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冰釋前嫌二(2 / 2)

“粵西會館路有慕師開學,童子三十二人,一響之後,先生學生俱無蹤跡”。“承恩寺街有女轎八肩過,震後,隻見轎打壞在街心,女客轎夫俱不見”。

先撥誌始

明代學者文秉在《先撥誌始》:

“從西北起,震撼天地。黑雲乘之顛蕩,壞民居室數裡無存,驢馬雞犬殆儘,斷臂折足破頭缺鼻者,枕籍於街”。

明史

《明史·五行誌》記載:

“天啟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廠災,地中霹靂聲不絕,火藥自焚,煙塵蔽空,自晝晦冥,凡四五裡”。

丙寅北行譜

朱祖文在《丙寅北行譜》一書中記述:

“忽聞恭廠地雷之變,地裂一十三丈,火藥騰空,不焚寸木,而傾複房屋以萬計,男女以千計,聲震宮闕,為古今所未有”。

蕪史

《蕪史》記載:

“王恭廠署在都城之西南隅。天啟六年五月忽大震,拔大樹二十餘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廠房屋傾倒,木在上而瓦在下,殺數千人。乃改卜於西直門街北建廠,熹廟賜名曰安民”。“屋至東華門,坍頹稍緩,內閣格窗傾毀殊基”。

日下舊聞

朱彝尊在《日下舊聞》一書講述:

“天啟丙寅五月六日,王恭廠忽震烈。平地陷兩坑,約長三十步,闊十四、五步,深兩丈許”。

兩朝叢信錄

明代學者沈國元在《兩朝叢信錄》一書中轉載了當朝禦史王業浩呈天啟帝的奏折:

“(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臣等於辰刻入署辦事,忽聞震響一聲,如天折地裂,須臾,塵土火木四麵飛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葉紛飄。臣等俱昏暈,不知所出。幸班皂多人拚命扶行,及至天井,見火焰煙雲燭天,四邊頹垣裂屋之聲不絕。又覓馬出衙門,首見婦女稚兒泣於街,則知屋碎壞不勝計也。震壓衝擊,蹂踏死者,不可勝計也。比策馬行不數步,又見萬眾狂奔,家家閉戶,則因象房(注:王恭廠附近有皇家畜養大象的苑囿,故此這一帶至今仍叫做象來街)傾倒,群象驚,狂逸出,不可控製也。臣等急策蹇騎至朝房,驚魂甫定。”

影響編輯

災變後,明朝舉國上下一片慌亂,人心惶惶,朝野震動,怨聲沸騰。有些人認為這是由於奸臣賊子、閹黨宦官橫行霸道、倒行逆施、貪汙受賄、腐敗成風所招致的“天譴”,“蒼天有眼懲治朱家王朝”;有些人認為這是由於“上天示儆(警告)天之子”,上書要求皇上“反躬修省”。災後第三天,皇帝頒發聖旨追究大臣的責任,下了一道“罪己詔”,將自己罵一通,並表示要親自赴太廟祭拜。他指示所有的“中外臣工”都要穿樸素的服裝,務必竭力虔誠地“洗心辦事”,“痛加反省”,以便期望王朝“長治久安,萬事消弭。”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