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引退
正當範文程勵精圖治業績顯著的時候,朝中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使他不得不抑製雄心壯誌,置身中樞之外。攝政王多爾袞率清軍入主中原以後,權勢急劇膨脹,初晉叔父攝政王,再升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竟當上了皇父攝政王,大有取代福臨帝位之勢。範文程蒙受皇太極特恩殊寵,知恩圖報,竭力效忠朝廷,誓死不忘故主,至是,見朝政日變,多爾袞權大逼帝,同僚剛林、希寵背主轉附多爾袞,福臨之位岌岌可危,心中十分不滿。兼之,幾年以前豫王多鐸奪己妻遭罰,難免有恨,恐將恃權報仇。形勢非常明顯,範文程要想晉爵加祿牢居相位,避免多鐸謀害,就得離棄幼君投靠多爾袞,要想保持氣節,忠貞不渝,就要開罪於皇父攝政王,身家性命難保。左思右想,進退兩難。最後,範文程決定托疾家居。此情當然引起多爾袞不滿。因此,儘管範文程於開國定製大有貢獻,威望甚高,從順治元年起就名列大學士之首,但攝政王對剛林、馮銓、祁充格三位大學士更為信用,範文程逐漸被排除於議政之外。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病逝,順治八年(1651年)閏二月,剛林、祁充格以諂附多爾袞妄改《□□實錄》刪去大福晉阿巴亥等事,被處以死刑,範文程亦係同改之人,刑部擬議革職,解任,籍沒其家,諸王大臣覆議,擬令其革職折贖留任。順治帝批示:“範文程曾效力太宗朝,在盛京時,又不曾預貝子碩讬之罪,後知睿王所行悖逆,托疾家居,眾亦共知。睿王取去剛林時,以範文程不合其意,故不取去。範文程著革職,本身折贖,仍留原任。前所行情罪已結,今後於委任職掌,當矢忠報效。”不久,範文程即複官。
順治九年(1652年)遇恩詔,複進世職為一等子,授議政大臣,任《太宗實錄》總裁官。範文程繼續儘心竭力佐治國政,三月初八日,他偕同僚參奏會試中式第一名舉人程可則“文理荒謬,首篇尤悖戾經注,士子不服,通國駭異”,請敕部議處。順治帝命革退程可則,懲治考官胡統虞等人。
順治十年(1653年)正月,範文程又上奏恢複連坐法,奏請允許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舉所知之人,若被舉之人任官後稱職,獎勵保舉者,如其不稱職,按罪之大小,進行論罪。他認為,“此法實行,則內外皆得真才,而天下無有不治者矣”。順治帝下詔從其議。八月,加範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年近花甲的範文程上疏,以病奏請休致。
順治十四年(1657年),範文程的官銜又升了一級,順治帝派遣畫師去範文程家裡畫了他的像,放在宮內不時觀看。
康熙二年(1662年),範文程奉命祭告太宗山陵,趴在地上悲傷的哭,人扶著都不能起來。
因病去世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範文程因病去世,終年70歲。 康熙帝知悉文程病故,親撰祭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其葬於河北懷柔縣紅螺山,諡“文肅”。完善官製
雖然文館至天聰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為內三院正式設立大學士,但在此之前,範文程實際上已被皇太極當作類似此職之親信內臣來使用,經常被召入宮,與皇太極密議軍國要事。 因此,當初編漢軍旗時,廷議首推範文程。後來任固山額真,而皇太極卻不願讓其離開文館,曾下諭:“範章京才堪勝此,但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彆議之。”天聰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極因漢官及諸生動以立即興師伐明陳奏,認為此議不妥,係“不達時勢之見”,“乃小人之淺見”,下諭給刑部承政高鴻中及文館寧完我、範文程等人,對這種意見予以批評,指出此時“人心未及安輯”、“城郭未及修繕”,不能盲目動兵。將來時機到了之後,大軍伐明,那時明帝如棄京而走,或遣使求和,是追擊逃帝,還是圍攻京城,是允和還是拒和,對其人民如何安置,對八旗貝勒等人之貪得之心,如何禁止,等等重大問題,令範文程等“酌議疏奏”。
緩和局麵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極因為多爾袞兄弟的錯誤十分生氣,多爾袞等人雖然引咎自責,但並不心悅誠服,君、王、將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多爾袞身為正白旗旗主、和碩睿親王,“統攝”吏部,其親弟為鑲白旗旗主、和碩豫親王多鐸,其同母之兄阿濟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擁有二旗,皆驍勇善戰,軍功卓著。安平貝勒杜度、公碩讬,是禮親王代善所轄正紅、鑲紅二旗係統中的實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壓抑,心懷不滿。固山額真阿山、譚泰等二十餘名官員,皆是開國有功之戰將。統治集團中這樣多的人員與皇帝長期不和,將會帶來嚴重惡果。
範文程此時已是久經鍛煉智謀高超蒙帝寵信之大學士,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於四月初五日偕大學士剛林、學士額色黑奏稱:“國中諸王貝勒大臣,半皆獲罪,不許入署,不準晉謁皇上,他們回家日久,又將去錦州更替鄭親王,對明作戰,“各部事務,及攻戰器械,一切機宜俱誤”,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辦事。皇太極允準,諸王貝勒大臣“遂各赴署辦事’。範文程為協調皇帝與諸王之間的緊張關係,立下一功。