不著急,可以在各處水草豐沛之地種糧食,英公的十萬石糧草不足為慮。”

李績看著沿途的運糧路線,還未開口,卻見郭駱駝在這些運糧的路線上畫了一個個圈。

這些圈就是沿途儲備糧食的糧倉。

“英公,這是洛陽向關中運糧的方法,每年秋後會有大量的糧食運入關中,在各縣各地儲備,亦可用在西域。”

英公從始至終都沒有說要打仗的話語。

也沒有正式的調動兵馬與糧草。

此番,英公去了司農寺,這件事被朝野群臣議論著。

正如郭駱駝所言,十萬石糧草對司農寺來說,不足為慮,

對軍中而言,司農寺的成果就是唐軍在外的依仗。

當關中入夏之後,又有一份捷報送來,阿史那社爾與安東都護府共同討伐靺鞨。

突厥三萬兵馬,安東都護府一萬兵馬,掃平了靺鞨各地,黑水靺鞨十六部皆降,稱臣。

自此,大唐的疆域連通了遼東北麵,與漠北連成一片,北鄰北海,南接遼東,曆經五年,拿下了中原東北黑水河流域最肥沃的土地。

拿下了靺鞨之後,阿史社爾直奔北麵,大致是前往貝加爾湖方向。

阿史那社爾就是一個殺瘋了的人,在長安休養了兩年,這一次出征大有不打算回來的架勢,一路北征,不會回頭了。

可能是攻打靺鞨時受了氣,他社爾當年跟隨唐軍越過了阿爾泰山,直取天山時都沒有受過這種氣。

李承乾站在父皇身邊,感慨道:“他多半是想要打下一片疆域撒氣吧。”

大唐有這種猛人,是好事,但也有不少的麻煩。

李世民道:“當年朕東征高句麗,契苾何力也是如此。”

社爾這是被惹毛了,現在出了一口惡氣,怎麼都想著找回場子。

李承乾與父皇看著田地裡金黃色的麥子,聞著麥香,道:“遼東肥沃的黑土地上能夠種更多的糧食了。”

等河間皇叔,與江夏皇叔,還有舅舅來了,李承乾看著四人一起收拾著田畝。

“父皇平日裡都是這樣嗎?”

“平日裡還有三兩好友走動,還能有幾個兄弟推心置腹,足矣。”

聽著母後的話語,李承乾道:“於菟這孩子近來可還懂事?”

“他呀,自從那次春遊之後,在軍中鍛煉更刻苦了。”

李承乾訕訕一笑,“還以為父皇會覺得兒臣不該讓他與那個吐蕃小子比試。”

長孫皇太後輕拍兒子的後背,低聲道:“你父皇早已回不去朝堂了。”

李承乾頷首,道:“謝母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