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勢力互相照應,惟命是從,極其可怕!
京城暗流湧動,一場針對皇太子李瑛的陰謀,悄悄地開始進行了。
當然了,武惠妃也不能為所欲為,告人要有證據,她暗中讓楊洄盯著皇太子李瑛,尋找太子的言行過失。
楊洄,出身於弘農楊氏,觀國公楊慎交之子,母為長寧公主,門蔭入仕,富有才學,成為太子侍讀,經常陪伴在李瑛身邊,對他的一切了若指掌。
由於武惠妃後宮專權,迫害了不少妃嬪,很多皇子怨恨於她,難免要說些什麼。
太子李瑛居安思危,為自己的處境感到擔憂,想要打破困局,可又無計可施。
他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關係比較好,時常聚在一起,討論時局策略,他們同命相連,對武惠妃多有怨言。
楊洄聽到了之後,通過親信宦官,添油加醋的向武惠妃報告消息。
武惠妃又氣又好笑,向皇帝哭訴道:“太子結黨營私,將害妾母子,亦指斥陛下……”
“什麼?這個逆子,膽大包天!”
李隆基勃然大怒,想要廢掉太子,主要考慮到三個方麵的原因。
其一、早些年,武氏姐妹有兩兒一女被人偷偷的害死了,一直沒有查到幕後凶手,成為他心中一大禁忌。
其二、自從發生醜聞風波之後,趙麗妃身敗名裂,皇太子身份讓人產生懷疑,就連他心裡也有一些嫌棄了。
其三、他早年經曆過多次宮廷政變,深知其中厲害,最恨禍亂宮廷之人,這是一條紅線,任何人都不能僭越。
正因如此,李隆基對兒子、兄弟都心存防備,建立五王府,集中安置諸位兄弟,修建十王宅、百孫院,集中安置兒孫公主,平日不許他們出門,還讓內侍宦官監視動向。
即便皇太子李瑛也很少住在東宮,時常跟在皇帝身後,另置彆院居住。
現如今,皇太子犯了三大禁忌,謀害親人,指責父皇,結黨營私,皇帝豈能不怒。
李隆基信以為真,告知宰相蕭嵩,想把太子李瑛和兩位皇子都廢掉。
蕭嵩勸道:“陛下明鑒,太子是國家儲君,不可輕易廢立。況且太子諸王深居簡出,品德俱佳,不聞大過,豈能聽信虛妄之言,一怒之下,儘皆廢之?”
李隆基一臉不悅,有些忌諱事情,他也不好明說。
次日上朝,皇帝當眾提起廢立太子,可是遭到很多大臣反對,無奈隻好作罷。
畢竟,沒有真憑實據,即使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冒天下之大不韙。
雖說皇太子李瑛逃過了一劫,可是皇帝對他有很大意見,父子之間產生裂痕,太子地位搖搖欲墜。
李瑛得到消息後,心裡苦不堪言,他在宮廷也有不少眼線,知道是武惠妃在背後煽風點火。
“哼!武氏害死我母親,又想要加害於我,難道本宮要束手待斃嗎?”
李瑛臉色陰沉,憤怒與不甘充滿了內心,默默思索對策。
我已經長大成人了,父皇在我這個年紀,發動政變,登基為帝。
如今,武惠妃想害我,父皇不信任我,將我逼上絕路,隻能拚命一搏。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哪怕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
第二天,李瑛來到了集賢書院。
“太子,你還是來了,老夫等你很久了。”
一個白袍老者轉頭看向他,露出會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