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2 / 2)

他卻拉起張懋修的手:“我想和懋修一起。”

張敬修把雙手捧著箭矢請太子殿下先投,朱翊鈞現學的禮儀,三請三辭。最後卻說了一句:“你們先投,我要在旁邊學習一下。”

張敬修有心放水,奈何實力不允許,八支箭投中五支。心虛的看向他爹,張居正麵沉似水,並未表現出任何情緒。

接著是張嗣修,也不錯,投中三支。

張懋修接過讚者遞來的箭,回頭衝朱翊鈞笑了笑,朱翊鈞心道不妙。果不其然,八支箭一支沒中。

張懋修大抵是覺得自己拖了後腿,低著頭,頗不好意思。朱翊鈞反倒安慰他:“沒關心,懋修今日發揮失常了。”

“不不!”張懋修連忙擺手,“這是我的真實水平。”

“……”

朱翊鈞嘴上說著“沒玩過”、“第一次”、“不太會”,投出去的前七支箭,箭箭入壺。把張家四兄弟看得目瞪口呆,張簡修更是滿眼星星,在旁邊又蹦又跳:“哇哇~哥哥太厲害啦!”

張居正瞪了他一眼,張簡修老實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安靜的退到一邊。

朱翊鈞拿著最後一支箭,在指尖挽了個花。一旁的張懋修握緊拳頭,看起來比他還緊張。

朱翊鈞拿著箭隨意一拋,張懋修舉起雙手歡呼:“呀!是全壺!”

朱翊鈞嘿嘿笑兩聲:“下次你們三個一組,我……”

他停頓片刻,大家以為他要說“我一個人一組”,他的目光卻看向一旁的張居正:“我要和張先生一組。”

他時刻不忘張先生,送香囊送最漂亮最特彆的,送燈籠也送最大最華麗的。

張居正見他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也忍不住揚了揚嘴角:“好。”

過完了年,朱翊鈞恢複上課,朝中又有了新的人事變動。本來要上任南京禮部尚書的趙貞吉被隆慶留了下來,充當經筵直講。

眼看到了春天,京城卻迎來一場大雪,氣溫驟降。隆慶染了風寒,龍體抱恙,輟朝幾日,在寢殿休息。

他一向體弱,一個普通的風寒就能讓他臥床不起,看起來分外虛弱。

朱翊鈞守在隆慶床邊,憂心不已。太監端來湯藥,他總要接過來親自喂給父皇。

隆慶靠在榻上,發出一聲沉重的歎息。

朱翊鈞緊張地問:“父皇怎麼了?”

隆慶說:“朕想念高先生了。”

“……”

朱翊鈞不懂,高拱那個糟老頭子,長得沒有張先生好看,脾氣也不好,怎麼就讓他爹這麼念念不忘。

夜裡,隆慶服了藥,昏昏沉沉的睡了,也不知道幾更醒來,朦朧間摸到一隻小手,驚訝的睜開眼,發現兒L子竟然趴在他的床邊睡著了。

老父親心疼不已,趕緊讓人把太子移到床上來。

“輕一點,彆吵醒他!”

小家夥嘴上不提,在皇爺爺離開之後,他最害怕身邊的人生病,尤其是父母至親。

隆慶這一病,就是大半個月,朱翊鈞除了讀書習武,全部心思都在他爹身上,也沒能分神去關注彆的事情。

到了三月,天氣漸漸暖和起來,隆慶的病也已經完全康複。朱翊鈞突然想起來,會試已經過了,也不知道徐渭考中沒有。

但他也沒有去打聽,反正過不了幾日就是殿試,到時候,所有貢生都要在皇極殿考策問,若是徐渭考中,他便能見到。

殿試之前,內閣擬出策問題目,送來乾清宮。朱翊鈞正好就在隆慶旁邊,父子倆一起看了幾道策問。

內閣知道,他們的皇上一向沒有什麼主見,呈上的奏疏,凡是需要皇上選擇的,都是把他們推薦的放在第一位。這樣,即便隆慶不看內容,也能根據先後順序做選擇。

但朱翊鈞認真看完三道策問題目,明白了內閣選題的標準——當下朝廷最關注,也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於是,今年的殿試策問開宗明義——重農興兵,圍繞三個問題展開:

第一:如何讓老百姓重視農業生產?

第二:如何實行屯田之法?

第三:如何抵禦異族侵擾?

這就是經曆過嘉靖一朝後二十年的混亂過後,朝廷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月十五日為殿試,隆慶親自到來到皇極殿,朱翊鈞也跟著去了。

皇帝升坐之後是各種禮儀,隨後,三百多名貢生依次進入大殿。

朱翊鈞挨個看過去,看到了羅萬化和趙誌皋,卻沒有看到張元忭和徐渭。

考生大部分都已經就位,殿外的人越來越少,希望越來越渺茫。

朱翊鈞隻好在心裡安慰自己,好在徐渭考過了鄉試。

然而,就在最後幾人進來的時候,他終於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