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武舉大賽(2 / 2)

大唐天劫 賣擼的橘貓 4964 字 9個月前

“開始比武!”

隨著皇帝一聲令下,四個小組同時進行比武。

一對對勇武善戰的熱血青年,紛紛登場一較高下。

戰鼓震天,振奮人心。

參賽選手鬥誌昂揚,能在皇帝麵前露臉,是何等榮幸自豪,一個個使出渾身本領,爭取獲得更好的名次,為自身前途浴血奮戰。

“叮叮當當……”

隻見,勇士們騎著高頭大馬,拿著趁手兵器,各顯神通,大打出手,戰士怒吼,戰馬嘶鳴,武器交擊聲不絕於耳。

四處戰場上麵,青年勇士捉對廝殺,戰馬來回穿梭,刀光劍影,槍矛爭鳴,打鬥場麵十分精彩。

眾人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響起一陣喝彩的聲音。

李隆基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天子,通音律,善騎射,閒暇時經常去禁苑狩獵,非常欣賞那些武藝出眾的年輕將士,不時點評幾句,不吝讚美之詞。

尤其是見到義子王忠嗣武藝超群,強勢擊敗一個個對手,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經過一番激烈角逐,最終決出了四強,按武藝高低排名,分彆是:王忠嗣、高仙芝、郭子儀、何履光,得到眾人認可。

這一屆武舉競賽,王忠嗣是當之無愧的武狀元。

李隆基笑容滿麵,轉過頭去向身後一人說道:“裴旻將軍,你這個徒弟教的好啊!”

裴旻笑道:“恭喜陛下教出一個好義子。”

“哈哈哈!”李隆基開懷大笑。

裴旻是左金吾衛大將軍,而金吾衛負責保衛宮廷安全,屬於皇家禁衛,地位超然於眾。

王忠嗣,原名王訓,出自太原王氏,他九歲時,父親大破吐蕃敵軍,不幸戰死疆場。

那時候,李隆基剛登基不久,非常憐憫忠臣之後,遂收王訓為義子,賜名忠嗣,寓意忠臣子嗣,將他收養在宮中,得到王皇後特彆關愛。

裴旻不僅是保衛皇宮的大將軍,還是一位大內高手,素有劍聖之稱,時常在宮裡見到王忠嗣,見他勤奮好學,就教他武藝謀略。

現如今,王忠嗣不負所望,殿試武舉,摘得桂冠。

李隆基龍顏大悅,當場給武舉前幾名才俊,分彆授予中低級將領職位,全部安排到邊防部隊曆練。

其他人也特招入伍,下放到各支軍隊中,眾人皆大歡喜。

王忠嗣本來是千牛備身,屬於禦前帶刀侍衛。

武舉過後,李隆基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對答如流。

李隆基滿懷欣慰,忽然問道:“忠兒,你有什麼誌向?”

王忠嗣道:“父皇,吾想去邊疆曆練,為國家殺敵,為父皇分憂。”

李隆基頷首微笑道:“朕一直有個心願,便是親自上陣殺敵,馳騁沙場,開疆擴土,無奈我是一國之君,這個願望無法實現,如今好了,就由你去代父皇實現夢想,你能做到嗎?”

王忠嗣稽首道:“父皇之願,亦是兒臣之願,必當奮勇殺敵,掃滅番邦蠻夷,替父皇完成心願。”

“好!很好!”

李隆基感到十分滿意,道:“不久前,朕收到邊防急報,吐蕃攻打瓜州,燒殺搶掠,儘取軍資倉糧而去。後來突騎施蘇祿、吐蕃讚普圍攻安西四鎮,朕詔令兵部尚書蕭嵩兼判涼州事,總兵以禦吐蕃,你也跟他一起去吧。”

“兒臣遵命。”

王忠嗣喜不自禁,吐蕃與他有殺父之仇,一直想要報仇雪恨,現在機會來了。

從此以後,王忠嗣進入了戰場,開啟了西征北伐之路。

與此同時,高仙芝、郭子儀、何履光等青年英傑,也踏上了自己的人生征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