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遷都沈陽三(1 / 2)

本章史料補注:烏爾古岱,姓納喇氏,祖父名萬,自稱“萬汗”,明稱其為王台,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達貝勒,曾稱雄塞外,建州、烏拉、輝發、葉赫都在其管轄之下,被明帝封為左都督、右柱國、龍虎將軍,後因年老昏庸,國政敗壞,諸部儘叛,於萬曆十年(1582)憂憤病故。其子蒙格布祿在兄長扈爾乾死後,繼為哈達國王,於萬曆二十七年被建州汗努/爾哈赤吞並,不久被斬,努/爾哈赤以女莽古濟格格嫁與烏爾古岱,予以撫養。

烏爾古岱為嶽父儘力效勞,披掛甲胄,馳騁疆場,對金國的擴展立下了功勞,天命六年(1621)三月二十一日打下遼陽後,鞍山、海州等七十餘城“官民俱削發降”,但鎮江民拒不剃頭,殺了前往勸降的官員。五月初五日,努/爾哈赤遣“女婿烏爾古岱副將、撫順李永芳副將”,領兵一千,前往查看,勸令歸順。烏爾古岱二人去後,殺拒降者,迫使鎮江漢民剃發降順,俘獲拒降之□□子,帶回一千。

汗命以尼堪300賞給督堂、總兵官以下,至遊擊職官員,以600俘獲賜與出征兵士。天命七年正月,烏爾古岱帶其子額色德裡參加了攻奪廣寧的戰爭,額色德裡在杏山附近墜馬而死。努/爾哈赤聽到外孫去世消息後,悲哀痛哭,命費揚古貝勒和嶽托貝勒帶領數百旗兵,護送遺屍回遼陽。

烏爾古岱還擔負調查軍情處理漢民事務的責任。天命六年九月初六日,湯站堡守堡向上稟告:“駐守軍士擾害界內已降之國人,俘獲萬人,殺人之多,血染草地。”□□哈赤“命督堂阿敦、副將烏爾古岱率五十人前往視察,若實為我界內之國人,悉令撤回”。

因為烏爾古岱是汗的大福晉富察氏所生莽古濟格格之夫,尊稱額駙,又曾經是海西女真哈達部之長,來歸之後,為金國效勞立功,因而備受汗嶽父的寵愛,很早就當上了副將,天命七年又升任督堂和總兵官。在七年六月初七日改革官製明確職責時,努/爾哈赤下諭說:委任總兵官達爾漢蝦、總兵官巴篤禮、督堂烏爾古岱額駙、 總兵官索海、副將阿泰、遊擊雅護、參將葉古德、參將康喀賴、遊擊南濟蘭、遊擊武善、備禦瑚裡、備禦托克推、備禦博博圖、備禦星嘉、備禦魏和得、備禦郎格等十六人,審斷國人各種罪行。

審斷案子,一向是金國要事,努/爾哈赤十分注重,親自掌握。烏爾古岱能被授與審案之權,確實被汗重用。在這 16位審案人中,有4位總兵官、1位副將、3位遊擊、2位參將、6位備禦。很明顯,參將、遊擊和備禦是作具體工作的,實權歸四位總兵官掌握,烏爾古岱不僅名列第三,僅次於達爾漢蝦和巴篤禮總兵官之後,這本身已足以體現其地位之高和權力之大。而且,達爾漢蝦已開始失寵,六年十一月革了督堂職,從一等總兵官降為三等總兵官,還被禁止“參議政事”,七年六月十一日,就在此次委任審案之後的第五天,又因過再降為副將,巴篤禮也因同案降為參將,四個總兵官隻剩下兩位,烏爾古岱名列第一,他還是督堂,索海雖是總兵官,但既不是督堂,又係費英東之子,是烏爾古岱的晚輩,自然聽烏爾古岱的話。可見,此時烏爾古岱已是具體掌握審案大權的最高官將。

烏爾古岱還做過第一督堂。進入遼沈以後,努/爾哈赤任用親信官將為“督堂”,

具體處理軍政財經諸事。到天命七年六月,先後任督堂的有達爾漢蝦、阿敦、阿巴泰、何和禮,湯古岱和烏爾古岱。最初是達爾漢蝦名列第一,阿敦第二,天命六年九月阿敦被革職□□,十一月達爾漢蝦革去督堂,不久,烏爾古岱取代達爾漢蝦和阿敦,成為具體理國治政的首席督堂了。

天命八年二月初七日,努/爾哈赤對官製又作了重要改革,八旗設督堂八人,稱“八大臣”。《滿文老檔》□□朝卷四十五載:初七,任命八旗督堂八員,每旗審事官各二員,蒙古審事官人員,尼堪審事官八員,監視諸貝勒掛在脖子上之箴言者各四員。任命諸大臣之名字:督堂等級者是烏爾古岱、阿布泰舅、揚古利、多弼叔、 卓裡克圖叔、葉赫之蘇巴海、阿什達爾漢、貝托輝。

在這八位督堂中,烏爾古岱、揚古利、阿布泰舅是總兵官,卓裡克圖叔是副將,蘇巴海、阿什達爾漢是參將,多弼叔、貝托輝是遊擊,明顯,三位總兵官的督堂是主持大政的。烏爾古岱不僅是總兵官,又是汗之親女的額駙,還是名列第一的督堂,可見其地位之高、權勢之大。

但是,樂極生悲,盛極而衰,4個月以後,這位曾經使人望而生畏的第一督堂烏爾占岱額駙,居然險些被處死,差一點人頭落地,權勢頓失,成為入遼以後轟動金國的第四大案。

天命八年(1623)六月,兩名漢官向大貝勒代善告發烏爾古岱收受賄銀。複州的王炳備禦上告說:先前,曾交哈興望赤馬1匹、銀50兩,“饋送王督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