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混世魔王(1 / 2)

大唐天劫 賣擼的橘貓 6587 字 9個月前

大唐國力日益強盛,經濟空前繁榮,各方部落首領紛紛臣服,年年朝貢,依附天朝。

李隆基實行懷柔政策,以公主和親方式,籠絡各大部族酋長,還在邊境地區建立羈縻州,設立互市場所,各族之間互通有無,促進和平友好關係。

四夷之中,突厥為大。

目前,北方遊牧民族當中,要數突厥勢力最強,即便曾經受到唐朝幾次沉重打擊,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實力有損,底蘊猶在。

再者,經過數十年休養生息,突厥逐漸回複了元氣,野心也膨脹起來了,時常侵擾大唐邊疆。

如此一來,讓李隆基感到很不滿,還是儘量避免開戰。

突厥可汗不知好歹,多次侵襲邊境,掠奪糧食財產,居然還派使者來大唐求親,想娶公主,提高聲望。

李隆基當然不能同意,並且回書警告突厥可汗。

“昔大唐與突厥和親,華、夷安逸,甲兵休息,國家買突厥羊馬,突厥受國家錦帛,彼此豐給。然近十年來,不複往舊,可汗出爾反爾,口和心叛,數出盜兵,寇抄邊鄙,人怨神怒,隕身喪元,吉凶之驗,皆可汗所見。今複蹈前跡,掩襲甘、涼,隨遣使人,更來求好,國家如天之覆,如海之容,但取來情,不追往咎。可汗果有誠心,則共保遐福;不然,無煩使者徒爾往來。若侵邊疆,雄兵以待。可汗審圖之。”

隨後,皇帝詔令定、恒、莫、易、滄等五州置軍以備突厥。

看到回信,毗伽可汗氣得咬牙,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親,皇帝沒有允許,倒也罷了,還要冷嘲熱諷,讓他懷恨在心。

畢竟,能迎娶到大唐帝國的和親公主,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也是一種身份象征,能夠大大提高聲望和影響力。

吐蕃讚普能娶公主,前任奚王和契丹王也娶了公主,為何突厥可汗娶不到公主?

這是一種歧視,也是極大的侮辱。

後來又聽說,大唐將兩位公主,分彆下嫁給奚王和契丹王。

毗伽可汗惱羞成怒,堂堂突厥大汗,倒不如兩個小部落首領。

“吐蕃,狗種!奚、契丹,本突厥奴也,皆得尚主。突厥前後求婚獨不許,欺吾太甚,誓不甘休!”

毗伽可汗憤憤不平,可是他心裡明白,大唐帝國非常強大,不能與之正麵對抗。

然而,不雪此恨,怎能咽得下這口惡氣?

毗伽可汗束手無策,忽然想起一個人,隻好向大巫師尋求幫助。

早些年,北方草原上,出現一股神秘勢力,名為摩尼教,俗稱明教,也有人稱其為魔教,崇拜聖火圖騰,信仰光明之神,不知他們來自何處。

有個老道士說,北周山魔族封印出現一絲破綻,逃出一批魔族子弟,散布在各個角落,快速發展信徒,想要彙聚信仰之力,解開魔山封印。

魔族子弟身強體壯,甚至還會使魔法,隻是容貌異於常人,所以喜歡穿著長袍戴著兜帽,看起來像是巫師一樣。

那些巫師到處搞祭祀活動,偶爾略施法術,刀槍不入,水火不侵,猶如神靈附體,令人心生敬畏,趁機宣揚教義: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中土王朝,恃強淩弱,北方民族,多災多難,光明之神,淨化汙穢,引導真理,創造世界,聖光普照,和平自由,極樂國度,人間天堂……”

這種創世宣言,充滿了誘惑力,讓人心裡無限向往。

聽說明教有四大法王,各自帶領一群巫師,分彆在全國各地傳教。

短短二十年後,明教信徒遍布全國各地,不僅獲得了北方遊牧民族認可,也滲入了中原地區,有很多人成為明教的狂熱份子。

突厥毗伽可汗視之為國教,拜黑袍大巫師魔瞳為國師,經常向他虛心請教。

黑袍大巫師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瞳孔呈現猩紅色,可攝魂奪魄,能洞察先機,所以稱之為魔瞳,他魔法高深莫測,還會占卜預測未來。

“大唐帝國強盛至極,宛如烈火烹油,實則國運將儘,先瓦解部落民族與大唐之間的關係,破壞朝廷內部結構,再聯合各個民族,將唐朝政權推翻,創造光明世界。”

毗加可汗深信不疑,按照國師計劃,暗中挑撥各大部族,如突騎施、於闐國、吐蕃等,近年來相繼與大唐發生了戰爭,邊疆關係越來越緊張。

可是,北方奚王和契丹王,跟大唐關係很好,況且新與公主和親,根本不聽突厥可汗唆使。

這下激怒了毗伽可汗,以前奚與契丹依附於突厥,如今抱上唐朝大腿,居然不聽使喚了,著實可惡可恨!

“國師,奚與契丹親近大唐,牛馬美女,不為所動,如之奈何?”

“大汗勿憂,吾早有安排,奚和契丹,近日必來相投。”

大巫師魔瞳神機妙算,早就派出一個得意弟子,前往幽州見機行事。

這名弟子叫做安祿山,是一個女巫師生的兒子,並非凡俗之人。

當年,安祿山降生時,天生異象,紅光籠罩周身,大道符文流轉,渾身黑氣騰騰,猶如魔王降世。

黑袍大巫師魔瞳欣喜若狂,說他是混世魔王,向外宣稱他是光明之子。

這些年來,黑袍大巫師一直在精心培養安祿山,教導兵法謀略,傳授武藝法術。

安祿山經過聖火洗禮,機靈聰慧,觸類旁通,學東西特彆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